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娟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推行的大背景下,作為生命教育基礎的素質教育以及以人為本教育逐漸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生命知識充滿濃厚的好奇心理,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一定的生物知識,同時也要結合教學中關于人類、動物、植物等方面生物知識,通過指導學生對自然與人類進行科學理解,樹立正確價值觀,加深對生命的理解。通過生命教育的滲透使初中學生熱愛、了解并珍惜生命,促使初中學生獲得知識與精神層次的提升,以下,本文就從初中生物課堂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原則出發(fā),對生命教育的開展策略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滲透 原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01-01
生命教育從產生到發(fā)展經歷了40多個年頭,但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來說生命教育的發(fā)展時間較短,我國專家學者對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不到20年時間且沒有形成相對統(tǒng)一的概念對生命教育進行界定。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認為生命教育包括了生命的價值安全的理解,熱愛尊重生命的意識以及認識生命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教學過程的不斷優(yōu)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提高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為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加強生命教育的貫徹與落實作出積極貢獻。
一、初中生物課堂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原則
1.邏輯性原則
初中生物課程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生物學科本身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首先要注意滲透的邏輯性。一方面,要針對生物知識組織學生有效進行課堂內容學習,另一方面要基于初中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安排,并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的增加,對生命教育的層次進行提升,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安排。通過遵循邏輯性原則,使生命教育的開展?jié)M足初中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
2.循序漸進原則
在大自然中,生命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時期。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包括了人類、植物、動物許多與生命相關的教學內容,其中對于人類生命知識的教學包括了生命的起源、青春期安全衛(wèi)生、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生物學科學習內容豐富,教師教學任務量大。因此,在進行生命教育滲透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對生物課程知識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從生命的起源開始循序漸進的進行生命知識講授,使初中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生命教育。
3.適應性原則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進行生命教育滲透需要教師遵循適應性原則因材施教,基于不同年齡階段性別特征進行學生能接受的教學內容講授,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不同的生命內容教學。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進行生命教育,基于學生吸收情況進行適當生命教育調整,使學生在提高生物學科成績同時獲得生命知識與生物知識的共同發(fā)展。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策略
1.結合多媒體進行生命教育滲透
生物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在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板書宣講式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學習需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識并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生命教育,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實施課堂教育,通過圖像、聲音、文字等融于一體,對學生帶來巨大的感官沖擊,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對生命的感悟。
例如在進行人類的起源與發(fā)展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方式講解胎兒的形成過程,并對胎兒成長過程中的變化進行演示。與此同時,通過從母體孕育開始到母體為胎兒提供營養(yǎng)物質,胎兒擠壓母體及其他臟器以及在分娩過程中孕婦所經歷的劇烈疼痛進行表現與講解,使學生明白到生命的起源與成長過程,并懂得母愛的偉大,生命的可貴。又如在進行植物分類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方式對世界上面臨滅絕的植物進行展示,提高學生保護生命意識,體會到生命誕生的艱辛與不易。
2.開展豐富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生物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片面關注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將使學生無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引導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例如在植樹節(jié)到來之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開展植樹栽花活動,通過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在植樹節(jié)當天種下樹苗,每隔一段時間對所種植的樹苗進行施肥、除蟲、澆水活動,對植物的成長過程進行記錄如樹木的發(fā)芽、花朵的成長。通過引導學生對植物成長過程進行心得體會分享,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生命成長的經歷過程,體會到生命的意義。通過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組織具有生命意義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將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生命的珍貴。
3.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欣賞生命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欣賞生命,并親身實踐感受生命的美好,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物世界》以及《人與自然》等視頻播放,引導學生通過對動物捕獵觀看了解社會殘酷的生存規(guī)律,通過對山川河流、湖泊大海以及姿態(tài)萬千的生物形象進行了解,獲得生命的感悟,獲得正確的認知情感培養(yǎng),使正處于思想價值發(fā)育關鍵時期的初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命情感態(tài)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中進行生命教育灌輸不僅是新時期下教育工作開展的要求,同時也是初中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促進因素,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初中學生個性心理等特點,因材施教,開展生命教育滲透。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實踐的生命體驗等,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意識,并通過生命教育時機進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傳輸,使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成長發(fā)展成為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倩.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米娜. 初中生物教學中遞進式生命教育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袁媛. 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