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是第三代詩潮中涌現出的重要詩人,一直活躍在當代新詩的現場。與他詩歌創(chuàng)作、詩學追求相聯系的關鍵詞不少,比如“象征”“古典”“宗教性”“知識分子精神”“后現代主義”等等。西川八十年代的寫作精致、純粹,富于強烈的西方知識、藝術旨趣,而且口味是偏于古典和想象的。九十年代以后,陡然增強了歷史意識(包括現實感),更多強調知識分子主體對時代、文化、個人的介入和挖掘,詩風有了很大變化。新世紀以來,進一步走向駁雜,詩歌的題材、容量、氣度幾乎無所不包。一些實驗性的文本,不斷“跨界”,融合、焊接個人生命體驗、時代觀察、文化思考和玄學思辨,綜合了戲劇性、寓言、拼貼、戲仿等觀念和方法。西川試圖最大限度地介入文化、歷史,創(chuàng)造出能和文化、歷史相匹配、對應的“大詩”,這是引人注目的現象。本期推出兩篇研究西川的論文,何光順教授的《西川的詩:知識分子寫作與后現代之光》,賈天卜的《大河流經山崗:西川詩歌的歷史意識》,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論及西川詩風的前后期轉變,歷史意識和后現代精神,都進行了歷史化的詩學思辨,都很有啟發(fā)性。
——程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