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改革也日益發(fā)展完善起來,新課程標準要求將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人,而使教師成為教育活動中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兩者的主體作用。因此,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chuàng)造性已成為教育領域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天性的解放,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并能夠勇敢的表達自我見解。本文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展開相關探討。
關鍵詞:語文課堂;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搭建良好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探究式學習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探究式學習之后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行為。開展互動式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從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開始入手,讓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并且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去解決這些疑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互動式學習活動就伴隨著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已經深入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夠在教育中獲得良好的實踐,而課堂質量是檢驗教育改革效果的唯一標準,因此,教育工作研究者均將目光集中到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廣大教師將日常的教學工作重心轉移到課堂師生間的互動中,從而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培養(yǎng)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含義
師生互動主要包括廣義及狹義上兩種含義,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主要是指狹義上的意義,是指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下,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實現教學任務與目標的過程,該過程通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與情境性。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不僅是一個師生之間進行認知互動與思維互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感情互動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的實施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提問互動
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是師生進行課堂交流與溝通的主要方式,通常是指教師根據語文課堂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設置然后展開提問的一種普通教學模式。該過程通常包括提問與回答兩個過程,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提問方式主要包括師問生答、生問生答以及生問師答三種基本模式,而在這三種基本模式中又會涵蓋候答、追問以及反饋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可以根據文章中“魚成群結隊……,……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一段中的總分總結構進行問題的設置,通過“該段中寫了什么,是如何寫的?”等問題促使學生對課本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與評析。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討論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討論互動是指師生之間通過一個具有較高水平及開放性較高的問題,然后開展一系列的交互活動,以此實現解決問題目的的過程。進行討論互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進行問題分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進行團隊合作、語言表達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互動與問題互動之間存在本質的區(qū)別,通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提問是教師及學生一一對應展開的,而討論過程則是教師與多個學生,或多個學生之間進行的;第二,提問的問題通常會有固定性的答案,而討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多是沒有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其答案通常是學生通過對自身所掌握知識進行整理與創(chuàng)新而做出的。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表演互動
所謂師生互動是課堂雙主體即教師和學生自發(fā)的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策略。師生互動包括師與生的互動、生與生的互動,其中生與生的互動包括個體互動(以個人為主體)、小組互動(以小組為主體)、全員互動(以全班為主體)。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進行表演互動的過程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根據自身對課本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通過合理運用動作、語言、體態(tài)及表情等輔助道具,將課堂內容形象、直觀的表達出來。表演互動因形式多種多樣而引起小學生的廣泛關注,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課本內容及人物的情感,使得學生在表演中積累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從而增加自身的語文水平。
(四)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感情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感情互動是指教師通過自身對課本情感信息及內容的了解基礎上,表達自身的情感,從而對學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影響與感染作用。同時,在該過程中,學生也可將自身的情感傳達給教師,形成一定的感情循環(huán)模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互動對學生進行激勵。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即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會和學生進行感情互動,這就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感情互動,增加親和力。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感情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感情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對文章的某些片段進行朗讀,等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價,如非常好、感情很豐富、不錯、很棒等,通過這樣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
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動性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影響師生互動程度的主要因素,教師想要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首先就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機械講解的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現狀;另外,還要避免課堂中“偽互動、瞎熱鬧”現象的發(fā)生,重視師生互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偉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63.
[2]馬梅,馬愛.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狀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2015,(2):145-146.
作者簡介:
鄭興蘭(1971.02-)女,1986年9月參加工作時間,一級教師,現任小學一年級語文。學歷:中師,1997年8月畢業(yè)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廣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