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思想品德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模塊和必修科目,為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及意義。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初期,對其的教育教學都處于啟蒙階段,這個時間段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策略,希望以此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問題;策略
一、 當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 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博大精深,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目標通常是為了升學考試,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諸多限制,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含義;另一方面,對于通用版的思想品德教材,教師無法進行靈活運用。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大多數(shù)地區(qū)和學校設置,沒有考慮到地區(qū)差異以及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教師忽略了教材的弊端,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地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導致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學生的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面對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學生根本沒有進行思考,教室就直接給出答案,增加了學生的懶惰思維。另外,面對日益發(fā)展的社會文化,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過關,導致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二) 學生的主體地位界定模糊
新課改的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得到認可和重視。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學校和教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講堂上進行無休止的講課,與學生的互動極少,通常是教師講得有氣無力,學生聽得非常累。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對教學提不起興趣,思想品德教學效果也難以體現(xiàn)。另外,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但是當前學生的主體地位界定模糊,直接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三) 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缺乏足夠的了解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管是課堂中還是課外,教師和學生都缺乏良好有效的溝通,互動較少,導致教師對學生缺乏足夠的了解。不論是學習能力、心理變化還是性格特征等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目標的完成,但是由于溝通不暢,教師在教材的把握和教案的設計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關心和理解,自然而然對學科也失去了興趣。
二、 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 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
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自身地位,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協(xié)助者,首先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堂教學進行30分鐘以后,留下十分鐘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意識。
(二) 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拉近師生關系
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分析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整體的教學需求,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式,編寫有針對性的教案。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后設置一定的附加題目,學生可以進行思考和理解,對于學生而言,是知識的鞏固,也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對于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強大的心理素質。例如,很多學生不愿意向教師吐露心聲,很多事情覺得難以啟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以及面對教師的驚慌失措。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并且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三)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新課改帶來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項目教學法等等。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可以開展微課教學,錄制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顏色鮮明,個性突出的小視頻,或者制作一些PPT,加入一些當前比較流行的動畫人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上,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踐生活相結合,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延伸,豐富學生的教學生活,開拓學生視野。
參考文獻:
[1]李冬梅.淺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神州,2017(9):55.
[2]李銳杰.淺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52.
作者簡介:
陳明亮,廣東省陸豐市,廣東省陸豐市內湖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