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導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調查過程中,作者發(fā)現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其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這種情況,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改進策略。
關鍵詞:初中;“名著導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20
課題項目:此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與習作課程開發(fā)研究”(GS〔2017〕GHB234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彩霞(1972—),女,甘肅蘭州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
一、初中“名著導讀”的教學現狀
1.教師缺少對“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視
經調查顯示,約有15%的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名著導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沒有什么幫助,對于教材中的名著閱讀部分,他們僅是對學生進行督促和建議,或者是對考試范圍進行整理,讓學生自覺背誦,缺乏對“名著導讀”的重視。
2.教學方法陳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經調查顯示,有30%的教師會對名著進行仔細講授,有50%的教師會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解,而有20%的教師會讓學生自學。而且多數教師缺少教學經驗,再加上可供查詢的參考資料有限,使得語文教師無法對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制定,對于教學方法而言,只是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點以及故事情節(jié)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降低了“名著導讀”課堂的趣味性,進而降低了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
3.學生閱讀能力較低,沒有掌握閱讀技巧
經調查顯示,有47%的學生會主動對名著進行閱讀,有42%的學生會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閱讀,有6%的學生會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閱讀,有5%的學生不會對名著進行閱讀。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多數學生都缺少主動閱讀的能力。另外,學生即便是對名著進行閱讀,主要也是對名著的主旨大意、主要內容以及人物特點等進行迅速了解,學生如果長期使用這種名著閱讀方式,不僅會影響其名著閱讀能力,而且也無法對名著的精髓進行掌握。
二、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改進策略
1.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名著知識體系
一方面,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增強對“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視。名著閱讀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將美學作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去體會名著的魅力,融入到文學的殿堂。另外,為了提升“名著導讀”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也要做好備課工作,認真研讀名著,合理計劃課堂活動。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名著導讀”教學的效果,教師也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書籍、網絡等媒介對古今中外的名著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進而豐富自己的名著知識。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名著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水滸傳》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題目為《我心目中的水滸英雄》的作文,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就會對名著進行仔細閱讀,同時也可以借鑒作者的寫作方式以及寫作技巧,并將其中的精華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如此,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名著的理解,還有利于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以及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
3.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懸念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設置懸念,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揭開謎底的熱情轉變成對名著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水滸傳》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你們知道水滸傳中的三位女將都是誰嗎?你們知道水滸傳中各位英雄的結局是怎樣的嗎?”這樣,學生就會為了解決問題而對名著進行閱讀。由此可見,設置懸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手段,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對名著進行閱讀,做到邊閱讀邊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應增強對“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視,在了解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名著知識體系,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以及閱讀能力等的培養(yǎng),在提升“名著導讀”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靈熙.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進策略[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馬 弛.人教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