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龍
【內(nèi)容摘要】中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而物理作為初中課程中最難的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學習的難點和重點。不少學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過程中,很難以接受和理解,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因而,初中物理教師把握好教學的有效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學好高中物理,在不斷啟發(fā)和誘導過程中,使得學生逐漸把握和理解知識點。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 教學策略 突破重難點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一直提倡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物理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精神,通過巧妙設(shè)計課堂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的目的,幫助學生一步步地突破重點、疑點和難點。同時,由于物理是一門具有規(guī)律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如果學生僅僅憑借死記硬背的能力將復雜多變的公式記住和運用,將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引導學生借助規(guī)律記憶法,把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規(guī)律,從理解到運用,這種做法方能取得較好的結(jié)果。
一、初中物理知識重難點的含義
在知識點的學習和把握過程中,所謂重點知識是相對而言的,它主要是指教材中涉及到的重點內(nèi)容和考試過程中,出題頻率較高的知識點。從物理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分析,重點知識包括基礎(chǔ)性、結(jié)構(gòu)性、典型性和理論性的知識點,較簡單知識點來說,學生在學習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深層次的理解,再結(jié)合精做練習題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教師在教學時,同樣需要集中精力深刻地揭示這些重點內(nèi)容,突出它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的重視。而難點內(nèi)容則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師感到難以處理的知識點,通常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認為物理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同時教師在教學時,也需要注意進行知識點的補充和舉例,以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理解,由難化簡,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充滿信心。教學的難點不一定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和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需要教師將知識點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lián)系,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方能更好地使得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初中物理教學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教學的內(nèi)容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降低教學的坡度[1]
初中物理學科相對于小學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其內(nèi)容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電學和磁場等等,它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許多知識的交叉和融合,因而需要學生具備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初中時期學生處于青春期,此時學習的注意力比較分散,思維的跳躍性較強,導致記憶力短暫,因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鋪墊式的方法講解難點知識,設(shè)計多個臺階,逐漸降低臺階的坡度,使得學生可以循序漸進的了解知識點,由淺入深地學習,能夠沿著臺階一步步的爬上去,最終收獲知識的果實。
例如,當講解到物體浸在液體或者氣體中,為什么不會往下掉落,反而會受到浮力,懸在空中?想要突破該知識點,如果教師只是憑借蒼白的語言進行表達,學生很難感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如果教師采取臺階式的教學,通過多問題的引導[2]。如可以先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來自哪些方向的壓強?學生便會回答:每個方向?qū)ξ矬w都會有一定的壓強,受力的部位是整個表面,然后又可以問學生:物體受到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深度有什么關(guān)系呢?有部分學生將會給出猜測:在同一種液體中,深度越大,物體受到的壓強將會越大。最后教師可以再提一個問題:為什么物體在液體中會受到向上的壓力,浮在表面,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將力學中的有關(guān)知識進行解答。在力學中,教師已經(jīng)講解到: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向上的壓力總是大于向下的壓力,因此物體會受到向上的壓力而浮起來。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引導,就能夠理解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浮力懸在空中的原因。
2.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降低問題的難度
在日常學習中,學生遇到的難題或者問題其實都可以用簡易的方法進行解決,關(guān)鍵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從固定的思維中轉(zhuǎn)變出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往往就能夠使得問題迎刃而解。并且初中生所面對的物理題目并不會過于深奧,如果學生能夠使用“迂回戰(zhàn)術(shù)”來思考問題,將生疏抽象的問題轉(zhuǎn)變?yōu)樽约菏煜さ闹R點,然后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問題便能夠得到解決。
3.物理的知識比較抽象,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是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的關(guān)鍵
許多學生認為物理是一門難學的科目,原因在于物理學科的抽象性。一些物理知識高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學生所沒有見過也沒有體驗過的,需要憑借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進行理解[3]。因而,教師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得知識點變成學生所熟知的事物,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如,在講到電學一章時,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電,但是電流是一種摸不到看不著的東西,它比較抽象,對于電流的流向和電流大小,以及電路的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容易使得學生感覺到苦惱。如果教師可以將電流類比為具體的水流,引入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就可以使得學生心中的困惑得到很好的解釋。
總結(jié)
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并且教學的難點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對待不同類型的難點,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最終使得學生學好物理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申琪.淺論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幾種重要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2):57-57.
[2]管余.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一定受浮力嗎[J].中學生數(shù)理化:配合人教社教材,2013(4).
[3]胡劉星.從生活中學習高中物理力學知識[J].科學與財富,2016(11).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創(chuàng)新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