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以優(yōu)美的語言組織,豐富的情感表達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詩歌教學應更多地關注于教學實質,將重點放在詩歌情感傳遞以及意圖展現環(huán)節(jié),而不是一味地關注知識點和必考知識的教學。本文在分析詩歌教學現有不足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展開討論,尋找破解這些不足的良好辦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不足;解決辦法
詩歌是最能體現語文之美的一種體裁,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占據了大量的位置,但教師卻對詩歌教學充滿著疑惑,甚至有些教師排斥詩歌教學。為了積極改變這個現象,教師需要不僅需要提高學生對詩歌的興趣,自己也需要探索詩歌教學的新方法,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情感,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原本顯得枯燥無味的詩歌充滿了生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活力。
一、詩歌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過分關注朗讀形式,忽略朗讀情感
隨著教學工作的進步與發(fā)展,詩歌教學也逐漸呈現出了不同的方式,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教師朗誦詩歌、學生自己朗誦、跟錄音朗誦。朗誦是學生了解詩歌的重要方式,通過朗誦學生可以很快了解詩歌的內容,但是很多情況下,詩歌朗誦都過于形式化,并沒有把握朗誦的本質。許多教師認為詩歌朗誦,只是為了讓學生熟悉這首詩歌,而對于情感把握、涵義理解還需要通過日后逐字逐句分析來完成,這也就產生了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確實朗誦了詩歌,但是朗誦出來的詩歌缺乏抑揚頓挫,缺乏學生的情感,根本無法感受到詩歌帶來的意境美以及韻律之美,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詩歌鑒賞能力無法提升。
(二)灌輸式教學較嚴重,難以營造意境
詩歌是藝術的重要表現方式,而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過多關注詩歌的主題教學,而忽略了詩歌在藝術方面的價值。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在講解詩歌的時候只會直接告訴學生詩歌的主題思想,帶領學生將詩歌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和背誦,并沒有讓學生從內心上真正感受到作者所傳遞的情感。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很傳統(tǒng),已經不適應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傾倒知識點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可接受能力,學生也難以體會到詩歌的真正魅力。
二、詩歌教學提升策略
(一)關注朗讀實質,注重朗讀情感
朗誦是學習詩歌的最初步驟,也是迅速了解詩歌的重要途徑。詩歌的朗誦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與形式,因為每首詩歌的韻律與節(jié)奏不同,所蘊含的情感以及作者思想也有差異,有的詩歌是情緒高亢,積極向上的;有的詩歌是無助的、略帶消極情感的,這些詩歌因為表達情感不同,朗讀的方式也會有很大差異。在詩歌課堂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詩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朗讀教學的方式,并且針對這首詩歌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朗讀的標準有以下幾點:(1)發(fā)音準確。只有清楚的咬字和準確的發(fā)音,才能體現這首詩歌的韻律;(2)語調應有情感。語調是體現詩歌情感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帶領學生朗讀詩歌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邊朗讀邊思考這首詩歌所營造的情境氛圍,腦海中浮現詩歌的畫面,感受每句話的意境。通過反復的朗讀,深刻體會到每個段落的意境,并且將這些零碎的意境拼成完整的畫面,從整體上了解和把握詩歌。
(二)細化朗讀環(huán)節(jié),感受詩歌之美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詩歌大致涵義、中心思想之后,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所傳遞出來的語言美以及意境之美,這才是詩歌的真正魅力所在,同時也是現代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最大的區(qū)別。每首詩歌都有其創(chuàng)作背景,而每首詩歌所蘊含的情感通常體現在某句話或某個詞句中,這都需要教師的引領來將這些情感體現出來。比如在《紙船-寄母親》的詩歌朗誦和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紙船”這個關鍵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將自己比作“小船”,在風雨中辛苦飄搖最終抵達了重點,即母親的夢鄉(xiāng)。在閱讀中,學生看到“小船”則會將自己代入到情境之中,這樣能夠盡快體會作者寫作時候的感情,同時也體會到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思念。由此可見,當學生把握了作者寫作的意圖以及寫作方式之后,會更加有助于對詩歌的理解。
(三)打破傳統(tǒng)教學,注重個性發(fā)展
每首詩歌蘊含的情感不同、時代不同,因而教師對待每首詩歌的教學應做到因詩而異,根據每首詩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規(guī)則化的教學方法。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詩歌的內容、意境、情感等要素,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詩人的寫作手法,以及這些手法是否可以運用到平時寫作之中,這是學以致用的重要體現。比如有的詩歌可能前半段和后半段所表達的意向是不同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意向,了解作者在情感上發(fā)生的變化,在課前就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將這些意向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先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動,以及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意向特征,這樣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學生才能更快地進入場景之中,感受詩歌所表達出的意境氛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詩歌意思和詩人的情感特征,更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詩歌來感受每首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讓學生帶著情感朗讀詩歌。同時作為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初中學生的特點,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
作者簡介:朱金海(1974.5-),學歷:大專,研究方向:?詩歌在教學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李廣鑫.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有效策略[J].長三角(教育),2012,07
[2]倪玉平.試論初中語文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8
[3]李怡琳.如何進行現代詩歌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