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汝華
摘 要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就要求我們一線的語文教師在課程的講述及構思中充分融合語文的各項知識,去整合、靈活運用從而更好地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的語文實踐中。中年段的習作是處在學生開始擬文的初始階段,我們教師在這個階段如何充分運用好我們的文本的內容從而切入到我們的習作?文章從引課文的趣味性;延伸文本的內容展述;挑習作的經(jīng)要點;練習習作的框架和握習作的主旨要求等方面進行中年段習作教學的講述要點。
關鍵詞 習作引趣;延伸想象;習作框架;握習作主旨;升華習作;提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2-0190-02
中年段的作文教學是我們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難點。因為它處在學生的習作朦朧期,學生不知道怎樣把心中的話,心里的感受有條理,有步驟,有層次地表達在筆尖上。為此,作為處在作文教學開始的中年級的教師,我在教學中摸索,在摸索中實踐,在實踐中練就書寫路子。
一、引課文之趣,為學生習作打基礎
教本課文的內容是意義非常,內涵豐富的文本,同時也是我們學生進行習作的范本文章。為此,我們在學課文時是重點通過課文內容,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學習中逐漸滲透一些習作的基本的方式或是方法。在教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學生對這種常在我們農(nóng)村出現(xiàn)的小鳥比較熟悉,但是為什么作者鄭振鐸先生能把這普通的小燕子寫得如此可愛、調皮和有趣?教師在課堂上一提出這疑問,孩子們學習的興致度高了,于是在疑問中,在好奇中,學生掌握了:寫小動物可先寫外形——抓特點(可愛、調皮)——感受這樣的線索去寫。因為課文的美,趣味性強再加上教師的引,所以,學生在學習文章,掌握文章的內涵的同時更進一步對習作的要求有所感受,為其習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延課文之味,為學生習作做鋪墊
我們的講述課文的課后延伸如能掌握好,可給予孩子練習習作的很好的素材!為此,我們中年段的語文教師可從我們教述的課文開始,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生的習作的路子的鋪設。在學人教版《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學生知道了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有禮的特點后,教師在課后延伸時,拋出一個問題:假如他們現(xiàn)在在你面前,你會對他們說什么?請寫下來!孩子們因為有了文章內容的鋪路,所以在說起來和寫起來的時候是感情所至,寫出來的延伸說話是我們教師都意想不到的。在課堂上只要我們教師好好利用文本的延伸內容對學生進行小練筆,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三、挑習作之髓,為學生習作探路子
我們中年段的的課文內容豐富,是我們作為教述學生習作的好文載體?!囤w州橋》一課的教學,我們在與學生一起進行學習時,強調了文章的重點:作者用了總寫到分述的方法對趙州橋的雄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同時,我們還看到了這樣的一句承上啟下的句子: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學到文章的精髓,以在自己擬文時也充分運用這些學到的知識。結果在我們的后單元的習作練習《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時,孩子們寫出的有特點的人時就運用了總寫----到分寫的段落設計。而有的同學在寫某個同學有兩個特點時,也用上了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進行擬文寫法。我想,我們教師在課堂上這樣的教法,是能為孩子自探清習作的路子的。
四、習習作之架,為學生習作尋框架
習作之框架結構是文章的線脈!學生在課堂的語文學習中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習作的要點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文章線脈的指導,讓學生在習作前做好寫的思路及每段的寫作走向。例如題目要求畫龍點睛,有看到題目就可大概知道文章的內容;段落的寫法可運用學過的方法:總寫到分寫或是分寫到總寫;段與段之間可有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進行銜接;文章的結尾可與題目相呼應等等的框架的展述都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都有賴于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從文本中滲透,在滲透中進行潛移默化的練習的結果,學生有這樣的基底,會讓習作更上一層樓!
五、立習作之魂,為學生習作完素材
指導學生選取合適的素材是習作的靈魂支點!我們的教師在對孩子的擬題、其習作的框架結構和每個段落的寫法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后就可指導孩子進行習作素材的選定。在教習作時我們教師常跟孩子們說:要選一些典型的事例!但孩子年齡小,不知啥叫典型,啥叫突出事例!我們知道,我們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為此,我們教者就從生活入手,指導我們的孩子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并把發(fā)現(xiàn)的東西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這就是生活即素材,素材為我用的大境界了。在教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這樣想象真有趣》的習作練習,我讓孩子進行充分的想象:如果它能這樣會怎么樣?會發(fā)生什么事?同時也思考:這樣的想象如真成事實,又會怎樣?等等的問題的拋出,讓孩子一下就會涌出我們平常熟悉的情景進行想象:小鴨子會飛!小螞蟻會說話!小狗會唱歌!臺風會進行預告!蝸牛能跑步如飛!等等的念想是如此的童話。我想,我們的習作這樣進行,還會擔心孩子的文章千篇一律么?
六、修習作之華,為學生習作添色彩
修飾的作用是錦上添花!我們的文章擬好了框架,想好了文段的構思的同時也落實好了素材的選取后。文章也基本定型了,但是這還沒有達到我們對文章的要求,我們還要求孩子運用一定的好詞或是好句子讓文章看起來更出彩!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很注重讓孩子讓孩子積累課內的、課外的好詞和好句。同時還要求孩子在文章上寫上一些的排比或是擬人或是比喻的句子。為此,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對文本中出現(xiàn)的這些修辭的句子我也會著重讓孩子多練多讀和多交流!
中年級的習作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都很多,但我想,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嚴格按課標要求,從內到外都是對孩子的學習發(fā)展服務,那么,我們的課文教學與習作的契合度就高。為此,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指導學生從習作的萌芽到培育到枝繁葉茂再到開花結果是能行的!因為,我們相信“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只要我們在習作教學的路上不斷奔跑,會是在習作教學路上的永遠的追夢人!
參考文獻:
[1]陳小青.中年段語文課堂教學中習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人教版三年級課文為例[J].學周刊,2016,29(10):27-28.
[2]湯瑾.會寫作,慧寫作——小學語文中年段習作教學探究[J].好家長,2017(34).
[3]林華燁.“依鳳畫凰”巧遷移——談小學語文中高段課文精彩開頭仿寫嘗試[J].作文教學研究,2016(1):60-61.
[4]陳小青.中年段語文課堂教學中習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人教版三年級課文為例[J].學周刊,2016,29(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