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強
【摘要】在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中,閱讀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文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進行指導,有效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對群文閱讀中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結合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課內閱讀;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群文閱讀,即教師和學生以一個或多個議題為中心,對一組文章進行選擇,并立足于議題對其進行閱讀的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在群文閱讀中,有機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讓學生不僅不會和課本相脫離,又能增加閱讀量,從而獲得閱讀的技巧,并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因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在群文閱讀中有機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實現(xiàn)閱讀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一、課外閱讀的展開應以課內閱讀的單元主題為中心
當前所使用的語文課本都是由每個單元組成的,且各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在每一個單元前都對單元說明予以了設置,主要就是為了概括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引導學生找準學習這類文章的切入點,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若是只局限在可能一個單元的閱讀學習,是很難使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得到滿足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難以形成,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群文閱讀教學從課內走向課外,便有效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以主題為中心和單篇課文學習的需要相結合對一組文章進行選擇,用來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閱讀對話,與自身的經驗相結合反思、評價和判斷文本。立足于學生掌握的情況和所學單元的題材或主題相結合,選擇一組課外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極為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這類文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說明文單元時,教師可以先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可以在課堂教學前讓學生查找對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而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交流和展示,再對其進行總結,使學生了解到學習說明文應掌握哪些知識。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fā),將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做好批注,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互幫互助,使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習完本單元的文章后,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2—3組較為典型的說明文,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說明順序或說明方法等角度對不同的議題進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換言之,課內閱讀在課外閱讀的促進下得到了發(fā)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課內閱讀的帶動下得到了增強,它們相輔相成、珠璧交輝,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外閱讀內容引入課堂常規(guī)管理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教師抱怨,學生看了那么多的書怎么會一點成效也沒有。學生的閱讀效果不理想和指導管理的缺少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看書,卻極少關注收到的成效怎么樣。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只對故事情節(jié)、笑話和漫畫較為感興趣,幾乎不會對語言文字的精妙進行揣摩,也沒有對好詞好句的記憶積累引起重視,看過就忘了,自然成效也就極不理想。對于上述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每天課后都要給學生布置讀書任務,并提出讀書要求。可以在書上做好標注,將自己的感受寫上,也可以在積累本上完成摘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應花5—10分鐘的時間交流和分享讀書心得,鼓勵、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及時糾正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幫互助、互相點評、交換圖書”等活動,促使學生共同進步。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就能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閱讀能力,使課內學習收到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梢哉f,只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輔相成,才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有效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加大管理力度,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課外閱讀充分結合課堂管理,是一種極為有效且重要的途徑。
三、將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閱讀理解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相關閱讀策略的同時,學會閱讀和理解陌生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文章,教師傳授了很多的閱讀策略,同時也可以在課外閱讀中運用這些閱讀策略和方法。比如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對初中生而言,閱讀應是有目的性的,將閱讀目標和閱讀任務帶入到閱讀過程中,對從中掌握到的技能、知識以及所受到熏陶的個性和情感等予以總結。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時,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如學生全面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在文字中了解作者的真情實感,適當?shù)赜洃浐驼莆諆?yōu)美的句子,學習和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對于科普類或科學技術類的文章而言,在對其進行閱讀時理論要結合實際,多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學會學以致用。在閱讀時,應盡可能地自己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利用工具書,實在是無能為力的再尋求教師或同學的幫助。培養(yǎng)學生寫閱讀反思或讀書心得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后都能對文章有所感悟。若是記錄好這些體會,便會成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素材。學生寫讀后感和練筆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摘抄文中精彩的好詞佳句,可以將自己對文章的評價寫出來,等等。
四、結語
初中群文閱讀中,有機結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閱讀教學,應立足于教材,對議題進行選擇,適當?shù)貙φn外閱讀進行拓展。教師只要能夠運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閱讀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