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本文以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的上下文語境理論為基礎(chǔ),結(jié)合Halliday 和Hasan 的銜接理論,對比分析章回體小說《紅樓夢》漢英語篇中的詞匯重復(fù)關(guān)系,探討并歸納其異同點以及差異的原因,以期對翻譯實踐有所啟示,從而為小說的漢英語篇對比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 上下文語境 銜接 詞匯重復(fù)
1.引言
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創(chuàng)始人Halliday(2000: F41)指出,構(gòu)建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個可用于語篇分析的語法框架。國內(nèi)外諸多專家、學(xué)者在此領(lǐng)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對詩歌、小說、戲劇以及演講稿等不同體裁語篇進行了語篇分析,將其語境的概念和理論運用到中國章回體小說及其英譯文的對比分析卻鮮有。
2.理論依據(jù)
2.1 語境與上下文語境
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對語境的界定和描述,語境主要由層次、多功能以及潛勢三個層面構(gòu)成。從層次的角度來看,語境可以分為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上下文語境三個層面;從多功能的角度而言,語境的配置特別是情景語境的配置同語言的三大元功能相對應(yīng):語場、語旨、語式分別對應(yīng)于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而從潛勢的層面來看,語境又可以視為無數(shù)意義潛勢變化的集合。如Figure 1所示:每一個語境層次均有一個語言系統(tǒng)中的層面與之相應(yīng),即:文化語境對應(yīng)于語篇體裁,情景語境對應(yīng)于語域,上下文語境對應(yīng)于語言表達形式。
2.2 上下文語境與銜接
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的語境理論模式中,上下文語境處于最低層,屬于以具體語言形式體現(xiàn)意義潛勢的語言環(huán)境,以語篇的形式體現(xiàn)了上面兩個層次中語境變量的特征和配置,直接關(guān)系到一段話語是否是一個完整連貫的語言單位,即,上下文語境決定了語篇的語篇性。
語篇必須具有語篇性(Halliday,2000),通過語言形式手段或稱銜接以及語言三大元功能的整合作用得以實現(xiàn)。銜接是“是語篇中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從銜接的角度看,如果某一個語言成分的解釋依賴于另一個成分,那這兩個成分之間就存在著銜接關(guān)系?!保S國文,2002)可見,銜接通過語言形式來表現(xiàn),在句際間行使語義組織和連接功能。雖然“銜接是產(chǎn)生語篇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Halliday & Hasan,2001),但是很多語篇實例表明:銜接對語篇的連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語篇是否連貫的一個重要標準,這一點毋庸置疑(胡壯麟,1994)。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銜接手段看作是語篇對比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并給予充分注意”(朱永生等:2001)。
語篇的銜接可以通過語法、詞匯和其他手段來體現(xiàn),語法銜接手段分為照應(yīng)、省略、替代和連接;詞匯銜接手段有重復(fù)、同義/反義、下義/局部關(guān)系和詞匯搭配。
2.3 語料與研究方法
從資料和文獻看,全世界研究《紅樓夢》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專家學(xué)者從文學(xué)、美學(xué)、文化、翻譯等角度對《紅樓夢》及其英譯本進行研究,也有學(xué)者對其進行了功能語篇分析,但是從語境的角度對《紅樓夢》及其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本文擬采用實證法對比分析《紅樓夢》和A Dream of Red Mansions①漢英語篇上下文語境中的詞匯重復(fù)關(guān)系。
3.《紅樓夢》漢英語篇中的重復(fù)對比分析
3.1詞匯銜接與重復(fù):
詞匯銜接是指語篇中出現(xiàn)的一部分詞匯相互之間存在語義上的聯(lián)系,或重復(fù),或由其他詞語替代,或共同出現(xiàn),從而形成一個貫穿語篇的語義鏈,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詞匯銜接手段分為復(fù)現(xiàn)和同現(xiàn)(Halliday & Hasan,2001):復(fù)現(xiàn)通過重復(fù)、同/近義、上下義和泛指詞等關(guān)系實現(xiàn),同現(xiàn)則指共同出現(xiàn)的傾向性,即詞匯搭配。詞匯銜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重復(fù),即某一個或某幾個詞項在同一個語篇或語段中反復(fù)出現(xiàn)。
3.2 上下文語境中的重復(fù)實例分析:
反復(fù)出現(xiàn)的同一個語言成分,意義上彼此關(guān)聯(lián),從而將其所在的語句銜接成語義連貫語篇,如:
[3.1] a. 那林黛玉心里想著:“你心里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我的。我便時常提這‘金玉……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可知你心里時時有‘金玉,……”(220) ②
b. As for Daiyu, she was reflecting, “…Naturally you dont take that vicious talk about gold matching jade seriously,… Even if I raise the subject… Why get so worked up at the mention of gold and jade? This shows youre thinking about them all the time. (P.587) ②
[3.1] a四次使用了“金玉(相對)”,形成了語義鏈“金玉相對→金玉→金玉→金玉”,將語篇銜接成為一個意義完整、上下連貫的整體,同時突出了信息點“金玉”。目的語篇如何體現(xiàn)的呢?that vicious talk about gold matching jade→the subject(指示照應(yīng)the和泛指詞subject表明特指意義)→gold and jade→them??梢?,目的語篇在重復(fù)手段的處理上非常靈活,符合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習(xí)慣用法。譯者在翻譯時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詞語來表達語義都是有理據(jù)可尋的,即這是由語篇的上下文語境決定的。
[3.2] a. 寶玉便笑道:“……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作《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負荊請罪!”(225)
b. “Why, cousin,” he cried, “… Its called Abject Apologies.”
“Abject Apologies, is it?” retorted Baochai. “You two are the ones well versed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so of course you know all about ‘a(chǎn)bject apologies – thats something quite beyond me.” (P.598-99)
在[3.2]a中“負荊請罪”出現(xiàn)了四次:前兩個是指寶釵看的戲《負荊請罪》,而后兩個是成語“負荊請罪”,在發(fā)揮語篇銜接功能的同時表達了冷諷的意味。[3.2]b的翻譯是《負荊請罪》→Abject Apologies(重復(fù));‘負荊請罪(重復(fù))→that,上文剛剛提到?jīng)]有必要重復(fù),故被譯為指示照應(yīng)that,回指“abject apologies”??梢?,重復(fù)手段的運用及其在目的語篇的翻譯需要依據(jù)所在的上下文語境。
[3.3] a. 林黛玉……竟有萬語千言,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著他。此時寶玉心中也有萬語千言,不知從那一句上說起,卻也怔怔的望著黛玉。(240)
b. There were a thousand things she longed to say, yet she could not utter a word. She just stared at him in silence. As Baoyu was in similar case, he too stared at her without a word. (P.638)
[3.3] a運用了詞匯重復(fù)“萬語千言”、“怔怔的”、“望著”;除了詞匯重復(fù)“stared at” [3.3] b還運用了比較照應(yīng)“(in) similar (case)”、同義詞“in silence / without a word”,表達了寶玉也處于與黛玉相似的狀態(tài),避免語言重復(fù)的同時實現(xiàn)了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可見,比較照應(yīng)的運用和解讀都是以上下文語境為依托的,脫離了[3.3] b這個具體的上下文,讀者對“(in) similar (case)”將無所適從。
[3.4] a. 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云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賬話?!?(239)
b. “Has Miss Lin ever talked such disgusting nonsense?” demanded Baoyu. “If she had, Id have stopped having anything to do with her long ago.”
Xiren and Xiangyun nodded and laughed. “So nonsense is the name for it.” (P.635)
[3.4] a三次運用了“混賬話”,第一次重復(fù)表達了寶玉對所謂的“混賬話”的憎恨,第二次重復(fù)具有冷諷的意味。[3.4] b譯為 such disgusting nonsense→If she had (*)(動詞性省略)→nonsense。其中,譯者將第二個“混賬話”譯為動詞性省略是有理據(jù)可循的,因為在這個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中交代得非常清楚,讀者很容易識別出承前省略的語言成分“talked such disgusting nonsense”,故將其省略,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fù)。
綜上所析,A Dream of Red Mansions在對漢語重復(fù)的翻譯上非常靈活,而且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和表達習(xí)慣的;譯者在翻譯時采用什么形式以及運用什么詞語來表達語義都是以語篇的上下文語境為依托的。作為《紅樓夢》的全譯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與初始語篇的語旨保持一致,滿足了語篇銜接與連貫等基本謀篇要素,是非常好的目的語篇。
4.結(jié)語
本文的研究表明:⑴上下文語境在解讀和翻譯重復(fù)關(guān)系時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譯者在翻譯漢語重復(fù)時采用哪種銜接手段,運用什么形式和詞語來表達語義是由語篇的上下文語境所決定的。⑵在上下文語境中,語篇的銜接手段往往不是孤立使用的,而是交匯使用的。由于語際間的差異,重復(fù)在《紅樓夢》及其英譯文中的使用有所不同:漢語傾向于重復(fù)詞語,而英語比較忌諱重復(fù),故漢語的重復(fù)現(xiàn)象遠比英語普遍。英語比較注重表達形式的多樣化,故盡量避免無意義的重復(fù)。在能明確表達意思的前提下,英語語篇盡量采用替代、省略、照應(yīng)或變通(同/近義、上下義和泛指詞)等方法來避免無意圖的重復(fù)。⑶掌握漢英重復(fù)銜接手段的差異對翻譯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漢譯英時,譯者要考慮英語表達習(xí)慣和文化傳統(tǒng),擇其意而譯,不能機械對應(yīng),要從英譯文的可接受性出發(fā),運用適當?shù)你暯邮侄稳缯諔?yīng)、同/近義詞或省略等將漢語重復(fù)靈活譯出,再現(xiàn)原文的內(nèi)涵。
注 釋
①在一篇論文中窮盡《紅樓夢》及其英譯本(80多萬字/詞)涉及的所有上下文語境中的詞匯重復(fù)這一銜接手段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只選取部分章節(jié)的一些語篇片斷,采取抽樣的形式進行分析研究。
②實例中文引自岳麗書社1987年版《紅樓夢》,英文引自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只注頁碼,不再重復(fù)。
參考文獻
[1]Eggins, S. and J. R. Martin. 1997. Genres and Registers of Discourse, in Georgakopoulou, A. & D. Goutsos (ed.), 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C]. Vol. III. pp. 274-302.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Halliday, M. A. K. & R. Hasan. 2001.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曹雪芹,高鶚. 1987. 紅樓夢[M]. 長沙:岳麗書社.
[5]胡壯麟. 1994.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6]胡壯麟. 2000. 功能主義縱橫談[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7]黃國文. 2001. 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8]黃國文. 2002. 功能語言學(xué)分析對翻譯研究的啟示 ——《清明》英譯文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5).
[9]楊憲益,戴乃迭譯. 2001.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北京:外文出版社.
[10]張夏.《紅樓夢》詞匯研究[D].濟南: 山東大學(xué),2009.
[11]朱永生,鄭立信,苗興偉. 2001. 英漢語篇銜接手段對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介紹:侯瑩瑩,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語篇分析,英漢/漢英對比與翻譯,英美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