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兒童到少年過渡的最佳教育階段,國家新課標對小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制于實踐層面的因素,小學語文教學兩極分化,學困生比例凸顯問題已成為當今教育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鑒于此,筆者采用調(diào)研及訪談的方式,從課堂教學策略的視角出發(fā),在明晰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可行性教學課堂策略建議,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解決語文學困的現(xiàn)狀提供良好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困生;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已難以契合時代的需求,打造師生平等、和諧互動的創(chuàng)新性課堂將逐步成為主流,然而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及教材,如何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顯得至關重要。
一、 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課堂現(xiàn)狀分析
基于調(diào)研分析,發(fā)現(xiàn)學困生自身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興趣,加之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方案,使得學困生更難以集中精力,出現(xiàn)交頭接耳、抖腿、轉筆等一些小動作,難以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局限性。有些老師在課堂中經(jīng)常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語言視而不見,對重點詞語無法辨析,不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案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導致課堂中脫離書本的主觀議論占據(jù)較大篇幅,而朗讀聲日漸下降。此外,課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課件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闡述課堂教學的問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然而課件畢竟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基于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將課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在課件中尋找課堂教學的“標準答案”,使得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關注,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 提升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 有效的課堂交流
有效的課堂交流必須建立在教師德育水平保障的根基上。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保障德育水平的關鍵所在。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老師應力求將素質培養(yǎng)及能力提升進行協(xié)同。為此,一方面要求現(xiàn)階段小學教師開放思想,拓展思維,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化德育教學模式,將品德教育、實踐能力提升、理論知識掌握融會貫通,為新時代培養(yǎng)能力全面、個性凸顯的學生群體;另一方面要不斷對自己進行“充電”,不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培訓或繼續(xù)教育工作,樹立不斷學習的思維意識,優(yōu)化自身知識架構,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及理解水平,將新型教育理念貫徹至課堂中,如采用新型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打造與學生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鼓勵學生拓展自身特長,培養(yǎng)主動性的思維模式,以提升學習質量,切實增強其自身實踐能力,營造師生良好相處的平等關系,從而為學困生的課堂知識引入提供良好的條件保障。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對話氛圍
在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對話行為,教師的授課風格在課堂氛圍下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課堂對話有效果,提問的方式及其重要,要提出引起學生注意的問題,也可以多鼓動學生自主提問,不但自己會回答別人的提問,在答案的問題上也應該持有懷疑的觀點,老師將學生的提問總結歸納,將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剩下的問題可以留給學生課后自行討論。因此,要在新的領域讓學生獲得更多掌握知識的技巧,在獨立創(chuàng)新上邁向更高的臺階,豐富情感意境的發(fā)展。
(三)開展課堂行為管理
第一,學生當眾違背老師,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教師應該保持冷靜,對此學生先不予理睬,課后要求學生去見老師,當然,如果教師對該生特別了解,認為當場完全可以壓制,也可以現(xiàn)場進行處理;第二,如果學生之間發(fā)生肢體沖突,首先應該喝令學生停止打斗,并安撫學生情緒,同時詢問情況,在對情況完全了解后再做出懲罰。第三,學生對教師抗拒。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在教師,也可能在學生。在學生出現(xiàn)抗拒行為時,教師應該從自身找原因,留心觀察學生近來的情緒。第四,學生全體失控?!按蛏叽蚱叽纭?,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先從班干部入手,使其遵守課堂紀律,接下來可以開展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四)激發(fā)學習興趣
筆者從端正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層面來展開行為模式的培養(yǎng)。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采用微創(chuàng)新驅動的方案,逐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避免采用抽象化的定性詞語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評估,應構建準確的學習方法及評估模式來體現(xiàn)小學語文的學習價值,給出詳細的學習方案及規(guī)劃,從而引導學困生進行語文學習,逐步走出學習困境。
三、結語
教育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引導者和塑造者。因此,教師應順應時代需求,貫徹素質教育的最新理念,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策略,實現(xiàn)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參考文獻
[1]劉文.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合作學習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新區(qū),2017(11).
[2]常新維.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例談[J].課程(小學),2011(7).
[3]洪閏鈺.淺談小學語文如何把握學情[J].文理導航,2010(5).
作者簡介:王珍,女,1986年生,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