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英語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外交流,將彼此的文化深入人心。此時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是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對比教學、語言實踐、拓展視野、滲透德育四個方面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從而發(fā)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 文化品格 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整個英語學習的中級階段,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正確認識是對教學者最基本的要求,著重強調(diào)了將英語的學習落實到國際交流,了解世界文化。因此,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英語核心的重中之重。以下是本人結(jié)合多年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總結(jié)出的四點培養(yǎng)文化品格的方法,與各位共享。
一、對比教學,了解中西異同
中西文化因其歷史背景不同而存在差異,英語的學習更是脫離不了西方相關(guān)知識的講授,在課堂中將中西文化進行相比較學習可促進知識點的吸收,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增多文化吸取,培養(yǎng)文化品格。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時,我會準備好一些衣服的圖片并隱藏其價格,價格的標識采用不同的貨幣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猜一猜圖片上衣服的價格。學生通常會使用中國的貨幣進行價格的猜疑,并不了解西方的付款方式,經(jīng)過一番互動之后進行講授。中國貨幣為人民幣,而西方國家貨幣則有所不同。比如,“dollar”即為“美元”,“+s”為名詞復數(shù),一美元相當于6.8元人民幣,將中西貨幣進行對比,充分理解其含義;“euro”即“歐元”,“+s”同為名詞復數(shù),一歐元相當于大約8元人民幣。知道換算關(guān)系之后,反問學生:50元的襪子是多少美元?這樣的方式既完成了課堂講授,又進行了知識的豐富,開拓了視野。之后問學生是否還了解其他的貨幣,讓學生課后對其進行探究。
課堂中扣住知識點,對其開展相關(guān)中西知識講授,形成對比教學,加深印象,使學生產(chǎn)生文化品質(zhì)。
二、語言實踐,形成交際能力
初中英語的學習大多是以情景模式的方式進行新知識的講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將英語學好之后進行實踐應(yīng)用,并轉(zhuǎn)化成社交手段,由此順應(yīng)英語為國際交流語言的潮流,為方便與外國人交流文化奠定基礎(chǔ)。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1 My name is Gina.”時,作為初中英語的第一節(jié)課,我會事先準備好一段自我介紹的錄制視頻,告知學生我的姓名并書寫于黑板之上,并向?qū)W生提問:What's your name?因此引導出本單元的主題。接下來我講授這個問題的回答方法:My name is ...;或者直接說:I am ...。我指向旁邊的學生接著發(fā)問:他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學生改變基本句式,“I”變“he或she”,因此其中的be動詞因主語的變化而變化,“my”變“his或her”。經(jīng)過詳細講授后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shè),在英語角內(nèi)兩個好朋友分別帶著好友相遇,面對此時的初次相遇讓同學們應(yīng)用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情景模擬。這樣可以讓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將理論應(yīng)用到實際交流過程中。
英語的實踐應(yīng)用形成交際能力之后,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感受文化底蘊,形成優(yōu)質(zhì)品格,從而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三、拓展視野,引導甄別良莠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動性強,缺乏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我們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擴展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自由馳騁,在各地不同文化中感受風采,對外來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時,我通過世界機器人大賽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引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求知欲。我向?qū)W生提出問題:對機器人的了解有多少?讓學生進行討論;我會通過PPT上的機器人圖片進行“there be”句型的講授,例如“There is a robot.”譯為:這是機器人。告知學生,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中西各個國家都在對機器人進行研究,未來我們的生活將離不來機器人的參與,并引導喜歡機器人的學生未來進行對機器人的研究。接著,我會提問其他不喜歡機器人的學生: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對此句子進行詳細的講解。
抓住知識點對其相關(guān)知識的擴增,使學生開闊視野,有助于學生對不同地域?qū)ν环N方向不同的發(fā)展持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培養(yǎng)一定的文化品格,發(fā)展素養(yǎng)。
四、滲透德育,增強愛國情懷
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是需要通過一朝一夕的長期積累,在課堂中需要我們不斷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從而使學生正視不同文化的沖突,因而有助于增強愛國情懷。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時,我會準備好各種學科的卡片,比如數(shù)學(math)、語文(Chinese)等等,在上課時展示給學生,并提出問題: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并說明理由。學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門,理由也是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喜歡的學科是語文,此時我會介紹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年輕時棄醫(yī)從文,在文學里滲透進自己的思想,鼓勵學生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并將其進行到底。如果有學生說到本單元的題目中所含的科目:科學。我會介紹偉大的愛國學者錢學森,放棄國外更好的待遇,投身于祖國的建設(shè),為應(yīng)用力學、航空航天技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激勵學生為夢想而奮斗,從而培養(yǎng)愛國精神。在課堂中,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以交流的方式適當?shù)貪B透正能量,加深愛國情結(jié),從而培養(yǎng)文化品格。
英語的學習是一段很辛苦、需要日積月累、更需要實踐的路程,英語又是國際通用語言,而其價值體現(xiàn)學生可以通過它在可以了解世界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品格,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曉燕.加強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探究[J].基礎(chǔ)教學研究,2017(16):20-21.
[2]周奕君.初中英語學科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6(24):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