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摘要:創(chuàng)新是教學改革的靈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充分重視創(chuàng)新因素,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延伸拓展,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落實分層要求和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促進教學成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是最為核心的因素,以學生更感興趣的新穎模式組織開展教學工作,能夠給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效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領悟的效果等都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筆者在教學工作中重視了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將做簡要論述。
一、語文課堂當重視教學環(huán)節(jié)向前延伸
語文教學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教師對課堂環(huán)節(jié)較為重視,而忽略了課前、課后兩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導致課堂教學空間狹隘。筆者在教學中充分重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前延,將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為教學的有力抓手,輔助和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首先,筆者高度重視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堅持預習的良好習慣,讓預習意識深深扎根于學生內心,同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技巧。既要重視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要掃清文字障礙,了解與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等等,對教學工作起到較好的奠基和鋪墊作用,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具有充分的準備,不僅節(jié)約了基礎知識學習的時間,而且對內容更為熟悉,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筆者在課后環(huán)節(jié)還積極開展拓展延伸,重視記憶技巧的掌握,重視課后鞏固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后及時回顧課堂所學。除了對教學目標中涉及的知識要點進行訓練鞏固,筆者還強化記憶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學習中掌握記憶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二、語文課堂當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
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是語文教學改革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針對多少年來的應試模式而開展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許多教師在學生主體地位上下功夫,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筆者廣泛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特點,進一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求學生獨立自主開展學習,不再被動等待教師的答案灌輸,要開動腦筋對照思考題分析研究問題,這一過程也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尋找問題的準確答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而且提高了集體合作學習的效率。其次,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維,獨立自主獲得學習成果。要在教學中多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思維的良好狀態(tài)。另外,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分析評價學習成果,總結梳理學習經驗。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之后,都要求學生對學習的收獲、學習中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經驗等方面進行自主總結,學生通過這樣的深入分析和歸納梳理,能夠將所獲得的一些成果以經驗形式提煉出來,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方法,還總結出了規(guī)律,有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語文課堂當重視分層教學要求落實
無論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成績滯后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滿懷激情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教師如果僅僅著眼于前半截學生,以一刀切的高標準對待所有人,那么對學困生而言學習的難度增大,學習積極性將會明顯降低。筆者在教學中為了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嘗試以分層教學的模式組織開展教學工作。首先合理劃分學生的層級,結合一段時期以來學生卷面檢測、作業(yè)訓練以及課堂表現(xiàn)等諸多方面因素,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不同的層級,每一層級具有相應的標準,為學生準確定位。其次,在教學活動中以基本教學要求為底線進行拔高性、降低,在班級形成優(yōu)秀生目標難度提高、學困生目標要求降低的合理格局,使學生語文學習目標與自身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保持一致性。其次,在分層目標落實之后,更重要的是將分層要求貫穿于教學整個過程。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優(yōu)秀生和學困生所提出的預習要求具有明顯的差異,學困生側重于掃清基礎知識障礙,而優(yōu)秀生則要對文章內容以及知識要點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究。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不同層級學生提問的難度各不相同,既要保證教學重點難點的啟發(fā)與突破,同時也要兼顧到班級不同層面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大家共同參與其中。另外,在教學考核方面也要體現(xiàn)分層要求,設置不同層級的試卷分別開展檢測,以及在相應的能力考核方面設置不同標準,讓學生自身潛能得到激發(fā),緩解學習畏難情緒。
四、語文課堂當重視教學信息即時反饋
教學成效如何,包括教師教的效果和學生學的效果兩個方面。對教育成效的分析,既可以客觀反映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能夠為下一步的調整提供方向和依據(jù)。部分教師對教學信息反饋獲取不及時,沒有能夠有效體現(xiàn)教學的機動性、靈活性,往往出現(xiàn)學生學習難點和教師教學方向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就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中重視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每一節(jié)課都開展當堂檢測,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運用作業(yè)紙簡要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如果有時間限制則采用口頭提問的方式,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代表性提問,從學生反饋的信息明確下一步教學應當強調的內容,達到拾遺補缺的效果。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當堂檢測,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最為真實的信息,無論是對于學生自己分析學習成果還是對教師調整教學方向等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參考借鑒價值。廣大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信息獲取方面下功夫,既要暢通渠道,又要保證所獲得的信息及時準確,使其成為教學工作中參考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是一項重要課題,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深入其中進行鉆研,立足教學實際開展突破,既要保持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精華,又要改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使語文課堂教學綻放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