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林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是當前體育課改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學體育教育在學校開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過程中注意的問題,為豐富和發(fā)展體育教學理論提供相應的依據(jù)。
【關鍵詞】中學體育 思想品德 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62-02
一、中學體育教育在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中學體育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體育活動歷來是與世界進行交流與溝通的窗口。有時一場體育比賽既能展示運動員高超的體育技能,也能傳遞出國家的強大與自信。特別在一些重大的體育賽事中,我國運動員的各項體育比賽無不牽掛著國人的心,而當他們摘金奪銀時,也會大大的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當目睹運動員站在領獎臺上高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升國旗時,作為一名中國人是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因此,體育教育的功能除了增強人民體育還有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的重要意義。
2.中學體育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眾所周知,體育教育不僅僅是個體教育,更多的是群體教育。各種比賽活動也都圍繞著群體展開。如在中學體育課堂經(jīng)常開展的拔河比賽、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這些比賽大多以對抗的形式,由多人組成。要想取最終的好成績,就離不開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支持。這樣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如乒乓球團體賽中,當同伴出現(xiàn)接發(fā)球失誤時,可以通過叫暫停的方式與教練員或隊員分析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當隊員得分時,其他隊員既歡欣鼓舞又倍感壓力。大家只有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使那些團結性較差的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不斷增強集體榮譽感,形成集體主義的優(yōu)良品德。
3.中學體育教育有利于形成學生的自覺勞動觀念和愛護公物的習慣
體育課教學一般都需要借助于一些器械和器材,結合這一特點,可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器械、器材,在搬運器械、器材時,要求學生注意不能推、拉,要小心輕放,在課后還要把器械、器材放回原處整理好,從而養(yǎng)成學生的勞動觀念和愛護公物的習慣。
4.中學體育教育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刻苦精神
中學體育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在身體鍛煉中進行,它是一種借助于器械和場地,對身體進行改造、鍛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想達到鍛煉的目的,就必須完成一定的“運動量”,而運動量的完成,必須是通過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或通過外界的幫助來實現(xiàn)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然要經(jīng)過自身從適應到不適應再到新的適應的過程。人體對運動量的適應到新的適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身體素質提高的過程。無論肌肉、內臟器官或身體機能都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而要達到這種變化,就需要鍛煉者不斷克服一系列的困難,如肌肉酸痛、疲勞、缺氧等。通過體育鍛煉,人們對一些困難的承受力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從而達到鍛煉人的意志品質的目的。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途徑
1.在耐久跑教學中滲透堅強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現(xiàn)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多數(shù)學生尤其是女生缺乏艱苦的鍛煉,怕長跑、怕吃苦,教師要認真地進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況,從嚴要求,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吃苦的精神,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如在耐久跑教學時,我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首先讓學生講述奧運健兒在運動場上為祖國榮譽頑強拼搏的事跡。接著按學生的體能分組,每組推薦一個體能較好的學生作為隊長,取一個學生既了解又崇拜的體育明星的名字,在他的帶領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練習。此時各組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自覺、主動、積極的練習起來,其堅強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yǎng)。
2.在跳躍、障礙跑或支撐跳躍等項目的教學中滲透勇敢果斷、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
在實踐中實例很多,例如,在支撐跳躍教學中,從一些同學的身體素質、技術來看完成動作是沒有問題的,而他們就是不敢過器械。在跳高練習中,過較低桿時技術動作很好,但橫桿一升高動作就變形了……這是因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們通過這些項目的教學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
3.在體育比賽中滲透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體育比賽不僅具有趣味性也具有對抗性。激烈的對抗會使隊員團結合作。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運用比賽合作的方式不僅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和發(fā)展,而且也會滲透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看似簡單的一場籃球對抗賽,會使學生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一次成功的投籃既需要投手不停的跑位,也需要隊員密切的配合與協(xié)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精彩的瞬間。同理,無論是排球比賽還是足球比賽中,每名隊員既要充分展示自身的技術特點,又要兼顧同伴,樹立大局意識,必要時學會統(tǒng)籌兼顧,用集體的力量最終獲勝。
三、結束語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練習來實現(xiàn)。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我們要將德育教育與本職工作有機結合,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tài)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同時,教師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的態(tài)度,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切實灌輸思想品德目標,從而,把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搞得有聲有色,使我們的學生在獲得健康身體的同時,獲得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李曉然淺析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年5期
[2]劉俊中學體育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8期
[3]陳紹松論中學體育活動中德育的意義與要求《世紀橋》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