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藝術家忻東旺肖像畫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技術特征,來進一步探討忻東旺肖像藝術的繪畫語言和藝術風格。
關鍵詞:忻東旺;繪畫語言;肖像藝術;造型特征
忻東旺在早期的創(chuàng)作中,作品注重筆觸的表現(xiàn),所有用筆、刮刀都依附物象結構來進行,線條的應用上干脆有勁,圓中帶方。這個時期的藝術受到了英國寫實主義畫家弗洛伊德等的影響,造型敦實有力,體感十足。在色彩方面,忻東旺應用大面積的色塊來組織畫面,通過補色來塑造體積。尤其在刻畫人物的臉部,大膽地進行色彩試驗,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忻東旺早期作品中人物形象沒有脫離現(xiàn)實,講究線條的韻律,講究整個畫面的態(tài)勢。這一時期,忻東旺把中國畫中的一些審美情趣帶到作品中,從構圖的取勢,到用線的講究,再到筆觸的變化,都融合在西方寫實油畫的造型語言中,作品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在忻東旺的作品中,人物被壓縮了比例后墩矮的形象顯得非常拙樸,這也契合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在色彩方面,藝術家重視畫面整體的色彩構成,刻畫人物時減弱光影帶來的明暗對比,用色彩本身的冷暖塑造人物的體積和空間。在細節(jié)處理上,忻東旺力求捕捉到畫面生動有趣的細節(jié),使畫面更加富有生氣。
1 拙樸矮墩的人物形象
忻東旺的人物造型拙樸而敦實,略為夸張的人物顯得形象墩矮短拙、內(nèi)向呆滯。往往通過壓低人物高度比例,夸大人物的頭和雙手,很好地抓住了當代中國農(nóng)民工作為社會最底層人物的形象特征,從而刻畫出中國當代社會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這無疑就是新寫實主義的核心思想。
作品《明天多云轉晴》中待工的農(nóng)民工形象樸拙生動,凝思的眼神中活生生地能感到汗水的氣味,極具藝術感染力,讓人過目難忘。藝術家評價自己這張作品“都以咄咄逼人的人物形象,試圖暗合人們的視覺心理,以喚起我們對時代文化的精神感悟。以‘明天多云轉晴為題來加強信息時代的氣氛,同時也暗示了農(nóng)民工前途未卜的心理壓力”。
2 深入淺出的色彩表現(xiàn)
忻東旺的油畫人物作品顏色沉著、色調響亮、整體概括。他幾乎所有作品的色彩關系都在為整體畫面的氣氛服務,既能照顧到主觀的情緒,又不失客觀的真實。這與傳統(tǒng)的西方寫實方式油畫注重光影關系是完全不一樣的。忻東旺的用色,最特別的就是用不同灰度的互補色或對比色來塑造體積,從而減輕塑造體積時的黑白對比,這樣這個體積會統(tǒng)一在一個明度內(nèi),對于整個畫面的構成來說就更為鮮明、響亮了;而用補色的色相對比來塑造形態(tài)的轉折,把握其中微妙的鮮灰度和色相,是極為考驗畫家對畫面的控制功力的。
忻東旺早期的作品色彩夸張鮮亮,飽和跳躍。作品《適度興奮》,沉著的暖灰色調中,被兩塊平整粉綠色塊打破,畫面立刻生氣有活力起來。這種刻意的色彩安排,是畫面獲得張力的內(nèi)在元素。
在2011年創(chuàng)作的許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這種藝術處理手法。例如,男子肖像《老梁》中,人物面部幾乎找不到任何投影和高光,完全省略掉了光影,只是通過灰綠和淺紅,這兩種冷暖補色塑造五官的形態(tài)。例如鼻子,在暖紅的鼻梁下部要轉折的地方交代了一種冷色,體感塑造的結實程度絲毫不亞于光影素描。
3 情趣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
忻東旺以質樸而具有個性色彩的寫實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底層民眾樸實的形象,出神入化的細節(jié)處理是其作品成功的關鍵。在忻東旺的油畫人物中,我們能感受到藝術家在不經(jīng)意當中給畫面營造出了一種矛盾的、尷尬的、緊張的、強烈的畫面氣息,而這種氣息是藝術家精心處理每個細節(jié)烘托出來的。無論是微張的嘴角,還是耷拉的眼皮、手指的細微動作,畫家都能用一種讓人察覺不到的處理方式捕捉到。藝術家通過對所畫人物形態(tài)的夸張和變形,有時候甚至是摻雜著中國寫意畫式的框架結構,這種整體的畫面形式和細節(jié)的精微刻畫使忻東旺油畫人物的畫面中所創(chuàng)作的形象的微妙心理活動和內(nèi)心世界被體現(xiàn)得入木三分。例如,1999所繪的《酣睡的老婦》,形象生動活潑,通過背景的小象布偶和角落的白菜,組織出一個趣味感十足的畫面來。這張作品筆觸酣暢,風格清新。排刷涂抹出寬扁粗獷的筆觸,這和細致的小點、活潑的短線形成一種關系,粗細互補,疏密搭配,非常耐看。畫面的細節(jié)處理極為有趣,椅子上的小扣釘和布偶的眼睛都被處理為畫面“點”的元素。綠色靠墊用很短的曲線勾出,在處理布偶頭巾上的花紋時,藝術家用刮刀刻出交叉密集的白線;背景和褲子卻被大面積平涂概括了。這樣的小點,和大面積的色塊以及交錯的線條,構成了支撐畫面的最基礎的抽象元素——點、線、面。這一細節(jié)也決定了忻東旺作品具有耐人尋味的品質。
4 豐富靈動的筆觸以及感人的畫面肌理
豐富的筆觸手法是忻東旺油畫人物作品的重要特征。從小板刷寬扁的筆觸到圓錐筆細膩的勾勒,從銜接自然的揉抹到粗獷厚重的刮刀,都是忻東旺塑造人物時極具個性的創(chuàng)作手法。
在藝術家的油畫人物中,人似乎都蜷縮在一塊,既沒有較大范圍的肢體動作,也沒有自信舒展的人物姿態(tài),人本來正常高挺的身體比例似乎經(jīng)過生活的壓力嚴重擠壓過一樣,會讓人感到人物內(nèi)在的一種緊張和吃力。無論是坐的還是站的姿態(tài),畫面散發(fā)出一種讓人覺得非常親切又倍感距離的藝術魅力。這種畫面形式所呈現(xiàn)出的繪畫語言,并非看似簡單的夸張變形后的簡單圖式,而是借助這些客觀存在的表現(xiàn)對象,通過捕捉人物形象細節(jié)和生活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藝術家對現(xiàn)實社會中最底層的人物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和關切。
參考文獻:
[1] 賈方舟,忻東旺.新現(xiàn)實主義的一面旗幟[J].美術家,2006(1).
[2] 水天中.感受生命——忻東旺的繪畫藝術[J].美術觀察,2005(12).
[3] 楊巖.論中國當代油畫中的農(nóng)民工主題[J].藝術評論,2009(11).
[4] 王雪芹.“村民列傳”——忻東旺油畫作品展[J].東方藝術,2006(3).
[5] 李鳴樓.從忻東旺、朝戈的作品看當代油畫中的人文精神[J].美術大觀,2009(1).
作者簡介:薛新宇(1982—),男,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裝飾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