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梅 楊莉 李燕 楊舒云 楊建婷 何黎
650000昆明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 云南省皮膚病醫(yī)院 云南省皮膚性病研究所皮膚科
敏感性皮膚(sensitive skin,SS)常見于一般人群,特指皮膚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易出現(xiàn)瘙癢、灼熱、刺痛、緊繃等不適感,伴或不伴紅斑、脫屑等客觀體征,主要發(fā)生于面部[1?2]。各地報道的SS流行率不等,女性SS介于50%~61%之間,男性30%~44%[3]。痤瘡、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等面部皮膚病也常合并不同程度皮膚敏感[3]。臨床醫(yī)生在對面部皮膚病診治過程中易忽視皮膚屏障功能修復(fù)。為了評估含青刺果油、馬齒莧舒敏保濕特護霜對不同類型SS皮膚屏障的修復(fù)作用,我們對60例SS進行自身對照臨床觀察,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昆明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門診60例SS。其中單純SS 30例,男1例,女29例,平均年齡28.4(19~50)歲,平均病程20個月。其他疾病合并SS 30例,男1例,女29例,平均年齡32.8(19~ 52)歲,平均病程19個月,其中合并痤瘡16例,合并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10例,日光性皮炎2例,化妝品接觸性皮炎1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兩組面部皮膚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均容易出現(xiàn)瘙癢、灼熱、刺痛等不適感。單純SS入選標準:①符合SS判斷標準[1],即面部皮膚受到外界刺激后容易出現(xiàn)瘙癢、灼熱、刺痛、緊繃等主觀感覺,伴或不伴紅斑、脫屑等客觀體征;乳酸刺痛試驗≥3分;無創(chuàng)皮膚檢測皮膚出現(xiàn)微小程度改變;②受試者在觀察期間不使用其他抗過敏口服及外用藥物;③在研究期間按醫(yī)生指導(dǎo)使用受試品。排除標準:①伴發(fā)其他面部皮膚??;②病情嚴重不能僅用醫(yī)學(xué)護膚品;③不能保證受試期間不使用其他同類型產(chǎn)品。其他疾病合并SS入選標準:同單純SS組。排除標準:①病情嚴重不能耐受僅用醫(yī)學(xué)護膚品;②面部皮膚合并有潰瘍,嚴重感染。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試劑和儀器:乳酸來自美國Sigma公司,純度≥98%,用蒸餾水配制成10%乳酸。VISIA皮膚檢測儀來自美國Canfield公司,無創(chuàng)皮膚生理功能測試儀來自德國CK公司。
3.方法:單純SS組和其他疾病合并SS組受試者均每天潔面后于面頰處外用含青刺果油、馬齒莧薇諾娜舒敏保濕特護霜(昆明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妝20160004),早晚各1次,連續(xù)用28 d。觀察期間均不使用其他同類霜劑和藥物,分別在試驗開始后第0和28天評估療效。評估指標包括乳酸刺痛試驗評分(簡稱乳酸評分)、角質(zhì)層含水量、經(jīng)表皮失水量(TEWL)和VISIA紅斑絕對值。
乳酸刺痛試驗[1]:在室溫下,將10%乳酸溶液50 μl涂抹于右側(cè)鼻唇溝及任意一側(cè)面頰,分別在2.5 min和5 min時詢問受試者的自覺癥狀,按4分法進行評分(0分為沒有刺痛感,1分為輕度刺痛,2分為中度刺痛,3分為重度刺痛),然后將2次分數(shù)相加,總分≥3分為乳酸刺痛試驗反應(yīng)陽性。角質(zhì)層含水量和TEWL在室溫20~25℃、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的室內(nèi)測量,測量前受試者用溫水洗臉后休息15 min,每次取同一部位測量,每部位均測量3次取均值。使用VISIA皮膚檢測儀拍攝受試者面部正位及雙側(cè)45°斜位照片,記錄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
4.統(tǒng)計學(xué)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對乳酸評分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間距描述,并使用非參數(shù)配對檢驗進行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改善程度采用完全隨機設(shè)計兩樣本資料秩和檢驗。對角質(zhì)層含水量、TEWL、VISIA面部紅斑絕對值采用±s描述,治療前后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兩組角質(zhì)層含水量、TEWL改善程度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
圖1示兩組治療后大部分紅斑明顯消退,VISIA圖像顯示深紅色斑片、斑點顏色變淡,部分消退,皮膚整體狀態(tài)較前改善。
1.乳酸刺痛試驗評估:單純SS和其他疾病合并SS組觀察28 d后乳酸刺痛陽性率由100%(60/60)降低為53.3%(32/60)。單純SS組乳酸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其中11例<3分;其他疾病合并SS組乳酸評分亦顯著降低(P<0.05),其中17例<3分。兩組治療前后乳酸評分降低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2.皮膚生理功能評估:單純SS組觀察28 d后角質(zhì)層含水量較治療前顯著增加(P<0.05),TEWL顯著降低(P<0.05);其他疾病合并SS組角質(zhì)層含水量亦顯著增加(P<0.05),TEWL降低(P<0.05)。兩組間角質(zhì)層含水量和TEWL改善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3.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評估:單純SS組觀察28 d后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其他疾病合并SS組無顯著改善(P>0.05)。見表3。
圖1 治療后大部分紅斑明顯消退,VISIA圖像顯示深紅色斑片、斑點顏色變淡,部分消退,皮膚整體狀態(tài)較前改善
表1 敏感性皮膚(SS)受試者乳酸刺痛試驗分值變化[M±Q(P25-P75)]
引發(fā)SS原因多且復(fù)雜,其中包括個體因素、外界因素、化妝品濫用、環(huán)境污染、外用藥物、某些激光術(shù)等,也可繼發(fā)于其他炎癥性皮膚病,如痤瘡、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等[1?3]。臨床研究常使用乳酸刺痛試驗和TEWL、角質(zhì)層含水量來評估SS屏障功能[3?5]。本試驗60例SS受試者乳酸評分均>3分,TEWL明顯升高,角質(zhì)層含水量明顯降低,提示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另外,本試驗60例SS受試者的VISIA紅斑絕對值均明顯升高,亦提示皮膚屏障功能受損。
恢復(fù)皮膚屏障功能是治療SS和其他疾病合并SS的重要措施[4,6]。研究報道,青刺果油有較好保濕作用,能增加神經(jīng)酰胺含量,加快修復(fù)受損皮脂膜,馬齒莧有抗炎、抗敏等作用,能提高皮膚對外界刺激的耐受能力,二者具有修復(fù)皮膚屏障功能[7?8]。本研究中受試者觀察28 d后乳酸刺痛試驗陽性率由100%降低為53.3%,單純SS和其他疾病合并SS組乳酸評分、TEWL均顯著降低,皮膚水分均顯著增加,治療前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含礦脂、環(huán)聚二甲基硅氧烷、丁二醇和角鯊烯等成分的普通保濕劑用于乳酸刺痛試驗陽性者,觀察28 d后TEWL和角質(zhì)層含水量顯著改善,而乳酸評分在試驗前后無顯著差異,說明普通保濕劑不能在短期內(nèi)將乳酸刺痛感降低[9],而本試驗中觀察28 d后乳酸評分顯著降低。以上結(jié)果均說明舒敏保濕特護霜含有青刺果油和馬齒莧,能加快皮膚屏障功能修復(fù),增加皮膚水合,使TEWL降低,提高皮膚對外界刺激耐受性,在短期內(nèi)降低乳酸刺痛感,降低不同類型SS的敏感性,優(yōu)于普通保濕劑。單純SS組治療后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但其他疾病合并SS組治療后改善程度不明顯,提示臨床對于單純SS,以恢復(fù)皮膚屏障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能達到較好效果,對瘙癢、灼熱等癥狀嚴重難以忍受者可酌情加用抗炎、抗組胺類藥物;而其他疾病合并SS受試者使用醫(yī)學(xué)護膚品雖然可修復(fù)皮膚屏障功能,但對疾病引起的炎癥控制效果不如單純SS,紅斑改善不明顯,可能需要同時配合藥物治療原發(fā)皮膚病,加強抗炎治療,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表2 不同類型敏感性皮膚(SS)角質(zhì)層含水量和經(jīng)表皮失水量(TEWL)變化(±s)
表2 不同類型敏感性皮膚(SS)角質(zhì)層含水量和經(jīng)表皮失水量(TEWL)變化(±s)
角質(zhì)層含水量(%)TEWL[g/(cm2·h)]組別 例數(shù)單純性SS其他疾病合并SS 30 30 D0 45.46±16.26 41.27±16.50 D28 57.12±12.49 55.62±14.65 t值5.670 3.908 P值<0.001 0.001 D0 20.71±11.16 16.13±5.67 D28 12.91±5.91 13.20±3.67 t值4.529 2.357 P值<0.001 0.026
表3 不同類型敏感性皮膚(SS)VISIA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變化(±s)
表3 不同類型敏感性皮膚(SS)VISIA雙側(cè)面部紅斑絕對值變化(±s)
?
參考文獻
[1]何黎,鄭捷,馬慧群,等.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J].中國皮膚性病學(xué)雜志,2017,31(1):1?4.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1611168.
[2]Misery L,St?nder S,Szepietowski JC,et al.Definition of sensitive skin:an expert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sensitive skin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study of itch[J].Acta Derm Venereol,2017,97(1):4?6.doi:10.2340/00015555?2397.
[3]Duarte I,Jeps S,MFS H,et al.Sensitive skin:review of an ascending concept[J].An Bras Dermatol,2017,92(4):521?525.doi:10.1590/abd1806?4841.201756111.
[4]Jeong S,Lee SH,Park BD,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atopalm?multi?lamellar emulsion cream and physiogel?intensive cream in improving epidermal permeability barrier in sensitive skin[J].Dermatol Ther(Heidelb),2016,6(1):47 ?56.doi:10.1007/s13555?016?0097?6.
[5]蔄茂強,Jeong SK,Park BD,等.敏感性皮膚及其處理對策[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6,49(12):899?902.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6.12.020.
[6]李利,何黎,劉瑋,等.護膚品皮膚科應(yīng)用指南[J].中國皮膚性病學(xué)雜志,2015(6):553?555.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1504179.
[7]凃穎,顧華,李娜,等.青刺果油對神經(jīng)酰胺合成及神經(jīng)酰胺酶表達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10):718?722.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2.10.012.
[8]龐勤,鄒菥,何黎.云南馬齒莧提取物的抗炎機制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3,46(1):58?60.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3.01.023.
[9]袁超,王學(xué)民,談益妹.保濕劑短期內(nèi)對乳酸刺痛者皮膚屏障的修復(fù)作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xué),2011,20(7):1121?1123.doi:10.3969/j.issn.1008?6455.2011.0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