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刑事訴訟制度,它可以解決一些刑事犯罪所帶來的民事糾紛、賠償?shù)鹊仁录4隧椃芍贫葘τ诒缓θ说暮戏ɡ婢哂斜Wo作用,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但由于我國在立法中對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規(guī)范非常簡約,難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尤其是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與現(xiàn)行訴訟法律體系之間的矛盾,更讓受害者得不到實質(zhì)性的保障。本文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其沖突與協(xié)調(diào)解決的辦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 沖突 協(xié)調(diào)
作者簡介:申照杰,山東華林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013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綜合素質(zh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法律觀念也越來越強烈。我國當前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在法律形式上已經(jīng)賦予被害人以當事人的身份,但其刑事訴訟結(jié)構卻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它在保障被害人人權的同時,并沒有給予被害人相應的權利保障,更不能給予其更多的關注或救濟,這也就是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沖突之處,只有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diào)沖突,才能夠使我國的立法得加的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與沖突分析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法律非常的簡單,雖然最高人民法院針對這項法律已經(jīng)給出了許多相關的解釋,但仍然無法避免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
(一)被害人沒有選擇權利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中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必須要以刑事訴訟為前提,也就是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并不具有獨立的立法模式,它需要在刑事訴訟成立的基礎上才能夠提出訴訟,如果刑事訴訟不能夠成立,那么這種附帶式的民事訴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被害人或者當事人如果要起訴,首先是要提起獨立的民事訴訟,只有在民事訴訟開啟訴訟程序之后,被害人才能夠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所以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是依附于民事訴訟法而存在的,缺乏自己的獨立性,這也就會使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比如說在審判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當被告人不能及時到案等等意外情況發(fā)生時,刑事訴訟程序就會被中止,甚至終止,這時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就沒有權利啟動正常審判,而這個案件中恰好又涉及到關于財產(chǎn)保護方面的問題時,被告人的權利就不能得到及時的保護,而這些問題也正是被害人沒有選擇程序權的問題。
(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主體的范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中已經(jīng)有所規(guī)定,要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其主體必須要是因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帶給被人害的物質(zhì)及經(jīng)濟方面的損失。但在現(xiàn)實的案件中,這樣單純的案件非常少,一般的刑事訴訟案都會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這就暴露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問題,它雖然在本質(zhì)上講屬于民事訴訟的范疇,但卻沒有關于第三人的程序。一旦案件中出現(xiàn)第三方因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受到傷害或財產(chǎn)受損時,就無法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來進行訴訟,更得不到相應的民事賠償。
(三)受案面小,賠償單一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被害人只有在人身權利受到傷害而所損失的也只是物質(zhì)及財物,才能夠提起訴訟。而且被害人所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要與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而這一規(guī)定就會使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范圍大大的縮小了,因為在現(xiàn)實案件中,在經(jīng)受到人身權利傷害之后,很多損失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方面的,更多的精神損害就無法通過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去完成。而被害人要想得到相應的精神賠償,就只有另行提起關于精神損害賠償?shù)拿袷略V訟。
(四)賠償責任追查缺乏力度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對于其損害賠償,只能夠是限于物質(zhì)損失方面的內(nèi)容,所以在賠償金額上并不能夠達到像民事判決賠償那么大的額度。而且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中對于賠償對象的指定,也只限于刑事被告人,雖然在司法判決中對于賠償對象也有與被人相關的單位或個人,但在實際的審判過程中,因為不涉及第三方利益,所以這些涉案人員都會不被刑事審判程序所關注。更甚者,當犯罪嫌疑人在逃時,被害人或其家屬也不能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讓被告進行賠償,而且在進行賠償判決時,還會考慮到被告人的賠償能力。如果被告人實在無力償還,法院還會免去其賠償責任。這樣的判決往往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而且也與正當化的訴訟程序有著很大的差距。如果法院刑事訴訟審判中的犯罪人,在出現(xiàn)其負罪潛逃或死亡等等情況之后,刑事法庭將其共同犯罪人列為共同被告,進行追訴。但是如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對案件做出處理之后,民事法庭就不會再行立案。
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協(xié)調(diào)辦法研究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雖然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大幅度的修改,但對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卻沒有進行實時的修訂,這就使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會與一些司法理念產(chǎn)生沖突,導致庭審結(jié)果不能夠達到保護被害人的利益。所以在具體的案件執(zhí)行中,一定要正確認識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兼容性、依附性、局限性等等特點,在最大程度上進行協(xié)調(diào)與解決,以挽回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緩解各種矛盾沖突,實現(xiàn)法律上的公平、公正,實現(xiàn)全民安定,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和諧發(fā)展。
(一)當事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的根本原因
而要想?yún)f(xié)調(diào)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沖突與矛盾,就必須要了解當事人或被害人為什么會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除了要減少訟累的因素之外,還存在很多種原因:
1.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產(chǎn)生訴訟費用
當事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在進行審理案件時,不會收取訴訟費,這是被害人選擇這一訴訟方式的根本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因為如果被害人選擇民事訴訟的方式提起訴訟時,不僅要支付大量的訴訟費,而這些費用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講,將是非常沉重的負擔,雖然法律規(guī)定這些費用將會由最終敗訴一方來承擔,但法院卻并不會給原告退回所有費用,而是要求被告支付,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下,被告的財產(chǎn)問題常常是一個迷,而法院民事執(zhí)行難的問題也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所以原告拿到賠償?shù)南M欠浅C烀5?。所以作為被害人在提起訴訟之前,肯定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權衡,在訴訟收益與成本之間,他們往往會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至少不會讓他們的經(jīng)濟再次受到損失。
2.對刑事受害人沒有補償條款
在西方一些國家的法律制度中,對于訴訟費是有補償制度的,比如說德國和法國,他們雖然在民事訴訟中會收取訴訟費,但國家會給受害人以補償,這樣即使被人拿不到被告所支付的賠償金,也能夠從國家支出中得到一定的補償,而美國的訴訟費是非常低廉的,并且主要是律師費。但是我國在刑事訴訟中對于受害人是沒有國家補償制度的,而且訴訟收費標準也比較高,對于被害人來講,他們不愿意在遭受經(jīng)濟損失之后,再去花費大量的金錢,或者已經(jīng)不具備付出高額訴訟費的資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會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減輕自己的負擔,同時想得到相應的賠償。
(二)協(xié)調(diào)沖突的辦法和策略
當事人選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也并不能夠說明這項制度是非常合理的,而是人們在權衡利弊的前提下的一種選擇,其實我國的司法部門也一直在嘗試著修改并完善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使其與我國的司法理念保持一致性。但因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缺乏獨立性,所以沖突也一直未能得以解決。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應當確認以下程序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要與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及民事實體法保證嚴格的統(tǒng)一,要保證刑事賠償制度能夠應用在民法當中;正確對待并解決我國刑事訴訟中對于不同性質(zhì)的訴訟進行合并審理的問題;對刑事法官進行嚴格要求,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民事糾紛及各種賠償案件;當被害人提出訴訟時,不論是哪種法律形式的訴訟都要保持其結(jié)果的一致性,讓他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類型性質(zhì)的案件必須要分別對待,比如說對于精神損害和物質(zhì)損害賠償?shù)膮^(qū)別、重大案件與普通案件的區(qū)別、是否存在第三方利益等等性質(zhì)的案件,必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決,對于不適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進行審理的案件,一定要給予受害人以選擇權。具體的界定為:被害人是否要求精神賠償、除了被告與被害人之外是否還涉及到其他單位或個人的利益、是否存在其它特殊的侵權行為等等,如果是上屬情況,那么這個案件就不適合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來進行解決。
2.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
只有使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更加完善,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協(xié)調(diào)沖突,保護被害人的利益。首先 ,要賦予被害人以充分的選擇權,讓他們能夠在進行刑事訴訟過程中或者刑事訴訟結(jié)束之后,另行提出民事訴訟。因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本身就是為了保護被害人合法利益,保障他們受到損害的經(jīng)濟利益得到及時的補償,所以在對于立法方面一定以給予他們更大的自由和選擇權。其次,要進一步擴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受案范圍。因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身就屬于一種特殊的民事訴訟,所以在其主體范圍的確定上應該與民事訴訟法保持一致,不能夠只解決案件中被人物質(zhì)利益受損的部分,而置其精神創(chuàng)作于不顧。只有擴大其受案范圍,才能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護。最后,提高賠償標準。要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賠償制度與民事訴訟相互協(xié)調(diào),保持法律上的統(tǒng)一,而且還要建立全面賠償制度,并相應的提高賠償額度,而且不能夠因為被告無力償還或者畏罪潛逃而讓受害者受其損失,同時,也不能因為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而減少民事責任。另外,我國也應當建立和完善國家補償制度,為受害人提供更多申訴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法律制度就是為了保護人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進行完善與協(xié)調(diào),不僅緩解沖突,解決矛盾,而且能夠打擊犯罪,保障被告人的人權,實現(xiàn)人間正義,促進社會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孫洪坤、施麗芝.論環(huán)境行政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適用與制度構建——以首例環(huán)境行政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為切入點.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18(1).
[2]王媛、姚幸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內(nèi)在沖突與協(xié)調(diào).法制博覽.2016(17).
[3]陳瑾、李媛媛.論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4]劉啟聰.沖突與協(xié)調(diào):淺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時效.蘭州學刊.2006(6).
[5]肖建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內(nèi)在沖突與協(xié)調(diào).法學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