周麗萍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應用題的名稱被內(nèi)容豐富、呈現(xiàn)方式多樣、問題更具挑戰(zhàn)性的“解決實際問題”取而代之。為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解答數(shù)學問題能力的人”,教師要針對實際問題的不同結構特點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問題本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三方面分析其“難”的原因;從怎樣指導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和如何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畫圖法
一直以來,在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要從現(xiàn)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且又貼近生活實際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要正確完整地解答一道應用題,一般要經(jīng)過審題、分析、列式解答和檢驗這四個步驟。在這四個步驟中,審題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分析是關鍵,列式解答是重點,檢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精神。
一、審題
一般,應用題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是已知條件部分,二是問題部分。只有弄清了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要求的,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小學生觀察能力差,因此在審題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審錯題的現(xiàn)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認真審題,或者說怎樣審題才是最有效的呢?我認為在審題時,可以給自己提問:1.這題敘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2.題目第一個條件是什么?3.題目第二個條件是什么?關鍵詞是什么?4.題目第三個條件是什么?關鍵詞是什么?第二個條件和第三個條件的關鍵詞有什么區(qū)別?5.問題是什么?
如,在教學三年級時有這樣一道題:動物園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離去。下午又來了403位游客,這時園內(nèi)有多少游客?那么我們可以按照審題的順序來向自己提問題:1.這題敘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事?(到動物園游玩)2.題目第一個條件是什么?(上午有游客852人)3.題目第二個條件是什么?(中午有265人離去)關鍵詞是什么?(離去)4.題目第三個條件是什么?(下午又來了403位游客)關鍵詞是什么?(又來了)第二個條件和第三個條件的關鍵詞有什么區(qū)別?(第二個條件是說人走了,第三個條件說的是又有人來)5.問題是什么?(這時園內(nèi)有多少游客?)這樣就把這道題分析透徹了。
二、分析--“受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p>
教會學生解題還不如讓他們掌握解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賞”、“用”、“畫”圖的過程中感受、體驗圖畫帶給數(shù)學的神奇魅力,并能借“畫”理清思路,從而提高自己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就如上面所說的那道題,我們用了向自己提問的方法去理解題意,可是有一少部分學生還是不能理解題意,那怎么辦呢?因此讓學生用畫圖法來分析這道題就會事半功倍。
如上題邊讀題邊來畫圖(動物園上午有游客852人)這時候讓學生畫一條線段,(中午有265人離去)于是從剛才畫的線段上截取一截下來,這時讓學生看這條線段,明顯比剛畫的那條短一些,于是提問,怎么短了?(生答:有人離開了,所以要去掉一部分)那我要去掉一部他用什么方法呢?(減法)(下午又來了403位游客)這時候讓學生自己想應該怎么畫,(生答在短的線段上再加上一截)為什么?(因為又來了一些人,所以要把這些人加上去),(這時園內(nèi)有多少游客?)通過畫線段圖,學生這時就已經(jīng)可以列出正確的算式了。
三、列出算式
在分析完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再確定解題計劃。如上題,通過畫圖我們可以得到算式852-265+403,為了條理清楚,可分步列式計算,待計算熟練之后,也可以列綜合式計算來計算。在列式解答的過程中做到仔細認真,確保正確。
四、檢驗
檢驗就是對所作出的答案檢查驗收,檢驗大體上有以下幾方面。1.列式是否合理,計算是否正確;2.結果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就是把解出來的得數(shù)放到原題里,再按題意做一遍,檢查它是否符合應用題里給出的數(shù)量關系。也可以用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計算,看得出的結果是否相同,最后在解完題之后,不能忘了寫答句。
五、加強訓練
學生掌握了解答應用題的基本方法,也學習了分析應用題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學生就能很順利地解答應用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這就如同一個廚師掌握了掌勺的理論,而不下廚刻苦練習,也是燒不出美味佳肴的。廚師是如此,解應用題也是如此。因此,加強訓練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關鍵。
有些學生雖然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但不一定能把思考過程說得清清楚楚。教學中,有時候教師只教會學生怎樣解題,而忽視讓學生敘述解題的思路,這是不夠的。讓學生敘述解題思路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知道癥結在什么地方,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三是節(jié)約時間。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如果等學生正確解答題目后(在解題過程中還要進行大量的計算),那么這將大量浪費課堂時間,且學生做題有快有慢,做得快的同學等做得慢的同學做完題,快的同學就要白白浪費許多時間。如果讓學生口頭分析應用題,可以節(jié)約大量時間,練習的題量也會大大增加。
眾所周知,數(shù)學本身就源于生活,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出來的,應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數(shù)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解決問題的教學是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場所”,是對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力的檢驗,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不斷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第1期.
[2]黃穎輝.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成績之我見[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第1期.
[3]江月霞.如何提高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J].課外閱讀(中下),2012,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