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明
培育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僅是一項高超的技術(shù),而且是一門高尚的藝術(shù)。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校長舉過這樣一個家庭教育的案例:孩子考了70分,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么這么笨,怎么只考了70分?”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回來說:“媽媽,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還有第一名?!蹦阌锌赡苷f:“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你覺得這句話是鼓勵?其實,這是充滿負能量的一句話,孩子內(nèi)心是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和贊揚,希望聽到你說:“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p>
我們當家長的總是喜歡去攀比。攀比與進取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攀比是負能量,不利于身心健康;進取是正能量,有利于身心健康。
俞敏洪說:“父母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要重要?!贝蠹蚁胍幌?,孩子大學畢業(yè)以后進了社會,盡管學習能力依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抗挫折能力!第一次高考落榜以后,俞敏洪積極參加高考補習,但第二次高考又落榜了。第二次高考落榜以后,俞敏洪并不頹廢和一蹶不振,他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又積極投入了高考補習,滿懷希望地迎接第三次高考的到來。
俞敏洪的運氣并不好,第一年因為當時中國英語整體水平比較差,所以大專錄取分數(shù)定在了40分,但是俞敏洪考了33分,第二年大專錄取分數(shù)線提高到60分,但是他考了55分,總是差那么幾分。俞敏洪并不抱怨高考體制的不合理,他堅定地參加了第三次高考,因為他認為在農(nóng)村待下去,一輩子就完蛋了。俞敏洪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與他人攀比,只求自我超越。他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第一年高考英語33分,第二年高考英語55分。他希望自己第三年高考英語能達到77分,因為77分無論如何都能進大專。
俞敏洪當時的目標就是進大專,把農(nóng)村戶口轉(zhuǎn)成城鎮(zhèn)戶口,如此簡單的小小的理想。但是沒想到第三年高考英語分數(shù)出來,俞敏洪考了95分,所以他就進入北大了。
俞敏洪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辭職下海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新東方學校,讓新東方成為中國在線教育產(chǎn)業(yè)第一股,他的事業(yè)和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在談起他的成功時,俞敏洪說,雖然他的父母都是沒有文化的農(nóng)民,但是他很感謝母親大力支持他讀書,感謝母親培育了他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感謝母親幫助他樹立了長大了當先生的理想。
我和俞敏洪一樣,也參加過三次高考。三次高考經(jīng)歷磨煉了我堅強的意志,提高了我抗挫折的能力。走上社會以后,雖然我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但是任何挫折都不能將我擊垮。相反,我越挫越勇,很多事情最終都心想事成了。
只要盡力而為,就該問心無愧。如果你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話,就會走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高度。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