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恩教育應該從幼兒園做起,那么如何在家園合作背景下,尋找到適宜的開展和實施感恩教育的途徑呢?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shè)鮮明的環(huán)境,結(jié)合“感恩”特色主題教育,以親子活動、主題節(jié)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抓手,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情懷。
關(guān)鍵詞:感恩教育;環(huán)境;親子活動;主題節(jié)日
感恩是人生的大智慧,是一種健康積極的處世哲學,懂得感恩,就知道正確的回饋幫助過自己的人,進而回報社會。感恩的心應該從小孕育,感恩的心態(tài)應該從小樹立。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shè)鮮明的環(huán)境,結(jié)合“感恩”特色主題教育,以親子活動、主題節(jié)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抓手,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情懷。
一、 特色環(huán)境與特色區(qū)域
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幼兒園教育生活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它不僅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一定的潛移默化,在感恩教育實施過程中更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quán)。
1. 特色環(huán)境:一個大廳、一段樓道、一條走廊,都是感恩教育的必爭之地。大廳里展示著“十佳感恩之星”的照片。一個親吻媽媽的畫面;一個給爺爺捶背的舉動;亦或是幫家人勞動后的喜悅……這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間都會在耳聞目染中感動其他孩子,不知不覺中成為他們的榜樣,“感恩”的行動自然也會一個接一個地傳遞開來。我們的樓道里是用繪本裝飾的特色感恩墻,《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感恩真好》一個個繪本故事,看似隨意的羅列在墻面上,卻讓孩子們在上上下下的走動中隨時去發(fā)現(xiàn)愛和感受愛。我們的走廊環(huán)境也處處體現(xiàn)著感恩元素???,墻面上貼滿了孩子們自己親手畫的畫和制作的祝??ㄆ?。感恩無處不在,感恩就要行動!
2. 特色區(qū)域:班級中,我們設(shè)置充滿溫馨和愛的特色感恩區(qū)。在這里,有感恩繪本供孩子們翻閱、講述;在這里,有《感恩故事集》供孩子們學習、分享;在這里,有彩紙、剪刀、彩泥、絲帶等豐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材料,供孩子們自己制作小禮物送給愛的人?!皩谟浾摺笔前嗉墶案卸髑閳蟆钡氖占吆驼险?,小“記者們”會把游戲過程中看到的感動瞬間或者孩子們幫助他人的舉動記錄下來,結(jié)合家長共同收集來的感恩事例、感動話語、感恩照片……在老師的幫助下,定期編制屬于自己班級的《感恩之星》。
二、 主題特色與特色主題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實施教育教學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從挖掘現(xiàn)有主題中的感恩元素到嘗試建立園本基礎(chǔ)上的感恩特色課程,我們走出一條不平凡的探索之路。
1. 挖掘主題活動中的感恩元素。在平時的課程安排上,我們會更多地把有關(guān)“感恩”的內(nèi)容安排在其中,也會在必要的時候增加延伸環(huán)節(jié),更多地突出“感恩”的主題。例如,在中班主題《我長大了》中,有一節(jié)社會活動課題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課上我們通過與幼兒談談家人、為家人畫像、給家人唱歌等形式,讓孩子產(chǎn)生主動關(guān)心家人、體會家人辛苦的情感。課后通過有意識的設(shè)計延伸活動《我為家人做件事》,讓孩子們回到家中,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疊衣服、洗腳、擺碗筷等,以此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也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產(chǎn)生家庭的責任感。
2. 嘗試建立園本基礎(chǔ)的特色課程。有了豐富教學積累和實踐經(jīng)驗后,我們又系統(tǒng)的收集并篩選出適合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最后嘗試建立園本基礎(chǔ)的“感恩”特色課程。用科研的力量武裝自己,在不斷的研究和積累中,我們又嘗試編寫“感恩”特色教材集《七彩石》,收錄教案、論文、個案研究以及課題研究等感恩特色案例,相信這些都會是我們研究感恩教育在幼兒園開展和實施過程中的“瑰寶”。
三、 系列活動與親子互動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感恩教育,我們嘗試把家長請進來,舉行一系列的親子活動。親子活動不僅能給親子間帶來快樂,親子間的親密互動更是激發(fā)孩子感恩家人的一個絕佳時機。
好玩又激烈的“親子運動會”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了身體,培養(yǎng)了競技精神和集體榮譽,同時也增進了家人間彼此的情感;“慶國慶,畫長卷”親子繪畫活動中,孩子們和爸爸媽媽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了祖國的朝氣蓬勃:鮮艷的五星紅旗,莊嚴的天安門……這便是我們對祖國母親愛的表達;“感恩黃絲帶”親子閱讀活動,不僅為孩子和父母的溝通搭建了平臺,也讓他們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共同成長,同時還把書中觸動心靈的感恩話語記錄在黃絲帶上,把美好的祝福送給遠方的親人朋友……類似的親子活動還有很多,如親子共度中秋佳節(jié)、親子感恩繪本制作、親子環(huán)保時裝秀等,這些活動都能讓孩子們在親子互動中更好的萌發(fā)“感恩”情懷,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四、 主題節(jié)日與社會實踐
感恩不僅僅止步于校園,還要面向社會這一大集體。結(jié)合課程的內(nèi)容,我們安排孩子們走出校園。每次特殊的節(jié)日也是我們又一次傳遞愛的時刻。每年的“三八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重陽節(jié)”……都是我們開展感恩教育不可錯失的良機。對于心理發(fā)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特征的幼兒來說,單純的口頭教育是很難接受的,我們以這些主題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專門的集體感恩活動,更能讓幼兒在一個大的氛圍中理解“感恩”、學會“感恩”。
剛剛結(jié)束的“三八婦女節(jié)”感恩母愛系列活動,我們收集了巧手媽媽們制作的手工作品進行展示,讓孩子們感受了媽媽的心靈手巧;還舉行了“廚藝大賽”,讓孩子們做媽媽們的小幫手,感受媽媽的勤勞;組織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感謝媽媽:給媽媽送花;給媽媽捶捶背;給她們獻上動人的歌聲;為她們制作最有意思的禮物;用最大的熱情去擁抱、親吻媽媽,讓孩子們懂得以真誠的情感、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愛媽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每年一次的“感恩宣傳周”,我們向孩子們傳遞感恩的由來、感恩的意義,“母雞護蛋”“義賣”“手語示愛”等一個個主題鮮明的活動,讓他們心中“感恩的種子”慢慢萌芽。
“重陽節(jié)”到來,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孩子們來到了社區(qū),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為那里的爺爺奶奶送去節(jié)日的祝福,一句句暖心的話語、一個個貼心的舉動、一塊塊插著紅旗的重陽糕,都讓老人們高興得合不攏嘴。整個活動其樂融融,不僅讓老人感受到了溫暖,也讓孩子們懂得關(guān)愛老人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一種責任,也會讓自己變得快樂。
不管是主題節(jié)日活動還是社會實踐活動,都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孩子們,讓他們變得更懂“感恩”、更加溫暖、也更加美好。
孩子是一塊純凈的土壤,你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我們相信,通過一系列浸潤式的教育,孩子們終將開出最美的“感恩”之花。
作者簡介:
俞婭,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石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