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
摘要: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語言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語文課堂的效率,同時也會對學生是否能夠打好堅實的語文基礎產(chǎn)生影響。鑒于此,本文詳細介紹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以期為小學語文教研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特點;生動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79-01
1.典范性
老師代表了知識和智慧,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人師表"說的就是老師對學生形成的典范作用。所以,老師就應該使用典范性的語言進行教學。小學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他們初學語言大部分是通過模仿來進行的,老師的教學語言也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老師使用典范性語言在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能夠為小學生日后更好地進行語言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給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老師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xiàn)方言,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語言、語音和詞匯進行教學。老師應該字正腔圓、語調(diào)自然,以此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做好典范。
2.科學性
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是傳播知識,小學語文教學應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導向,拓展生的知識面,教會學生如何細膩且精準地使用語言,同時傳達的內(nèi)容同情境相符合。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教會學生掌握不同詞語的內(nèi)在涵義,讓他們了解語體及感情色彩的把握和運用,以此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地表達出內(nèi)心所想。讓學生能夠慢慢學會準確的表達方式,不同場合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慢慢提升學生科學駕馭語言的能力。
3.趣味性
小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奇心強的特點,小學語文中的語言是否有趣,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這門功課的興趣。老師可以深入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根據(jù)他們喜好來合理選擇教學語言??菰锓ξ兜墓噍斒浇淌诒厝粫寣W生失去好奇心,語文課堂也就沒有效率可言。為此,老師可以盡可能地使用輕松詼諧的語言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除了多用比喻的句子深入淺出地教會學生一些道理,老師還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比如,學生一般會對古詩詞望而卻步,完全看不懂古人那些"之乎者也",老師在教授古詩之前,可以根據(jù)作者的時代背景進行帶入,用有趣詼諧的語言講述作者的經(jīng)歷、心理狀態(tài)等,讓學生感覺到作者好像與自己生活的時代差別并不大,他們的想法同我們現(xiàn)代人的想法區(qū)別也不大,這樣慢慢擊破學生的心理防線,讓他們愿意去去一步一步試著去思考古人的詞句,從而理解和掌握古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4.生動性
語言的生動性決定了語言的活力,形象生動的語言能夠快速將學生帶入到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幫助他們快速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所有表達的情感。小學生身心尚不太成熟,如果用枯燥單一的語言表達,勢必不會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效率更是可想而知了。為此,運用生動性的語言開展教學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式。比如老師在教授《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在強調(diào)詹天佑修鐵路的艱難困苦時,如果只是說:"環(huán)境非常惡劣,詹天佑帶領的修路隊吃了不少苦"。這種簡單的表達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修建鐵路的困難。相反,如果老師非常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那一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荒郊野外累月累日地覆蓋著皚皚的白雪,仿佛不會融化一般。天寒地凍的季節(jié),人們連出門都覺得困難,詹天佑和他的修路隊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扛著標槍鋤頭,一米一米艱難地向前挖著。南口到岔道城的關溝段尤為險峻,稍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詳細生動地為學生描述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時的氣候環(huán)境、山區(qū)環(huán)境、人們的身體狀況等等因素,能夠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詹天佑和他的團隊在修建鐵路時所受到的難以名狀的苦,便會更加敬畏這些用生命來修鐵路的人們,也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5.包容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應該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既要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應該考慮高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語言的包容性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接受并掌握所學知識,使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語文老師應該充分注意這一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語言模式進行教學,例如同一篇《春天來了》的作文引導教學,對于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同學應該使用不同的語言教學模式。對于低年級學生,老師可以說:"池塘的小青蛙什么時候開始呱呱地叫個不停,放學的路上總能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蜻蜓,老奶奶院子里的雞蛋什么時候變成了毛茸茸的小雞……"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說:"河邊的柳枝冒出了新芽,迎春花一臉燦爛地向我招手,勤勞的新燕叼著春泥……"
6.結論
綜合以上論述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具有典范性、科學性、趣味性、生動性和包容性,語文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課文情境,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語言進行教學,以此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語言能力,為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立華.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5(27):66-67.
[2] 劉瑞民.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之新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