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昌 黃成群2 陸金鑫
兒童期虐待會對個體的軀體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造成即時的、近期的和遠期的影響,被認為是兒童異常心理發(fā)展和成人精神障礙的重要原因[1,2]。亞丁灣護航官兵,在長達6個多月的任務中,遠離陸地保障和家人支持,且隨時處于打擊海盜的臨戰(zhàn)應激狀態(tài),在精神上、心理上、體力上、生活及環(huán)境上經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3]。為了了解兒童期虐待是否會對亞丁灣護航艦員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加劇某些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導致操作失誤或者事故頻發(fā),本研究對254名參加亞丁灣護航的艦員,以出航前期(出航后1周)和出航中期(出航后4個月)作為分段進行研究,旨在探索兒童期虐待與艦員心理健康水平和應對方式之間的相關關系,為有效開展護航期間的心理疏導工作提供科學數據,并為諸如亞丁灣護航等重大非戰(zhàn)爭軍事任務的人員選拔提供指導依據,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執(zhí)行某次護航任務的護衛(wèi)艦艦員254名進行團體問卷調查,收回合格答卷248份(97.64%)。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軍齡、第幾次護航等,調查對象均為男性,年齡19~46歲,平均(25.64±1.45)歲;文化程度:中專及高中109名(43.95%),大專49名(19.76%),本科及以上90名(36.29%)。將兒童期虐待總分以≥50分定為有受虐組,<50分為無受虐組[4],分量表中-重度創(chuàng)傷暴露的閾值分別為:情感虐待≥13分,情感忽視≥15分,性虐待≥8分,軀體虐待≥10分,軀體忽視≥10分[5]。所有對象均排除藥物、酒精依賴者及患心理疾病、軀體疾病者,且有無虐待組在文化程度、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解放軍東部戰(zhàn)區(qū)海軍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均志愿參與本研究,研究實施前向受試者說明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測評工具 (1)兒童期受虐問卷(CTQ-SF)[6]:共有28個條目,包括5個臨床分量表,即:情感虐待(EA)、軀體虐待(PA)、性虐待(SA)、情感忽視(EN)、軀體忽視(PN),采用5級評分;(2)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7]:共有90個條目、9個因子分值組成,包括軀體化(So)、強迫 (Ob)、人際關系敏感(Is)、抑郁(D)、焦慮(A)、敵對(H)、恐怖(Ph)、偏執(zhí)(Pa)及精神病性(Ps)。癥狀的嚴重程度采用5級評分制:無(1分),輕度(2分),中度( 3分),重度(4分),極重度(5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2.2 測評方法 CTQ-SF安排在出航前期進行,SCL-90安排在出航前期和中期各評定1次。心理醫(yī)生在發(fā)放問卷前向艦員介紹調查目的、回答咨詢、征得知情同意并簽字;發(fā)放問卷后宣讀問卷總指導語和注意事項;在艦員答卷時巡視現(xiàn)場、回答疑問、發(fā)現(xiàn)答卷中問題并提示;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答畢時檢查問卷后當場回收并致謝。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均數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法。檢驗水準α=0.05。
2.1 出航前期及出航中期護航艦員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出航前期和出航中期艦員的SCL-90各因子分低于軍人常模(P<0.05);出航前期SCL-90軀體化、焦慮因子分高于出航中期(P<0.05);人際關系敏感、憂郁、敵對和偏執(zhí)因子分低于出航中期(P<0.05)。見表1。
表1 出航前期、出航中期和軍人常模SCL-90得分比較
注:與出航中期相比,*P<0.05;與軍人常模相比,△P<0.05
2.2 護航艦員童年期不同虐待形式的SCL-90評分比較 出航中期情感虐待、軀體虐待、情感忽視和軀體忽視組SCL-90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憂郁和敵對因子分高于無虐待組(P<0.05,P<0.01);情感忽視和軀體忽視組SCL-90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無虐待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虐待形式的SCL-90得分比較
注:與無虐待組比較,*P<0.05,**P<0.01
2.3 護航艦員兒童期受虐待與出航中期SCL-90各因子的相關分析 出航中期艦員CTQ-SF總分與SCL-90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呈正相關(P<0.05,P<0.01);CTQ-SF各因子分與SCL-90各因子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兒童期虐待與SCL-90各因子的相關分析(r)
注:*P<0.05,**P<0.01
長期遠航可對艦員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明顯的影響,并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8],而亞丁灣護航官兵,在長達6個多月的任務中,一直處在高熱、高濕、高鹽、高噪音的環(huán)境下,遠離陸地、感情缺失,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備受關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該批護航艦員一般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軍人常模,這與當前加強海軍心理衛(wèi)生健康工作及出航前嚴格的心理健康篩查密不可分。出航前期艦員SCL-90軀體化、焦慮因子分高于出航中期,這與國內某些研究結果有差異[9],考慮原因有:(1)出航前大量的裝備、物資補給及高強度的針對性港岸訓練,大多數艦員未得到充分休息便轉入出海航行階段,導致部分艦員在出航前期時出現(xiàn)諸多軀體不適,主要包括:腰背部疼痛、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等[10];(2)參加此次護航的艦員中,95后艦員占了全部人員的3/5,且大多數都是首次執(zhí)行護航任務,雖然前期進行了相關心理疏導和準備工作,但航行時間長、任務海區(qū)突發(fā)情況多等不確定因素仍造成了部分艦員的擔憂;(3)測試選擇的時間窗存在差異。大多數研究首次心理健康問卷選擇在出航前即離碼頭前期進行[11],此階段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與航行階段的環(huán)境存在較大差異。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護航時間的推移,在出航中期,艦員們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抑郁情緒及沖動行為,其SCL-90中人際關系敏感、憂郁、敵對和偏執(zhí)因子分高于出航前期。此階段,由于長時間海上作業(yè),工作條件艱苦、飲食單調、業(yè)余生活乏味,且海區(qū)氣象條件惡劣、護航任務重等多方面因素,致使艦員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國內研究一致[12]。
研究顯示有兒童期受虐史的成人常表現(xiàn)出與虐待有關的痛苦內化或者外化的過程:內化會產生情感癥狀如抑郁、焦慮等;外化則引起行為和人際關系問題,對應激事件的敏感性增高,易發(fā)生各種精神障礙[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情感虐待、軀體虐待、情感忽視和軀體忽視經歷的艦員SCL-90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憂郁和敵對因子分高于無虐待經歷者;有情感忽視和軀體忽視的艦員其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無虐待者,與國內某些研究一致[14]。且CTQ-SF總分與出航中期SCL-90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憂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呈正相關(P<0.05,P<0.01),提示經歷兒童期虐待的護航艦員可能存在更加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有兒童期虐待經歷的官兵在出航前期并未出現(xiàn)SCL-90各因子分上的明顯差異,分析出航前期及出航中期的主要不同點可能在于后者存在更多長遠航的慢性應激因素[15]。而Beck的認知理論模型中認為[16],生活早期的一些負性事件,如兒童期虐待和忽視,會導致個體日后形成不良的認知圖式,這些消極的認知模式構成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了個體在以后生活應激條件下精神疾病發(fā)病的可能性。所以,長遠航應激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有兒童期虐待經歷的艦員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而有效應對長遠航應激可能對緩解艦員身心健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參加亞丁灣護航的艦員在護航前期和護航中期均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前期以軀體化、焦慮為主;中期以抑郁、沖動行為為主。經歷兒童期虐待的艦員在長期慢性應激環(huán)境下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這就要求多關注有兒童期虐待經歷的官兵,制定有效的干預策略,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或者在諸如亞丁灣護航等重大非軍事任務的人員選拔中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