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悅 馬清梅
【摘 要】目的:臨床分析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耳部的相關因素。方法:將本醫(yī)院35例銅綠假單胞菌耳部感染的患者,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對此35例患者的細菌進行科學的培養(yǎng)和試驗,對感染的因素進行全面的研究的分析。結果:根據(jù)培養(yǎng)和試驗的結果可知,銅綠假單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多出現(xiàn)在患者的耳廓部位,此類患者有20例,確定為中耳炎的患者有10例,慢性耳道炎的患者有5例,此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對環(huán)丙沙星敏感,有3例患者對洛美沙星敏感,有2例患者對諾氟沙星敏感。結論:當耳道皮膚過于潮濕,或者耳廓等部位受到損傷時,就會給銅綠假單胞菌提供繁殖的條件,嚴重時會導致患者的耳廓發(fā)生畸形,我們還需進行科學的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蔓延。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耳部;感染
【中圖分類號】R44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1
銅綠假單胞菌在臨床上我們也稱之為綠膿桿菌,其是土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細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的廣,不僅在水和空氣中存在,在人的皮膚、腸道中也會存在。在一般潮濕的環(huán)境中銅綠假單胞菌都可以進行繁殖。而耳部是人體較為敏感的一個器官,受生活方式的影響,耳道常會受到水等物質(zhì)的浸泡,變得濕潤,導致銅綠假單胞菌的快速繁殖,引發(fā)耳部感染。本文將針對銅綠假單胞菌耳部感染的因素,進行實驗分析,具體的內(nèi)容如下[1]。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本醫(yī)院35例銅綠假單胞菌耳部感染的患者,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對此35例患者的細菌進行科學的培養(yǎng)和試驗。此35例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數(shù)量分別為25例和10例,患者的最小年齡與最大年齡分別為15歲和51歲,年齡均值為(32.33±5.78)歲,感染的情況:耳部感染20例,耳部疾病15例。菌種的感染部位:耳廓25例,中耳炎患者5例,耳朵燒傷5例。所有患者均表現(xiàn)為耳廓不同程度的紅腫,且耳道有不明的分泌物,并散發(fā)異味。
1.2 方法
用科學的方法提取患者的耳道分泌物樣本,科學的儲存,送至實驗室進行細菌的培養(yǎng)。將分泌物樣本在血平板上進行接種,并將孵箱的溫度調(diào)整到37度,將接種好的樣本放入其中,24小時后,取出樣本,鑒定樣本的菌種,并針對菌種進行藥敏試驗。經(jīng)確定35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并利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2]。
2 結果
根據(jù)培養(yǎng)和試驗的結果可知,銅綠假單胞菌所造成的感染,多出現(xiàn)在患者的耳廓部位,此類患者有20例,確定為中耳炎的患者有10例,慢性耳道炎的患者有5例,此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對環(huán)丙沙星敏感,有3例患者對洛美沙星敏感,有2例患者對諾氟沙星敏感,具體的藥物敏感表。
3 討論
3.1 銅綠假單胞菌的基本情況
雖然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較為廣泛,在人體的很多部位都存在,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銅綠假單胞菌不會引發(fā)機體產(chǎn)生病變。但是當機體的某個部位在潮濕的情況下,發(fā)生損傷,就會受到銅綠假單胞菌的侵蝕,發(fā)生感染,耳部就是較為多發(fā)的部位。而在耳部感染后,常會發(fā)生慢性中耳乳突炎,此種癥狀通常會造成耳部混合感染的情況,在此種混合感染情況下,銅綠假單胞菌就會引發(fā)疾病,常發(fā)生的部位是外耳廓。如果患者的外耳廓出現(xiàn)損傷,如燒傷,耳廓的血管組織就會受到破壞,局部的一些部位就會出現(xiàn)水腫,降低局部部位的免疫能力,導致銅綠假單胞菌大量繁殖,引發(fā)病變,患者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后,會出現(xiàn)耳廓疼痛和紅腫的癥狀,如果擠壓紅腫部位會流出帶有異味的膿液,嚴重時會導致患者的耳部出現(xiàn)畸形。
3.2 耳部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后的治療措施
經(jīng)過生化研究,可知銅綠假單胞菌對氧化酶呈陽性反應,可對葡萄糖和木糖進行快速分解,且生長環(huán)境隨意,在42℃的潮濕環(huán)境均可進行生長,其可對人體的多個部位進行感染,如皮膚組織、耳部、眼部口腔等,在燒傷的情況下,通常會大面積感染。因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較為復雜,其會在繁殖的過程中,產(chǎn)生某類抗生素,因此在我國在臨床上治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疾病的藥物,主要以對抗生素敏感的藥物為主,如環(huán)丙沙星、洛美沙星、諾氟沙星、頭孢等。但是,這些抗生素類藥物,大多不適合長期服用,我們還需注意藥物的使用劑量及使用時間。如果患者的耳部外傷較為嚴重,服藥進行全身治療效果不佳,可采用局部治療的措施,針對創(chuàng)傷部位進行治療,有針對性的實施抗菌藥物[3]。總之,導致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因素較多,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還需科學的進行實驗和研究,對其的藥物敏感性進行措施,科學的給患者進行用藥治療。
參考文獻
袁莉莉,丁百興,沈震,等.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7,17(2):121-126.
楊彩琴,王旭梅,公潔,等.153例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藥敏分析[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5,30(1):41-42.
胡春梅,陳德珍,何剛.81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分析[J].中醫(yī)眼耳鼻喉雜志,2015,5(4):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