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渺 李玲玲 張兆靜 盧曉蘭
摘要:近年來,高校女大學生安全事故頻繁發(fā)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女大學生“頻繁失聯(lián)”現(xiàn)象和被害案件不僅引起了普通受眾的焦慮與恐慌,更從根本上暴露了我國安全教育的局限性。本文通過研究高校女大學生外出遇害事件及其原因,進一步分析當今女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并通過本次研究增強在校女大學生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范能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fā)生,為高校女大學生找到一個安全合理、可行高效的自我保護措施。
關鍵詞:女大學生;安全意識;防范能力
一、高校女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認知的現(xiàn)狀
(一)關于女大學生安全意識的研究現(xiàn)狀
在我國,關于高校女大學生的安全問題已有眾多的研究案例,例如,戚春超(2015年)系統(tǒng)地分析了女大學生遭遇侵害的原因,并提出了女大學生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并提高防范能力的方法,以及遇到危險時應采取怎樣的自救措施;王燕(2016年1月)對我國大學生安全教育現(xiàn)狀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寧瑞雪(2016年7月)在分析了女大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女大學生校外安全意識的可行途徑等。
由于近年來女大學生安全問題日益尖銳,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引發(fā)了各界學者對此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二)對女大學生安全意識的調查分析
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針對高校女大學生安全意識及其防范能力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本次調查采用了線上、線下問卷發(fā)放和實地調查采訪形式;調查對象主要為濟南多所高校大一到大四女生,共發(fā)放調查問卷5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418份。
以下為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1.出行方面的安全意識
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上,83.5%的同學會選擇乘坐公交,其次是滴滴等網約車,再次是出租車和共享單車,也有10%的人也會考慮不正規(guī)的交通工具,說明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出行還是有比較高的安全意識的,但是也不乏有少部分學生會選擇乘坐存在安全隱患的交通工具。
當問及同行人員與返校時間問題時,超過80%的同學會結伴外出并及時返校,說明學生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但學生同時也不能放松警惕。
2.消費與財產方面的安全意識
當生活消費支出超額時,55.34%的學生會選擇向父母索要生活費,36.89%的大學生選擇外出兼職,約占1.94%的女生還選擇貸款,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在校園貸詐騙案的受騙人數(shù)約合3679人,涉案金額高達5496余萬元,其中詐騙者誘騙大學生借款和分期購物的借口五花八門,在問及對“校園貸”籌資行為的看法時,大多數(shù)人能夠對“校園.貸”的利弊有清楚的認識,但仍有5.83%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籌資渠道。
在個人財物方面,約有96%的同學表示在校內會時刻注意寢室和隨身的財物安全,外出時79%的學生表示不會攜帶大量的現(xiàn)金或是佩戴貴重的金銀首飾,可見在個人財物安全方面,女大學生都有著較高的安全和防范意識。
3.對自身安全意識的自我評價
在自我評價量表題中以滿分10分為限,28.43%的同學對自身的安全意識評價為8分,21.75%的學生自我評價7分,16.67%的人自認為自身安全意識極高自評分為滿分,僅有0.98%的學生自評1分,認為自身的安全意識較低。
從調查數(shù)據(jù)中可看出,當代女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高,但對于安全意識較低或缺乏的部分同學來說,加強關于安全意識的教育與實踐是非常重要的。
二、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女大學生自身因素
1.安全意識缺乏
當今大部分女大學生還未脫離校園與家庭的庇護,容易受新事物誘惑,自身安全意識淡薄。她們不僅缺乏防范意識,還缺少自保自救能力,在事件發(fā)生時,不知該如何應對。
2.情感因素
大學校園就像個小型社會,有多種類型的人,人際關系錯綜復雜。各種內心情感壓力、自卑感都會成為女大學生生活壓力的一部分。
這些情感因素都曾讓抗壓能力較弱的女大學生走上絕路。面對這些情感因素和心理壓力,10%的學生會悶在心里不愿傾訴,37%的人表示會偶爾說給自己信得過的人聽。
3.經濟與學業(yè)壓力
當父母給的經濟來源支撐不起自己的消費需求時,許多人便會選擇外出打工賺錢,而初入社會,經驗不足的她們便會讓不良分子有機可乘;此外,不少虛榮心較強的女大學生還會接觸校園貸或是選擇其他類型貸款方式,造成難以想象的悲劇。
大學是進入社會的一道門,是決定未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許多學業(yè)上的壓力和家人的期望也會成為女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對于抗壓能力較弱的女生來說會造成精神高度緊張,產生自卑、抑郁、焦慮、神經衰弱等一系列心理和精神疾病。
(二)家庭因素
1.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關注子女的安全教育問題
有些家庭中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即便有心想要對子女進行安全教育也沒有時間;而有些家長對安全意識相對缺乏甚至認識不足,很少花費時間對自己孩子的進行安全教育。
2.父母的過度呵護
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家長們的溺愛,導致現(xiàn)在大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強,但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護能力不足。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后,生活能力差,防御風險的能力更是薄弱,令人擔憂。
(三)各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存在弊端
1.安全教育缺乏
大多數(shù)學校都把學科研究,學術建設放在第一位,對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視程度很低,調查結果顯示,46.6%的同學認為僅在大一時開展過安全教育課程,42.72%的同學表示其所在學校一直在開展,僅有5.82%的學校沒開設過安全教育的課程或是以前開過后又因某些原因取消,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不知道學校是否開設過此類課程。
2.學校的安全管理存在弊端
調查結果顯示,69.9%的學生認為學校應限制校外人員進出時間或者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只有17.48%的人認為高校是個開放的地方,應該允許校外人員自由進出。同時,也有少部分學生覺得為保證學生安全,應禁止校外無關人員入校。
(四)復雜的學校周邊環(huán)境
1.城市中心區(qū)域
校周邊分布著許多針對學生消費群體的網吧、餐飲店、歌舞廳、旅館、健身房等場館,經常散布著一些無業(yè)游民、社會青年和一些不良學生群體,一些場所的經營甚至不符合合法的經營條例,傳銷和不良思想也不斷隨之滲入到校園中,安全隱患也增加了不少。
2.城鄉(xiāng)結合部
在所有參與問卷填寫的被調查者中約占52.43%的人學校位于郊區(qū),交通極為不便,多數(shù)女生外出為了貪圖方便都會選擇不正規(guī)的小黑車;地處郊區(qū)、信息流通不暢,這給單獨或是夜晚外出的女大學生來說也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甚至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力的作案條件。
三、加強高校女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措施及途徑
(一)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
適當?shù)貙W習一些關于安全性的教育,對于一些突發(fā)的緊急事件有一定的應急能力,掌握一些安全防范技能和知識,出門也可以帶防狼噴霧或電狼棒用來應付緊急情況,暫時躲避危險。
在網絡社交中要提高警戒意識,保護個人隱私,不要輕易相信網絡相親、招工、交友,要時刻保留警惕心,不可存在僥幸心理。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校期間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精神上的提升,面對金錢,更應時刻保持理智;還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在學?;蛲獬鰰r穿著應該落落大方,適合自己的年齡階段與身份,不要穿著過于暴露,讓不法分子產生不良用心。更不要攜帶大量現(xiàn)金和佩戴太過名貴首飾,不隨便顯露財物。
(二)加強安全管理
落實安全教育課程規(guī)劃和實施,完善學校安全素質教育體系的建設,針對性的制定切實可行的長期教育規(guī)劃和課程規(guī)劃,將課程教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改善學校的治安環(huán)境,增加學校保安部巡查和監(jiān)管力度,教師和宿管部門要嚴格落實請假制度和門禁時間。學校應對每個學生進行心理普查,開設心理咨詢室,及時并針對性的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誕生地也是孩子們的啟蒙學校,因此家庭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極為重要。對家庭中的女孩子應給予平等的關心與愛護,提供給孩子—個健康良好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
社會相關部門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加強對偏僻之地和違法營業(yè)場所的監(jiān)控和管理;嚴厲打擊校園貸中滲入的不良網貸,無良中介和欺詐團伙。
(三)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大執(zhí)法力度
公安機關等部門應該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不法分子及其行為進行嚴格管束和制約,做到防患于未然。維護學校的安全教育和建設,從而降低在校大學生安全事件的發(fā)生率。
加強對交通運營的監(jiān)管。交通、客運、交警等部門應加大聯(lián)合打擊黑車的力度。倡導并呼吁安全出行,合理規(guī)劃大學城周邊的通行道路,營造一個安全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和出行條件,避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難以磨滅的傷害。
女大學生失聯(lián)、遇害已成為一件亟待解決的問題,更是各方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話題,執(zhí)法部門要嚴厲打擊此類犯罪事件,社會各界也要加強對女大學生遇害事件的重視,宣揚正確、利于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觀,倡導正確的男女觀,營造一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