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栋谅c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本文試從語用學(xué)的視角出發(fā),運用會話含義理論分析《傲慢與偏見》人物會話中違反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關(guān)鍵詞:《傲慢與偏見》;違反合作原則;性格特征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以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圍繞貝內(nèi)特太太幾個女兒的婚姻大事而展開。本文對《傲慢與偏見》中的對話進行分析,從合作原則違反的視角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
一、Grice的會話含義理論
這一理論是由牛津哲學(xué)家格萊斯提出。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gòu)建這一理論;196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xué)做演講時,他才將這一理論公布于世;1975年,部分講義編輯出版,題為《邏輯與會話》。
(一)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
在某種程度上,人與人的交流似乎在遵循著某種原則,即“在交談時,使你的話語符合雙方認同的談話目的或方向”,這個原則稱為“合作原則”,簡稱“CP”。
(1)數(shù)量準則(Maxim of Quantity):使自己說的話到達對話所要求的詳盡程度;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超出現(xiàn)時要求;
(2)質(zhì)量準則(Maxim of Quality):不講明知是虛假的話;不說沒證據(jù)的話;
(3)關(guān)系準則(Maxim of Relation):所談話的內(nèi)容要密切相關(guān);
(4)方式準則(Maxim of Manner):避免隱晦;避免歧義;簡潔明了;條理清晰。
合作原則并不是一種規(guī)定,而是描述會話中的實際情況,即:我們在講話時,一般會有合作原則及其準則指導(dǎo)我們,盡管這些是潛意識的,甚至是無意識的。
(二)違反準則(Violation of the Maxims)
人們并非在任何時候都要遵循這些原則及準則,有些時候會違反這些原則,會說謊話。會話含義是一種隱含意義,它可以在會話原則及其準則的指導(dǎo)下,依據(jù)詞語的規(guī)約意義,結(jié)合語義推導(dǎo)出來。
二、《傲慢與偏見》中人物對話違反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
(一)違反數(shù)量準則
(Miss Bingley)“Do not you feel a great inclination, Miss Bingley, to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of dancing a reel?”
(Elizabeth)“Oh! I heard you before; ....... I have therefore made up mind to tell you that I do not want to dance reel at all—and now despise me if you dare.”
伊麗莎白跑到賓格利家中探望她生病的姐姐,大家聚在一起玩樂,賓格利小姐表演完鋼琴曲之后,要求伊麗莎白為大家表演。對于賓格利小姐的提問,伊麗莎白簡單的回答‘I do not want to dance reel at all即可以對話需求,以上回答違反了數(shù)量原則中的“所提供的的信息不要超出現(xiàn)時要求?!?/p>
伊麗莎白的回答反映出她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想法有主見、面對權(quán)勢從不阿諛奉承的品質(zhì),同時也從側(cè)面折射出賓格利小姐對于伊麗莎白的偏見,有意刁難她,讓她在達西面前出丑。
(二)違反質(zhì)量準則
(Miss Bingley)“Your examination of Darcy is over, I presume, and pray what is the result?”
(Elizabeth)“I am perfectly convinced by it that Mr. Darcy has no defect. He owns it himself without disguise.”
伊麗莎白很明顯在說反話,通過閱讀全文讀者可以得知伊麗莎白對達西有很大的偏見,而這里說達西先生毫無缺點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
讀者由以上對話不難判斷出伊麗莎白是一位機智聰明、有幽默感的小姐;但同時也反映出伊麗莎白的不足之處:持有偏見看待他人。
(Mr. Bennet)“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當貝內(nèi)特太太要求貝內(nèi)特先生去拜訪賓格利先生時,他做出以上回答。貝內(nèi)特太太已經(jīng)是五個女兒的母親,肯定不如女兒們年輕貌美,這一點貝內(nèi)特先生心知肚明。他故意這樣說只是為了用諷刺的方式來娛樂自己,違反了質(zhì)量準則。
這一回答充分體現(xiàn)出貝內(nèi)特先生幽默風趣,喜歡拿自己的妻子開玩笑,善于諷刺的特點。
(三)違反關(guān)聯(lián)準則
(Mrs. Bennet)“I do not believe Mrs.Long will do any such thing. She has two nieces of her own. She is a selfish, hypocritical woman, and I have no opinion of her.”
(Mr. Bennet)“No more have I, and I am glad to find that you do not depend on her serving you.”
(Mrs. Bennet)“Dont keep coughing so,Kitty, for heavens sake! Have a little compassion on my nerves. You tear them to pieces.”
貝內(nèi)特太太因為丈夫不去拜訪賓格利先生而感到生氣,當伊麗莎白提到朗太太會將賓格利先生介紹給他們時,她不相信朗太太會這樣做,在她看來,朗太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貝內(nèi)特先生回答道他很高興妻子能有這樣的覺悟。貝內(nèi)特太太聽到后更是氣不打一出來,但在當時父權(quán)制的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不敢頂撞丈夫;所以貝內(nèi)特太太只好轉(zhuǎn)移話題,對著在一旁咳嗽的基蒂發(fā)脾氣。不難看出貝內(nèi)特太太的話語違反了關(guān)聯(lián)準則。
這段話表明了貝內(nèi)特太太是一個喜怒無常、粗魯、蠻橫無理的人。
(四)違反方式準則
(Miss Bingley)“Miss Elizabeth Bennet! I am all astonishment. How long has she been such a favorite?-and pray when am I to wish you joy?”
(Mr. Darcy)“That is the question which I expected you to ask. ……I knew you would wish me joy.”
原文中達西先生只是單純地表達了對伊麗莎白有好感,并未涉及到愛情方面,但一向?qū)_西先生有好感的賓格利小姐不禁醋意大發(fā)。她并未當面職責達西先生,而是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宣泄自己心中的憤怒。針對這一現(xiàn)狀,達西并沒有生氣,而是說女性的思維跳躍很快,其中‘A lady有可能是針對Miss Bingley,也有可能是泛指,引起歧義。這就違反了方式準則中的避免歧義。
從達西先生和賓格利小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賓格利小姐是一位嫉妒心強、膚淺刻薄的貴族小姐;達西先生沉著冷靜、思維敏捷、有教養(yǎng)的紳士。
(Mr.Collins)“My reasons for marrying me are, first,…... Secondly, that..... And thirdly.....”
柯林斯是貝內(nèi)特先生家族遺產(chǎn)的合法繼承人,他一開始看中大女兒簡,知道簡和賓格利先生之間的關(guān)系后,便轉(zhuǎn)向伊麗莎白并決定向她求婚??铝炙沟拈L篇大論違反了方式準則中的“簡潔明了”:柯林斯并沒有直接明了地表明自己的意圖,話語冗長復(fù)雜,例如提到他事先已經(jīng)征求了貝內(nèi)特太太的同意、凱瑟琳·伯德夫人對他的建議等等。
從上述內(nèi)容可以看出柯林斯先生是一個依附權(quán)貴、虛偽自私、善于阿諛奉承的小人。
三、結(jié)語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中,作者有意違背合作原則,產(chǎn)生特殊的會話含義,將小說中的人物特征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同時,通過本文的分析,證明了語用學(xué)研究和文學(xué)研究可以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為文學(xué)作品的分析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Jane Austin. Pride and Prejudice[M].Beijing:Central Complication&Translation; Press,2016.
[2]胡壯鱗、廖美珍.語言學(xué)教程(中文譯本)[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xué)出版社,2013:221-230.
[3]覃禮蘭.《傲慢與偏見》中人物性格塑造及分析[J].文學(xué)教育,2012.
作者簡介:劉國霞(1996—),女,漢族,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