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要讓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有興趣地閱讀,就要注意將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地結(jié)合,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和運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其自身精神成長。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課內(nèi) 課外 結(jié)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158-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倍獙崿F(xiàn)這一理念,就是加強閱讀。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活動中,怎樣讓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有興趣地閱讀下去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課內(nèi)精心準備,為閱讀唱響前奏。
1.1 激發(fā)課內(nèi)閱讀的興趣
(1)組建興趣小組,讓學生愿意閱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打破優(yōu)中差的界限,讓他們自由選擇、自主合作。學生根據(jù)本組的特點命名——快速閱讀組、閱讀能手組……在教學“部編本”一年級(上)《ie üe er》時,閱讀兒歌《月兒彎彎》??梢悦黠@觀察到,他們配合相當協(xié)調(diào):喜歡朗誦的大聲地讀、背;喜歡畫畫地就把兒歌的意境畫出來,喜歡音樂的就隨著朗誦者表
演……而且相互之間都有交流、配合。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閱讀著、快樂著?;顒拥耐貙捲谟押玫臍夥罩凶匀谎由?。
(2)選擇不同閱讀方式,讓學生快樂閱讀。在低段的閱讀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表演朗讀,表面上看課堂亂糟糟的,但實際這是他們理解文本的體現(xiàn),每個學生都很投入,課文的背誦也在自然而然中。在教學“部編本”一年級(上)《秋天》時,學生可以在座位上一邊朗讀一邊表演;還可以上講臺聽全班齊讀,自主表演。最終,都能把描寫秋天的特點朗讀出來,也可以把秋天里的重點事物“大雁”的特點讀出來。而且能達到90%的學生當場背誦課文。
在中段的閱讀教學中,側(cè)重段的閱讀,經(jīng)常采取的方式是:互讀互聽、在段落中捕捉訓練點,讓學生充滿自信,人人參與,各有收獲。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第四自然段時,我這樣設計:
(1)同桌互讀互聽,相互指出是否讀準字音;
(2)再同桌互讀互聽,提出問題相互解答;
(3)老師梳理問題:為什么說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段從寫法上你知道了什么?因為有同桌的近距離閱讀,達到人人參與,老師隨機指導,在解讀老師梳理的問題時迎刃而解。
在高段的閱讀教學中,我側(cè)重篇章的閱讀,經(jīng)常采取的方式是:四人小組合作閱讀、從整篇課文的謀篇布局進行閱讀。從而落實新課標對第三學段閱讀的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這樣,不同的年段,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訓練點有所側(cè)重,既能避免低段的“揠苗助長”,又能避免高段的“食不果腹”的現(xiàn)象。
1.2 教給課內(nèi)閱讀的方法
(1)教會質(zhì)疑。學習貴在生疑。根據(jù)不同的年段分別教會從課題質(zhì)疑、全文質(zhì)疑、隨文質(zhì)疑。之后,我快速梳理學生的疑問,簡單的問題合作解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全班探究性學習。學生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學得主動、積極,效果明顯。
(2)教會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從一年級上期入學兩個月后,我教會學生畫畫、寫寫。因為我非常尊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不同理解,所以我的要求是:一個詞、一個問題……都可以寫下自己的理解。一節(jié)課我會讓學生有兩次批注,第一次是在初讀課文時進行簡單批注。第二次是在帶著質(zhì)疑的問題進行默讀時,再次批注。兩個來回一走,90%的學生能夠?qū)φZ言文字的表達特點記憶深刻。
(3)教會想象。新課標明確要求——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而落實這個要求的路徑就是讓學生充分想象。因為想象是閱讀的翅膀,學生只有“一邊讀,一邊想”,才能把文字讀活,讀到心里去,讀到生活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我教會學生想課文的標點符號、主人公的心理、故事的后續(xù)……堅持下來,他們讀書的效果不僅僅是表面描寫的靜態(tài)文字,而是浮現(xiàn)在眼前靈活靈現(xiàn)的畫面。
學生對閱讀有興趣了,就有閱讀期待。我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指導他們課外閱讀,讓閱讀的有效性源遠流長。也真正去驗證呂淑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的話——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
2 課外隨機補充,為閱讀添磚加瓦
2.1 課課有補充,內(nèi)容有關(guān)聯(lián)
根據(jù)不同年段、不同專題,在學習精讀課文時進行課外補充。低段、中段、高段分別補充句子、段落、篇章。如學習“部編本”一年級(下)《吃水不忘挖井人》補充閱讀句子:毛主席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秋天的雨》補充閱讀:秋風是一位慈母。她輕輕地吹著,像用梳子梳理著翠綠的秀發(fā)。稻子順著風,嬌柔地俯臥下去,風吹過以后,又撒嬌似地直立起。那無形的巨大的梳子,輕輕地梳理,那么溫柔,那么慈祥,讓人覺得是母親在給即將出嫁的女兒梳妝。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地震中的父與子》補充閱讀《無言的父愛》。
2.2 天天有閱讀,數(shù)量有保障
為了有力地保證課外閱讀時間,我從三個時間段讓學生閱讀。
(1)課前20分鐘。根據(jù)不同年段、不同專題、不同方式,讓學生自主找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分別可以是:講故事、片段朗讀、文章交流……
(2)星期五下午兩節(jié)課。利用班刊,閱讀自己的文字。我根據(jù)不同的年段創(chuàng)辦班刊,取名分別是“幼苗、大樹、雨露”。班刊內(nèi)容來自于學生的投稿,我給以簡單的評價。一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作品展現(xiàn),相互讀著彼此的文字,他們興奮、激動、動情,久而久之,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閱讀效果顯而易見。
(3)周末。利用交換書目,閱讀整本書?!皶墙璨蛔x也”,每個學生每年根據(jù)我的推薦購買一本書,大家交換閱讀,各自摘抄、寫讀后感。因為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借、還和交流,這就迫使學生在平時的閱讀自己有計劃地規(guī)劃時間,做好筆記,有力地提高閱讀的數(shù)量。
這樣,堅持下來,就能充分保證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的課外閱讀量分別為:不少于5萬字、不少于40萬字、不少于100萬字。
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地結(jié)合,相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同閱讀興趣的學生揚長避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相互吸引。堅持下來,積累了,運用了,提高了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了自身精神成長,有效地促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