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蓓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進行經濟、文化的相互交流,中西方美食中的面點制作也進行多次的相互借鑒和融合,但基于中西飲食文化的不同,在制作面點過程中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因此要讓中國美食文化更好的發(fā)展,就要通過中西面點制作方式的差異性入手,從中探討其中的不同之處,進行改進和融合,從而使我國飲食文化不斷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了解到中國美食,品嘗到中國美食。中西面點簡介及其特點
中式面點及其特點。中式面點,顧名思義,指我國的傳統(tǒng)點心,簡稱“中點”,中式面點的制作材料種類繁多,其中包括糧食、禽畜、蛋類、蔬菜、水果等原材料,在其中添入多種調味品,經過手工加工制作,形成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營養(yǎng)食品,面點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飲食行業(yè)中通常被稱為“白案”,在飲食的形式上呈現(xiàn)出多樣化,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其種類繁多,可以作為正餐,還可以作為飯后茶點和旅游時所配置的點心,以及節(jié)日禮品,如月餅、粽子等,既可以滿足人美味蕾的需求,又象征美好的意義。
西式面點及其特點。西式面點又叫“西點”主要是來自于歐美國家的點心,其原材料豐富,大多數(shù)以面、奶油、糖、雞蛋和乳制品為主要原材料,其中加入鮮果和堅果及其他的調味品,通過制作成型、藝術裝飾等加工過程形成一定特色的營養(yǎng)食品,面點行業(yè)在西方國家通常被稱為烘培業(yè),在歐美一些國家十分發(fā)達,西式面點在西方國家不僅是西方飲食中的組成部分,還是十分重要的獨立行業(yè),并且已經成為西方食品加工業(yè)中的重要產業(yè),其特點為外形美觀,口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在西方國家每一個國家對于面點的制作都大有不同,飲食習慣也不相同,在英國就比較注重飲食的禮儀,在法國比較注重對于廚師的贊揚,德國則更注重營養(yǎng)成分,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飲食習慣,這也就表明中西方在飲食上的差異主要來自于文化的差異。
中西面點的分類
中式面點的分類。在中式面點中主要以面食為主,比如北方的餃子,南方的元宵,以烹飪方式進行區(qū)分,中式面點大致包括蒸制類,如饅頭、包子等;煮制類,如餃子、湯圓等;油炸類,如春卷、油條等,依據(jù)不同的烹飪方式進行以上的大致區(qū)分,雖然烹飪方式不同,但起主要原材料都是面粉類,因此我國面點文化主要以面食為主。
西式面點的分類。西式面點大致以點心的溫度進行分類,包括常溫點心、熱點心和冷點心,以用途進行分類則可以分為酒品點心、茶話點心和婚宴點心,要以制作方式進行分類可以大致分為糕點類、面包類、餅干類和巧克力類,以廚房分工進行分類大致分為冷凍類、精致小點心類和工藝造型類,因此西式面點以不同的形式分類,種類繁多,其中大多以烘培方式為主。
中西面點的差異性
面點造型的不同。我國地區(qū)之間的飲食文化不相同,南北文化差異較大,氣候差異也很大,因此我國面點的選材大多要求精細,重視面點制作的面點花樣和純手工制作方式,在造型上來看,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面點花樣大致為花、桃等,如梅花餃、海棠油酥等,而在制作手法上大多以包、捏、疊等手工手法,利用面點的形態(tài)進行多種變化,以此豐富面點造型。西式面點從造型上大致分為蛋糕、面包、點心三大類,大多以花樣面包、甜酥點心為主,面點的大小一般根據(jù)餡心變化而進行決定,大多數(shù)糕點、餅干的造型以卡通人物和十二生肖為主。
烹飪方式的差異。中式面點在烹飪過程中,大多是以蒸、煮、煎、炸、烙為主,其制作費時,由于制作方式以手工為主,因此口感細致柔和,但中式面點又大多都是油炸食品,因此過于油膩,這與中國的茶文化也有關,因為茶葉可以解除油膩的感覺,而西式面點進行烹飪時大多數(shù)以烘培為主,依據(jù)制作模具定性,其制作簡單便捷,節(jié)約時間,成品形狀統(tǒng)一,外表美觀,口感以甜為主。中西飲食文化雖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還是有共同之處,比如都有烘的面點制作方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飲食文化在不斷地進行交流和融合,在面點烹飪方式上進行融合可以使人們品嘗到更多美味的面點。
綜上所述,中西面點在制作方式和烹飪方式上要進行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使中西飲食行業(yè)不斷的進行快速發(fā)展,根據(jù)西方面點的特點進行對中式面點的改進,從而提升我國面點制造的水平,在保留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進行新的創(chuàng)新,使中西飲食文化有效結合,基于中西面點的差異性進行貫徹融合,致使世界的飲食文化不斷提升,為世界人民帶來更美味的面點進行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