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紅 王恒太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心理與生理都發(fā)生了不小的改變,常常出現一些不良習慣,如何使留守兒童的生活回歸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介紹了留守兒童的現狀,分析其不良行為習慣出現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使留守兒童能夠擁有受教育的機會。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不良行為習慣 對策
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家庭與社會的責任,我們應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與心理問題,國家也應及時實施相應的政策與措施,將留守兒童的問題提上日程,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生活。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的服務外出打工賺錢,將其留在家中,依靠其自身或者是爺爺奶奶生活,子女的教育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關心與照顧,大部數人思想偏激,常常容易發(fā)生打架斗毆現象,在學校遲到早退,與老師頂撞,不少人還走入歧途,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近幾年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如何幫助留守兒童改變不良習慣,接受正常的教育,是我國的癥結所在。
二、農村“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1.監(jiān)護人責任的缺失
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兒童的教育被耽擱,甚至有些孩子無人看管,父母不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對于孩子的照顧只停留在其生活所需,甚至認為教育是沒有必要的,也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而缺乏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較差,造成其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父母也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而不能給孩子帶來學習方方面的輔導,而知識又恰恰是改變命運的一個方式,大多數留守兒童又因此錯失機會。
2.缺少關愛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造成留守兒童只能在過年的時候見父母一面,有時候甚至一兩年都見不到父母,造成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逐漸疏遠,缺少家庭的關愛使其的心理,性格方面發(fā)生改變,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些比較偏激的行為,生活方面不能夠得到滿足,便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甚至是出現偷盜行為。
3.家庭,社會,學校未能一起發(fā)力
家庭,社會,學校的力量沒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得留守兒童缺乏照顧與管理,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沒有承擔好教育的責任,也沒能在課業(yè)方面給予幫助,缺乏與學校的有效溝通,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得不到改善,教師也未能充分理解兒童各個時期的狀況,有可能會對學生的表現造成誤會,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還是不夠高,也未能給留守兒童提供全面的教育,使不良行為習慣還在發(fā)生。
三、不良行為習慣的轉化策略
1.成立學校心理輔導室
農村小學可以成立心理輔導室,為學生提供一些心理上的疏導與溝通,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與生活上的幫助,使其能夠更好的學習,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品格,也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活動,與學生進行座談,了解他們心理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排解疑難,從而更好的生活與學習。
2.設立留守兒童親情熱線
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多貧困,很少有固定電話與手機,因此缺乏與父母之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留守兒童親情熱線的設立,能夠使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增進感情,也可以在發(fā)生突發(fā)狀況時,方便與父母聯(lián)系,征求意見與建議,班主任與家長之間也應及時的溝通,從而能夠對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也使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更加的認真,加強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感情。
3.建立留守兒童基金會
可以通過公眾籌款的方式建立留守兒童基金會,用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幫助優(yōu)秀的孩子擁有上學的機會,也減輕一些學生的家庭負擔,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來監(jiān)督錢款的利用,使每一筆資金都做到??顚S茫ㄆ谂e辦一些結對活動,使那些受資助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朋友,幫助其打開心扉,愿意與人溝通,也為孩子帶來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其塑造性格,使每個人都能夠正確的處理遇到的問題,防止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一直是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問題,如何使每個孩子都擁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是教育部門關注的事情。首先家庭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使其感受到愛才能夠對生活充滿信心,塑造健康的性格,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對所有人都平等對待,不能出現歧視留守兒童的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社會各界也應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給予關注與幫助,成立專門的基金會幫助其有用更好的教育,從而使留守兒童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擁有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
[2]陳敬樸.農村教育概念的探討.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