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琳
【摘要】為了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否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鍵學科,近年來備受關注。本文將通過對小學語文現階段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課堂提問的必要性及解決辦法做出相應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的必要性
課堂提問的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也屬于新起的教學方法,相對比從古到今的課堂上,永遠只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奇談,而學生只是枯燥地聽講記錄來說,已經是一項突破和進步。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使整個教學更加具有邏輯性和整體性,學生在參與整個課堂的過程中也增強了自身的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避免了學生上課容易溜號走神的現象。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課堂提問的教學方法是很必要的。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縮小,更能夠使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思維方式不夠多元化
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內容時,有些教師的思維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設計的形式過于單一,多數情況下為了提問而提問,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課堂氛圍乏味枯燥,漸漸失去興趣。該現象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偏科”,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因此,對于提問的內容是否高效、有趣甚至實用,部分教師思考得不夠深入,這抑制了整個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教師的教學技巧過于形式化
部分教師在設計提問時,過多地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提問的技巧上,從而忽視了問題的設置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掌握程度。有的教師,內容的設計只對班級中一部分好學生有效,不能做到全員參與思考,作為教師,不應當存在“遺忘的角落”。
(三)教師的高效概念不夠強化
設置有效性實施的課堂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重難點,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及思想內涵。部分教師卻將提問由簡單化變得復雜化,反而本末倒置,學習成效不高。
三、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中華民族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站在傳播中華千年文化領跑線上的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必須終身秉承學習的理念,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知識內涵。不論是在文化層面還是教學技巧和方法上,都應堅持多學習、多交流,進而使自己的教學思維更加多元化、具有豐富性。
(二)精心設置課堂提問的方式
首先,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教師心中應當明白,提問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因此設計的提問內容,必須能夠激發(fā)所有學生的思考而不是只對好學生有效。但每個班級的學生必定存在知識水平和能力上的差異,這也是教師設計提問的依據,提問內容也要有所側重。
其次,教師可變化提問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直接提問、直接回答的方式,這種方式學生容易回答問題,但同樣也容易覺得無聊枯燥,缺乏挑戰(zhàn)性。建議教師可以從側面入手,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思考,一步步由學生自己找出問題,自己解答問題。這樣提問的好處,不僅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學生也會得到很好的成就感,從而對該學科產生興趣。另外,學生通過思考去解答問題,對于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更加扎實,不易忘記。
教師除了通過側面引導的方式提問外,還可以從反方向入手。給出學生矛盾點,讓學生從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的矛盾出發(fā)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比如一項大的歷史實踐中,某位關鍵性人物如果沒有那樣做,事情又會變得如何?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三)認真構思課堂提問的內容
小學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起步點,更關系到學生以后整個生活的基礎。小學語文鍛煉孩子們的不僅是背古詩學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這對于學生以后學習其他學科做題審題,甚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認真思考每一個教學步驟,做到有效的實施提問。另外,在構思課堂提問的內容前,首先要清晰地了解本課內容中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重點在哪里。通過對重點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找到理解文章的關鍵所在。
(四)解決難點
所謂難點,也是學生最容易產生的疑點。通過課堂上的有效性提問,幫助學生解決不易理解的難點,學生在課后的復習中也會更輕松,從而進行有效性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一門影響深遠的學科,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能否得到有效性的實施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來說尤為關鍵。教學的有效性是學科的生命力,教師通過提高自身素養(yǎng),認真構思提問內容,并在此過程中能夠做到與學生具體情況相結合,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提問,使得整個課堂迸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做到文本的有機結合,使語文學習有效、有趣、有深度。
參考文獻
[1]白麗波.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3).
[2]張麗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11).
[3]劉曉峰.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新課程學習(下),2011(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