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莉
(新疆福??h中醫(yī)醫(yī)院,新疆 福海 836400)
腦卒中是醫(yī)學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在治療過程中方案的正確性直接與預后相關[1]。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行之有效的針刺與艾灸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尤其對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提升方面有重要意義[2]。該文章通過對比研究方式探討針刺聯合艾灸在臨床應用中的實際效果。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選擇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60例。選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腦血管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存在任何對本研究結果會形成影響的疾病、癥狀。根據隨機數字法的原則將60例患者劃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每組分別有30例。常規(guī)組年齡45~80歲,平均(68.2±5.3)歲;實驗組年齡46~79歲,平均(67.1±7.5)歲。60例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牛津社區(qū)卒中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多項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常規(guī)藥物治療為基礎,主要以改善循環(huán)、控制顱內壓力、保護腦細胞、預防腦細胞水腫、補充血液含氧量、改善水電解質平衡等;采用針刺聯合艾灸的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的治療基礎措施上取穴。
1.2.1 頭針取穴
在頭穴叢刺入長針并留針。頂區(qū)采取百會透前頂和左右神聰,及再向外左右各一寸向前透刺?;颊呱舷轮c仍以手足陽明經肩髃、曲池、合谷、髀關、血海、陽陵泉、足三里、解溪等常規(guī)取穴,
1.2.2 腹背部取穴
氣海、關元、中極、橫骨、腎俞、次髎、膀胱俞、肺俞及四肢:三陰交、陰臨泉、委陽、曲泉、足三里、秩邊等穴。腹背取穴可隔日交替使用。
1.2.3 操作
對于尿失禁、尿潴留患者取中極穴透曲骨視患者胖瘦呈15°~30°透刺行手法提插捻轉10~30s,使針感向會陰部放射,針尖的方向施向會陰區(qū),針感傳至會陰,氣海30°角向關元,曲骨方向透刺1.5~2寸,施提插手法獲得針感使酸麻向會陰方向放射,關元、中極、秩邊等穴針感放射均向會陰方向傳導、秩邊取穴向內斜刺2.0~3.0寸,施提插手法,針感傳至前陰。每日一次,留針30~50min,10次為一療程。
1.2.4 灸法
采用灸盒艾炷灸百會、肺腧、腎俞、氣海、關元每穴灸5~7壯,每日1次,10d一療程。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評估(EORTCQLQ-30)患者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分數越高治愈力及效果越好。
對統(tǒng)計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針灸雙向聯合治療后的整體療效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別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認知功能 情緒功能 社會功能實驗組(n=30) 75.31±15.23 67.23±15.31 77.42±14.32 78.31±15.21 71.21±16.76常規(guī)組(n=30) 55.21±14.32 51.45±14.21 55.21±13.54 57.24±14.66 53.15±13.12 P<0.05 <0.05 <0.05 <0.05 <0.05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tǒng)常見臨床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加性摬〉幕颊邥е轮袠行缘陌c瘓,患者會出現語言表達,動作協調,認知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各種障礙,對患者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3]。一旦出現上述各種問題僅借助常規(guī)手段治療不盡人意,若有效的把常規(guī)手段和中醫(yī)聯合起來雙向治療則療效倍增[4]。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合理化方案和提供心身方面疏導,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促使患者更好的康復有著深遠的意義[5]。
尿失禁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中治療難度及成本費用較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治療宗旨:改善排尿障礙。中醫(yī)認為:腦卒中是腦竅受阻,經絡不通與肝腎虧虛是引發(fā)膀胱失約為主要因素[6]。該病可采用針刺聯合艾灸的方式進行治療[7]。
《靈樞官能》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明確針刺艾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作用;根據中醫(yī)學理論,尿液由腎和膀胱所主,尿失禁主要是膀胱失約與腎陽的溫煦,而對尿液缺乏約束力。其針灸治療原則當以補益下元、固攝膀胱為務[8]。中極、關元、腎俞、膀胱俞都使腎臟的俞穴和募穴,尤其是中極和膀胱俞,分別是膀胱的背俞和腹募俞,對膀胱的括約肌對尿液的控制有直接的調節(jié)作用;委陽為三焦的下合穴,隸屬于膀胱,可調理水道,固攝膀胱[9];足三里,陰陵泉分別是胃經、脾經的合穴,健運脾胃,脾氣健運則中氣充沛而不下陷,對尿液固攝力強。頭為諸陽之會,刺百會穴是百脈的交匯之穴,主治腦病根基要穴。關元、氣海培補元氣、導赤通淋之功效,所取穴位均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10]。針感傳至病所使得氣至而有效,從而保障整體治療效果。從研究結果中看,實驗組患者接受針灸聯合治療后的整體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各項數據差異顯著。本結果充分顯示針灸雙向聯合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法的耐受程度和整體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灸雙向聯合治療對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使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