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豐
【摘 要】思想政治是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濟、文化、思想等的總結和研究,其相關理論源自生活實踐。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應用學習的知識。本文從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和塑造生活化教學情景對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進行了思考,通過舉例、分析等方法闡述了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和理論的結合途徑,目的在于不斷的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水平,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生活化
思想引導人的行為,人的行為又能反應出人的思想,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融入生活,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也使政治教學改革的價值趨向更好的體現(xiàn)出來,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發(fā)展,使其人格魅力得到提升。
一、思想政治教學要把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思想政治教學與實際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只是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面臨的生活實際不同,學生在參與政治教學中沒有將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的意識,于是就覺得思想政治學習很難。例如,《與誠信同行》教學中,老師引用古人的誠信故事,告訴學生什么是誠信,而不是將知識點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有的學生就認為政治離他們太遙遠了,討論政治、思考社會是大人的事,和他們沒有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所列舉的事例往往和自己的生活有很大關系,那么老師是不是在教學中也能“放低姿態(tài)”,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實際上在教學中若能夠將誠信與學生身邊的事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例如,讓學生舉例說明自己身邊的誠信,有同學說,某某上學遲到,雖然老師沒發(fā)現(xiàn),但他還是按照遲到的約定罰自己和其他同學一起值日,這就是誠實守信。再如,《笑對生活》教學中,當講到“人生難免有挫折”時,老師為學生列舉的事例是“考試失敗”,不論是學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都會遇到這樣的挫折,在討論時大家都很積極。有的學生覺得:我就那水平,失敗是必然的。有的學生認為: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考試怎么可以失敗。所以當面臨考試失敗的時候他們很難接受。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面對考試失敗的挫折時都不能正確的選擇應對的方法。于是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全班學生的成績,自己沒考好的原因等,然后總結面對這次考試失敗該怎么做??此圃诮鉀Q學生的生活問題,實際已經(jīng)將思想政治教學的內(nèi)容融入其中,不僅告訴了學生什么是挫折,還幫助學生分析了挫折對人生的影響,最后給學生提出了應對挫折的建議,讓學生在挫折面前能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
總之,將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教學的知識點,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的印象,能夠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學更積極,能夠在教學中與其他同學及老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對生活有了更高的理解能力,使其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能夠做出正確的、準確的判斷。思想政治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是思想政治教學的進步,極大的促進了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二、結合教學要求將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接受的效果不是很好,這就是因為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脫節(jié),學生無法理解他們的前輩或教育研究者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思想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將教學的內(nèi)容生活化能夠降低思想政治知識點的難度,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第一,走進學生,了解學生。例如,《笑對生活》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就是學習、考試,以及簡單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那么我們教學的內(nèi)容可以盡量的向這方面靠攏,談到挫折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考試失敗,被同學或老師誤解等等,一些在大人的眼中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卻是學生認為的“重要事”,這些事對學生造成的傷害或影響甚至是無法想象的。例如,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自卑、抑郁,有的甚至想到了輕生,這些就是他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所要面對的挫折。因此,教學中,老師要盡可能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再用思想政治相關的理論分析問題,使學生將問題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老師要“接地氣”,要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例如,《成長在社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從網(wǎng)上扒一些資料。但有的資料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學生不能理解和接受。例如,解放前,我國人民的生活很困難,吃樹皮草根?,F(xiàn)在我們的生活多好啊。解放前,學生對那個時代的生活不是關心,不能理解。教學中老師可以說說自己小時候。講講你小時候的零食、講講風扇、再講講自己父輩的納涼工具扇子等,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就會主動的拿老師小時候和自己小時候或現(xiàn)在作比較,在比較中他們就能感受到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又如,在該章節(jié)“學會親近社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一些反面的、正面的素材,也可以從身邊的“故事”中尋找一些素材。如課桌是學校的公共設施,有的學生在課桌上胡亂刻畫,針對學生這種行為可以展開討論,再將其擴展為對公共場合的一些設施的不當行為,例如在公園吃瓜子,瓜子皮亂丟;在風景區(qū)刻字留名等,這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通過這些例子讓學生明白社會就是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交流,從而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和社會的關系,進而能夠關心社會,積極的參與社會。而不是做“看客”、做“隱居者”。
第三,用思想政治理論分析社會事件,這也是將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的一種手段。例如,在“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的教學中,讓學生列舉事例、提出問題,老師用比較“專業(yè)的政治術語”進行解答,這樣就很自然的將思想政治知識融入了事例當中,使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同時又能夠對生活化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分析,進而折射出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知識點、核心內(nèi)容等,學生在學與體驗中接受知識,其學習效果會非常好。
三、課堂教學中塑造生活情景
課堂教學中塑造生活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并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例如《成長在社會》教學中,利用三張圖片,分別是扇子、風扇和空調(diào),讓學生們上來選擇一張圖片,演繹那個時代的特色。老師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爺爺、奶奶輩的生活還是了解的,通過這種表演的形式再現(xiàn)不同時代的生活狀態(tài),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社會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又如,《笑對人生》教學中,也可以用多媒體、表演等形式來塑造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回憶和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及所做出的行為,從而使他們自覺地探索“如何笑對人生”。再如,《做守法公民》教學中,老師塑造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在練習跆拳道的時候大喊:“……殺人了,快報警……”其實是教練為他做壓腿訓練他疼痛難忍。這個場景逗得同學們很開心,但同時大家也想到了:小小年紀就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整堂課學生上的非常開心,他們踴躍參與,勇敢發(fā)言,事實證明這堂課很成功,學生對該章節(jié)的知識記憶非常的深刻。
以上事例說明,合理的塑造生活場景,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大意義。同時,老師也要注意到情景塑造與教學內(nèi)容、學生生活的貼近性,以便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情景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思考,將知識與實踐融合起來,這樣能夠更全面的理解知識、更牢固的記憶知識。
總之,構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學一定要在生活中思考思想政治教學,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尋找真實的生活,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研究。并能營造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在討論和師生交流中學習知識,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雪飛.思想政治顆生活化教學途徑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1):30-30
[2]孫國偉.讓教育回到原點——談教學生活化的幾大轉變[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下旬,2015(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