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梅
[摘 要] 參考企業(yè)晨會模式,在班級中開展晨會課,充分發(fā)揮晨會的特點,透過豐富的內容和運用靈活的形式,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 鍵 詞] 班級晨會;中職學生;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3-0206-02
一、班級晨會的內涵
晨會,又稱為班前會,現(xiàn)在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的一種普遍的管理和營銷手段。企業(yè)通常利用正式營業(yè)前的一段特定時間,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分組安排員工集合,開展出勤檢查、儀容整理、教育培訓、信息交流、工作指引、激勵士氣等活動。通過舉辦晨會,可以改善員工的精神面貌,提高員工的業(yè)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形成特定的企業(yè)文化,從而提高企業(yè)整體管理水平和經營業(yè)績。晨會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特別是服務業(yè)企業(y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yè)日常管理中被廣泛應用,甚至有些店鋪在門口舉行形式新穎的晨會,演變成為一種推廣宣傳的手法。
有感于晨會在企業(yè)經營管理中具有促進作用,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晨會制度對培養(yǎng)學生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晨會最初是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引入校園,在校企合作項目中,按照企業(yè)的標準流程舉行晨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的確能起到積極
作用。
學校一般有早讀課,早讀課時間比較短,課堂組織性偏弱,中職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主動學習意愿不足,難以充分利用早讀,部分學生胡亂翻閱課本,實際作用不大,效果不彰。班主任可以改變早讀課的組織方式,在早讀課期間舉行班級晨會。
班級晨會是指以班為單位,利用早讀課的時間,組織全班學生舉行某種形式的活動,或者就某個專題進行學習、討論、領會,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通過長期的實施不斷強化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客觀來說,中職學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普遍較低,跟上課程進度已經存在困難,大部分時間埋頭于學習教材,對課外的知識如生活常識、政經時事、社會認知等缺乏主動認知,導致個體的綜合素質偏低。對一個處于高中階段的未成年人而言,之前所接觸到的知識點限于書本,不論智商有多高,知識結構普遍存在相對狹窄的問題,對基礎相對較差的中職生來說更加突出。相對于普通高中,中職學校要培養(yǎng)直接面對社會的學生,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也要培養(yǎng)各種業(yè)務技能,更要塑造能適應社會的人格,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尤為重要。而普通課堂的教學基本偏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缺乏理論與實際的關聯(lián),缺乏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如何建立一種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課堂模式是每一個中職學校教師必須面對的難題,而班級晨會則是一個相對可行的嘗試。
二、班級晨會的開展
對如何開展班級晨會活動,班主任可以對不同的目標建立差異化的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通常安排全體學生輪流做晨會的主持人,每人一天,不斷循環(huán)。班級晨會的主題和內容由主持人提出,依據準備好的材料進行陳述,就該議題相關情況向其他同學提問或者由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全體同學針對不同的看法進行討論,最后達成共識或者形成各自不同的見解和主張,并由主持人對晨會的開展情況進行記錄。
班級晨會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班級基本情況回顧、點評與工作安排
對前一天或前一段時間班級基本情況進行點評,主要針對學校各項量化評比工作,例如,對出勤情況、衛(wèi)生情況、儀容儀表、違規(guī)行為等情況進行點評,讓班主任和全體同學了解班集體的總體情況,表揚先進、鞭策落后。同時與其他班級進行比較,找出差距,針對負面情況制定改進措施。通過長期而持續(xù)的記錄和對比,使每個學生都十分了解班集體和其他同學的詳細情況,增強歸屬感、提高凝聚力,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良性循環(huán),達到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良好局面。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
(二)學習情況反饋與重點知識預習
總結前一天或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和課堂情況,提出各科目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由全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全體學生的交流釋疑,由班主任進行講解或者詢問相關科任老師,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做到有疑難馬上解決,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對課堂情況進行點評,例如,對課堂紀律、師生互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反饋,提出改進意見,提高學習效果。讓班主任了解各學科的學習情況,與科任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社會熱點的分享與討論
要求全體學生每天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社交媒體等平臺了解時事新聞,在晨會上就近期所發(fā)生的重大新聞和社會事件進行分享、討論和分析,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并對相關事件引起的法律和道德問題進行辯論。結合特定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回顧與分析,增加見識,提高政治覺悟、增強社會敏感度。對身邊發(fā)生的故事與經歷進行分享,作出正反面的解讀,深入剖析,總結經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避免重復犯錯,增強社會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
三、班級晨會的效果
通過長時間實施班級晨會制度,可以看到全體學生都發(fā)生了變化。
(一)綜合能力與素質顯著提高
由于注重知識來源的多向性,課外知識的比重增加,課外知識的累積使學生的發(fā)展更加均衡,知識面不再狹窄,學生變得“見多識廣”,為日后更好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由于需要獨立主持晨會,逐漸形成獨立完成計劃與總結的技能,鍛煉了心智與膽量,增強了責任心,提高了管理能力,為日后勝任各項工作打下了基礎。
(二)培養(yǎng)了獨立和客觀的思維方式
在每天反復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以辯證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看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逐漸減少了偏激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可以容納不同的觀點和行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做到求同存異。
(三)塑造了完整的個性和特質
通過長期的互相學習和潛移默化,每個學生都逐漸形成個人的風格,樹立了正面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正確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在處理個人之間、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時變得更加成熟,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四、班級晨會的特點
(一)教學目標的獨特性
無論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如何變化,課堂教學都是以追求成績?yōu)榻虒W目標,以考試成績?yōu)榻Y果的評價標準。而班級晨會與普通課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它不以單純追求學習成績?yōu)槟繕?,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定教學成果的標準,而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性、完整性,塑造一個具備獨立自主能力的個體為主要目標。
(二)教學形式的靈活性
班級晨會只設原則性要求,不拘泥于形式,在不偏離基本法律規(guī)定和道德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想象,各種各樣的形式都可以實施。學生完全主導課堂進程,真正成為課堂和教學的主體,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意,彌補了老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習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三)學習內容的多樣性
雖然班級晨會也會涉及教科書的內容,但其側重點并不在此,班級晨會更多的是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外知識是班級晨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無所不談,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均有涉及。豐富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點,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課堂安排的持續(xù)性
班級晨會時間只有三十分鐘,從準備素材到執(zhí)行完畢的時間相對較短。實施班級晨會不會一蹴而就,以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就能達成教學目標。而是需要作長遠規(guī)劃,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實施,使知識、技能日積月累,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思維方式轉變、調整、成型,才能達到整體素質提高的效果。對中職學校來說,需要規(guī)劃三年時間的班級晨會,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才能累積到足夠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取得應有的效果。
(五)成果轉化的有效性
班級晨會是一個全體學生必須參與的過程,無論態(tài)度如何,是積極認真還是消極應付,每個個體都必須面對問題、分擔責任,同時又可分享成果。學生都有一定的壓力,需要付出努力、充分準備,才能完成既定的內容。實質的參與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變得積極主動,追求更好的表現(xiàn),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