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視域下中西文化跨文化交互性探究

      2018-08-23 05:42邢艷莉
      求知導刊 2018年10期
      關鍵詞:視域跨文化交際一帶一路

      邢艷莉

      摘 要: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間的交互性不僅意味著對異域文化的吸納,同時承載著對本土文化的傳播。英語作為國際交流中最為通用的語言媒介,在多國的官方事務、教育、信息、文化等活動中必不可少。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認知缺失的問題比較嚴重,“重英語,輕漢語”的普遍現(xiàn)象造成學生中國本土文化的盲區(qū),打破和影響了異域文化間的平衡性和交互性。文章旨在基于跨文化交際理論,在“一帶一路”視域下將英語學習者如何更好地將中國文化傳播的策略進行研究,打破傳統(tǒng)的以吸納英美文化為主導背景的單一目的語文化的跨文化交際現(xiàn)狀,遵循跨文化雙向、對等交互式交際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母語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視域;跨文化交際;文化交互性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一、“一帶一路”視域的含義與實施

      “一帶一路”視域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中國旨在通過互學互鑒、互通互聯(lián),發(fā)揮不同經(jīng)濟體的比較優(yōu)勢,整合中國地緣政治與經(jīng)濟利益,實現(xiàn)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共同發(fā)展、互利互贏的戰(zhàn)略構想,其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從文化交流層面而言,“一帶一路”視域的提出是對于古老文化交流的當代延續(xù),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廣闊舞臺。它不僅使沿線國家的文化加強了互通互進,增進了優(yōu)勢互補,更能使東方文化傳遞到廣泛的國際世界中,使沿線友國可以通過文化交流平臺,達成團結一致、共同發(fā)展的時代共識。這不僅有利于我國開展對外傳播,擴大自身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影響力,使世界全方位地了解真實的中國,而且也為我國展示國家形象、爭奪國際話語權提供了重要平臺。

      “一帶一路”視域構想的成功需要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浸潤與推動。異域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需要借助語言作為媒介。語言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可窺見這個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tài);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人類文明需要借助語言和文字來記載和傳承。語言是人們了解一個民族或國家文化的窗口,文化的輸出必須借助一定的語言來實現(xiàn)。英語作為國際交流中最為通用的語言,在多國的官方事務、教育、信息、文化和其他活動中都必不可少。張紅玲(2012)指出,外語教育具有雙重目標,一是語言文學目標,二是社會人文目標。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外語的社會人文教育特指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群體以及不同文化成員互相交換信息、相互溝通、共同建構意義和身份的過程。跨文化交際是一種雙向、對等的交互式交流,它意味著對異域文化的吸納,同時也承載著對本土文化的傳播。國內(nèi)外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視角論證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性,其本質(zhì)內(nèi)容包含四個層次:一,熟悉、了解外國文化知識;二,理解外國文化中的價值觀;三,正確評價中外文化的差異;四,靈活克服文化差異引起的交際障礙。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研究中,多數(shù)學者注重強調(diào)對異域文化吸納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策略的研究。

      但是隨著中國經(jīng)濟迅速崛起并在世界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多個領域內(nèi)擁有話語權的今天,只強調(diào)對異域文化的了解和認知顯然是不夠的。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禮儀之邦文明于世界,其語言、文化、文字、禮節(jié),乃至思想都是民族文化傳播的原動力。解決民族文化歷史的傳播問題,于世界眼光來看,將會進一步樹立有文明、有文化教育素養(yǎng)的國家形象?!耙粠б宦贰币曈虿渴鹬荚诮栌霉糯z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和平、積極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jīng)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體。作為在國際舞臺上交際主體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更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得以重視和推廣。

      二、 跨文化外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培養(yǎng)策略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促進跨文化學習的教育過程,旨在通過培養(yǎng)認知、情感、行為能力來實現(xiàn)人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有效交流?!霸谀康恼Z的學習過程中,目的語與母語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鑒賞能力相互促進;學習者自身的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高一虹,2002)?,F(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明顯的中西方文化失衡的現(xiàn)象,因此,跨文化外語教學框架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應該強調(diào)不同文化人群進行溝通交流的外延型能力,而且更應該把學習者對母語與母語文化的關聯(lián)和內(nèi)省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樹立本族文化自覺和自我身份認同意識

      20世紀90年代文學評論家們開始批判西方文學思想的入侵及中國古代文學思想的流失,培養(yǎng)中國學生本族文化自覺性和自我身份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本族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對其文化的來歷、形成過程、特色和發(fā)展趨勢有自知之明(費孝通,2003)。自我身份意識是指交際者對自身社會地位、社會角色、社會義務和責任以及人際關系的認識。自我身份認同有助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中做到理智客觀、從容不迫,這對于我國大學生的跨文化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它能極大地鼓勵中國學生對中國文化保持本我、自我、超我的清晰認識,有效抑制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的“中國文化失語癥”,進一步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當代許多英語學習者,甚至包含一些英文水平較高的青年學者,在與西方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無法非常清晰、明確地表達母語文化,顯示不出來文化古國的學者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yǎng)和獨立的文化風范。

      年輕一代在與西方人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對西方文化知識相當了解,毫不費力地與其談論外國文化,可當有要求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時卻“捉襟見肘”,心欲言而口不達。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自身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不知如何用英語去表達母語文化。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在于長期的英語教育過程中,單方面注重目的語文化導入,忽視母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過分強調(diào)英美文化學習而忽視中國文化輸入;突出外語學習的意義和影響,忽視母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跨文化交際中,過分強調(diào)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沖突,而忽視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滲透和融合。我們學習英語時不僅要懂得如何與外國人用英語成功交際,了解和學習研究多樣的異域文化,更要注重學習用英語準確表達中國事物的相關概念,進而介紹和傳播本國文化,在相互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本國文化。打破僅關注目的語國家文化的理念,強調(diào)認識本國文化和文化的多元性、動態(tài)性、平等性,以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學習豐富多彩的世界各國文化。

      2.調(diào)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活動內(nèi)容

      目前多數(shù)高校所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多以介紹和了解目的語文化為主,缺乏母語文化的引入,單一的教學資源無法滿足學生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對比研究,限制了學生的文化視野,阻礙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根據(jù)所使用的教材內(nèi)容,適當選擇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原文閱讀和視聽說資料來充實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設計既能習得英語知識和技能,又能豐富和充實學生對中西不同文化的認知。比如在課文閱讀方面,適當摘選一些描述中國文化的英語原文文章,內(nèi)容可涉及社會、文化、藝術、歷史等,也可引入一些中國經(jīng)典文學的優(yōu)秀英譯本,使學生了解并熟悉母語文化的英譯表述。在視聽說資料的選用上,可以引用一些關于中國民族文化的英文介紹;增加介紹中國新聞的英文音視頻短片;再以學生回答問題或復述的方式增強語言輸出能力,提高學生母語文化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對異國文化和本土文化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與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兩種文化所承載的不同價值觀,鼓勵學生將中西文化差異置于一定語境下進行分析、討論。這種跨文化培訓方式將傳授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融合在一起,擺脫以往將文化教學的重點放在目的語文化的單一方面,把母語文化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文化教學內(nèi)容,以互動的方式與目的語文化接觸,在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加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認知,提高自我文化意識、文化認同感,提高跨文化敏感度。

      三、結語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本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然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外來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入我國,影響著年輕一代對不同文化的認知和態(tài)度,使得我國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本土文化要想實現(xiàn)全球化的目標需要借助英語這一語言工具來協(xié)助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而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人才,基于跨文化交際的交互性原則,實現(xiàn)中西文化的雙向、對等的交流,才是傳播、發(fā)揚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才能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參考文獻:

      [1]蔣洪新.戛戛獨造 融通中西——管窺張隆溪先生的中西文化研究[J].中國比較文學,2013(1):113-122.

      [2]李景林,牟紅芳.中道──“周文”所顯現(xiàn)的上古倫理精神──中西文化研究系列之一[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5):27-34.

      [3]葉 朗.中西文化研究的兩個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5):10-12.

      [4]費孝通.文化自覺的思想來源與現(xiàn)實意義[J].文史哲,2003.

      [5]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6]宋 莉.跨文化交際法中國英語教學模式探析[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

      [7]齊 瑾.從中西文化差異看當代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

      [8]姜希星.從中西文化差異看跨文化教育[J].石家莊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70-73.

      [9]薛紅果.從中西文化差異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72-75.

      [10]楊玉榮.從中西文化差異探討中國和合文化[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版),2007(2):113-114.

      [11]李 成.從中西文化差異層面分析當前學生價值取向變遷的新特點[J].教書育人,2008(6):65-66.

      [12]左 健.從中西文化差異談大學英語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7).

      [13]史 煜.從中西文化差異談“中國英語”[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08(5):137-138.

      [14]魏家海,曾 玲.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兩重性與跨文化交際[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1).

      [15]蘭 英.中西文化的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引進與咨詢,2006(4).

      猜你喜歡
      視域跨文化交際一帶一路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tǒng)編初中教材為例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單擺”一節(jié)的教學思考
      高考開放性試題視域下的初中歷史論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數(shù)除法計算教學策略
      創(chuàng)新意識下日語專業(yè)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跨文化交際中的“入鄉(xiāng)隨俗”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及解決策略
      蓬安县| 沐川县| 怀远县| 永靖县| 东源县| 青州市| 合肥市| 上思县| 宁乡县| 忻州市| 洛扎县| 临城县| 灵寿县| 桑植县| 汝阳县| 保山市| 双柏县| 平山县| 清河县| 九江县| 嘉峪关市| 通榆县| 五家渠市| 安丘市| 宜君县| 孟村| 行唐县| 平度市| 门源| 常州市| 综艺| 黔南| 蒙山县| 吴桥县| 清水河县| 家居| 东阿县| 延边| 屏东县| 乌兰浩特市|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