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雨
摘 要:當前伴隨新課改及素質教育在我國不斷發(fā)展推進,幼兒園教學活動類型與內容也愈發(fā)豐富,像經歷了二期課改以后,童謠已經成為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大重要素材,逐漸被推廣應用。本文簡單探討了山東省城鄉(xiāng)幼兒園在童謠教學活動方面的開展現(xiàn)狀,同時給出了若干科學合理化的童謠教學活動對策。
關鍵詞:童謠教學活動;城鄉(xiāng)幼兒園;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教學對策
山東省城鄉(xiāng)幼兒園在教學理念意識方面相對落后,教學手段單一,雖然近年來童謠作為地方城鄉(xiāng)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素材被采納應用,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偏差,未能形成良好的童謠教學活動有效對策,整體上教學開展過程也相對緩慢。
1 山東省城鄉(xiāng)幼兒園童謠教學活動的開展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山東省部分城鄉(xiāng)幼兒園已經開始開展童謠教學活動,針對該省中的3所城鄉(xiāng)幼兒園進行問卷調查,圍繞幼兒園童謠教學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分析。
1.1 童謠應用頻率調查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3所幼兒園在音樂教育中均未能較高頻率開展童謠教學活動,而且超過半數(shù)教師完全沒有嘗試童謠教學。3所幼兒園教師在一周內開展童謠教學活動的次數(shù)變量比率為40.2%,這說明大部分開展童謠教學活動的教師還以單純性童謠教學活動為主,未能將童謠融入到常規(guī)化音樂教學中,對童謠的應用范圍與方式等方面都有待豐富。
1.2 童謠應用領域及類型調查
3所幼兒園教師在童謠的應用領域方面多為語言藝術領域(55.9%),其次為社會領域(32.3%),這說明教師對童謠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它只是在課堂上應用的課程內容,未能看到它的社會屬性,教學理念存在錯誤的主觀傾向性。這同時也導致了童謠教學活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綜合領域涉獵不多,而在個別領域其教育價值又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
在應用教學活動類型方面,3所幼兒園都將它安排與常規(guī)化音樂教學中,其中一所幼兒園對童謠教學進行了相應拓展,例如有31.9%的教師將童謠教學應用于“幼兒園一日生活”特別教學活動中,有20.8%的教師將童謠教學應用于集體外出活動中(例如春游、秋游、參觀等等)。但總體來看3所幼兒園都未將其納入到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當中,這就削弱了童謠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可能錯過了激發(fā)幼兒產生童謠學習興趣的良好機會。
1.3 童謠應用教學方法調查
當前幼兒園信息化教育模式已經大行其道,在對童謠教學活動的應用教學方法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3所幼兒園的大部分教師(70%以上)都愿意嘗試利用多媒體來展開教學,同時也有半數(shù)以上的教師懂得采用游戲方式結合多媒體,最大限度發(fā)揮童謠在幼兒園中的教育價值。這種發(fā)展傾向相當好,像表演動作法、示范模仿法、包括一些借鑒了歐美經驗的諸如奧爾夫音樂教育法也被應用其中。但在童謠的自編與創(chuàng)編方面相對欠缺,這也證明了城鄉(xiāng)幼兒園教師在自身教學素質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1]。
2 山東省城鄉(xiāng)幼兒園童謠教學活動的未來教學對策提出
山東省部分城鄉(xiāng)幼兒園雖已開展童謠教學活動,實現(xiàn)了對幼兒音樂教育的極大豐富,但由于缺乏對創(chuàng)新事物的不適應以及教學實踐經驗,所以整體教學效果表現(xiàn)不佳,還有待改善,為此本文也提出了3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希望提高當?shù)爻青l(xiāng)幼兒園童謠教學水平。
2.1 游戲互動教學法應用
游戲互動教學法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童謠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教學法來為學生減負,并努力迎合素質教育的現(xiàn)實要求。比如在學習傳統(tǒng)民間童謠《編花籃》過程中,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就是幼兒與同伴之間用互相勾腿的方式來邊跳邊唱。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巧妙運用民間體育游戲形式來打破童謠學習的局限性,將《編花籃》轉化為靈活有趣的小組合作游戲。
首先,讓幼兒欣賞一遍《編花籃》,感受童謠中歡樂的音樂節(jié)奏氛圍。教師考慮到幼兒的腿部力量與身體平衡性相對薄弱,可能很難長時間堅持跳完編排體育游戲動作,所以專門為他們創(chuàng)新編排了“花的王國”學習情境,讓每一名幼兒都扮演一朵小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編花籃的美好在于花兒們能夠團結協(xié)作,形成花團錦簇的美好,因此教師要求所有幼兒都能夠相互手拉手,背靠背、腿勾腿緊緊圍成一圈,然后隨著音樂蹦跳轉圈,就像花團綻放一般,如此童謠教學就培養(yǎng)了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與模仿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腿部力量[2]。
2.2 創(chuàng)編童謠, 發(fā)展幼兒發(fā)散性思維
如民間童謠《拉大鋸》,其內容很適合幼兒學說拉大鋸,扯大鋸,鋸木頭,蓋房子,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你去,小外甥兒你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 隨著小朋友們兩兩相對,雙手相握,前后搖擺,小朋友們邊玩邊學,一首童謠就學會了 這時,有個別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分散了注意,干擾別的小朋友玩游戲,于是, 教師隨口念到 : 拉大鋸,扯大鋸 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戲,就是不給。故意在童謠的后面加了一句,但又不點明不給什么,結果有個別小朋友點出了那個干擾別人的小朋友的名字于是, 就成了,就是不給 × × 去。而被點到名的小朋友自然接口說要去要去,我也去! 這是一次自然而然的創(chuàng)編過程,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請你猜猜在哪頭 ( 公雞頭,母雞頭,請你猜猜在哪頭;在這頭,在那頭,黃豆黃豆在哪頭) 的游戲中,幼兒邊念童謠邊玩猜豆游戲,在幼兒對這一游戲的玩法已經熟悉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提供一些隨手可得的材料,如綠豆,玻璃珠,小石子讓幼兒創(chuàng)編童謠,創(chuàng)編新的游戲,從而達到發(fā)展幼兒發(fā)散性思維的目的。
2.3 情景再現(xiàn)教學法應用
情景再現(xiàn)教學法是目前各級教育機構都會采用的教學方法,山東城鄉(xiāng)幼兒園在實施童謠教學活動過程中也應該采用這一方法,讓幼兒能夠更好融入到童謠學習氛圍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穿鞋》這一童謠教學課堂上,教師就要通過童謠結合情景再現(xiàn)的教學模式來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學穿鞋”的場景,然后將《穿鞋》這首童謠交給他們?!耙粋€眼、一個扣、我?guī)退鼈兪掷?,結成一對好朋友,好朋友?!边@一童謠中就生動形象的教會學生如何穿鞋、系鞋帶。教師要求幼兒邊學唱童謠邊學習穿鞋,同時在穿鞋過程中交給幼兒一些小技巧,例如從下面最后一個紐扣開始系鞋帶,就不會“進錯門”,這樣的童謠教學功能相對較強,不但為課堂教學活躍了氣氛,教會了幼兒唱童謠,也教會了他們如何穿鞋系鞋帶,一舉多得[3]。
2.4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應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幼兒園童謠教學活動不可忽略的重點策略,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為幼兒創(chuàng)設童謠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更直觀的了解相關童謠的知識內容,快速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
在《升國旗》童謠學習中,教師希望將“尊敬國旗”這一較為抽象化的傳統(tǒng)教學具體化,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升國旗的實際視頻來感染學生,讓他們通過視頻來了解升國旗的具體流程,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懂得尊敬國旗,懂得熱愛祖國。隨后再開始童謠教學活動,如此就能夠讓幼兒帶著無比崇敬的情感來學習童謠,這對加深鞏固他們的童謠學習記憶會產生較大促進作用。
3 總結
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山東省城鄉(xiāng)幼兒園的童謠教學活動現(xiàn)狀,并提出若干教學對策。從地方城鄉(xiāng)幼兒園的童謠教學開展情況管中窺豹,可以了解到實際上童謠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體系中的普及狀況依然還出摸索嘗試階段,還未能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因此本文提出一些可行性較高的教學對策,也希望迎合當前新課改教育背景,為幼兒園音樂教育提升品質。
參考文獻
[1]趙麗媛.幼兒園童謠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2):326-327.
[2]趙青.幼兒園童謠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6(10):30.
[3]李麗斌.淺談幼兒園童謠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5(2):6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