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星
摘要:在開展素質教育的新時期,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講究科學的授課方法策略,不斷完善初中教學管理,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管理理念,爭取能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教學;管理策略
現代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為了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滿足教育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在教育體制改革下,教學管理理念和教學管理模式也要隨之做出相應的改革。
一、初中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教學管理模式生硬
現階段,很多學校過于強調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性,對教師的管理,限制在特定的規(guī)范條例中,使得管理工作過于生硬,教學管理工作的靈活性太差。很多學校都將學生的違紀情況與教師的獎金聯系,使得教師太過重視班級紀律,不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將學生的感受作為衡量自己工作的重要標準,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人文關懷。教學管理工作過于生硬,使得教師將懲治手段作為管理學生的重要手段,也就失去了初中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缺乏對教學管理工作的認識
初中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主要是服務師生。然而,在實際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管理者的官僚主義思想嚴重,經常擺領導架子,并沒有對教學管理工作形成正確的認識。使得教學管理工作與學校的政教管理相互依附,失去了教學管理工作的本質意義。同時,很多教學管理者缺乏“服務”意識,導致素質教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阻礙了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
(三)應試制度阻礙教育改革
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翱荚嚒保旧砭哂袑蛐?,能夠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所提高。然而,現階段的考試制度的功利性強,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在僵化的教育制度中被束縛,教師就不能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應用。另一方面,應試制度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得教學管理工作也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楹诵牡模恢匾晫W生的身心發(fā)展。這樣的教學管理,阻礙了素質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教學管理策略的完善
(一)轉變教學管理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初中學校的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學管理理念也應有所改變。首先,要樹立素質教育理念。新時代條件下,社會需要的不僅是掌握豐富文化知識的人才,更需要綜合素質高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初中學校必須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在重視考試課程教學的同時,重視美術、音樂、體育等基礎課程的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次,要樹立人本理念。初中教學管理的主體是學校管理隊伍,管理對象是學生。是人在進行管理,也是對人進行管理。因此,初中學校在開展教學管理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教學管理的原則應該是,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注重發(fā)揮師生的潛能,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加強思想教育,鞏固教學管理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為活動的重要基石,這意味著思想教育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需通過有效手段進行加強。首先,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思想情況,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滲透式德育,使學生思想道德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其次,校方可通過開展相關校園文化活動來使思想教育觀念滲透人心,或可通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思想道德宣傳主題的黑板報展覽,在幫助學生鞏固思想根基的同時也可使校園文化得以豐富;另外,在面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其中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做到身體力行,為學生塑造出正面榜樣,同時還可評選出班級內部的“思想道德先鋒”,學生可通過致力于各類好人好事的實際行動來獲取這一光榮稱號,由此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偠灾?,初中階段的學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可對其今后的人生觀產生重要影響,只有扎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才可確保與教學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相呼應。
(三)建立完善的課堂行為準則,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課堂管理能力,首先便是要建立完備的課堂行為準則,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教師在學期初沒有制定好完善的課堂行為準則,導致學生做出不當的課堂行為,此時如果教師再去強調,效果會大打折扣,有的教師甚至不由分說,直接進行處罰,會讓學生心中不服。初中生的行為習慣大多會受到教師行為習慣的影響,只有教師未雨綢繆,制定完善的課堂行為準則,并能以身作則,才會獲得學生的信任,獲得課堂的權威性,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管理能力。
(四)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計劃和教學措施
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應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環(huán)境,利用有限的教學工具,制定出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嚴格按照教學要求與教學計劃,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為宗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習的項目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學方法應根據教學形勢的變化而改變,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整個教學活動的質量。同時,在課堂上,盡量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讓學生發(fā)言、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有助于提高中學教學活動的質量,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五)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任課教師的一切教學工作都圍繞考試進行。新時期下,教育改革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學評價體系也應隨之改變。對學生的評價,不應以考試成績?yōu)橹?,應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針對初中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優(yōu)化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充分遵循教學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同時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及基礎水平,以推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強.探析完善初中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16(26):200
[2]陳曉霞.完善初中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