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摘要】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內(nèi)容,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
件,它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影響學生一輩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想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師者,教書育人,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尤其是沒當班主任的老師怎樣既教書又育人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這是最應該思考的問題。語文學科文道結(jié)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在開展思想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同時語文的學科特點又決定了語文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直露的、抽象的,而是含蓄的、潛移默化的。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思想教育。那么,在教學中又該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呢?僅就自己的教學體會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感悟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作為語文教師,有很多美文教學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尤其是古詩文教學,初中階段的古詩文無論是文學成就還是思想意義都是古文學的經(jīng)典,很適合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比如教《行路難》時,通過感悟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寫作背景分析此句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學習《觀滄?!窌r就結(jié)合《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事跡以及對其人的評價,來感悟他作品中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進而來培養(yǎng)學生的壯志雄心。在教《與朱元思書》時,通過品讀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操。在對這些作品的講解分析中,提問思考,引導學生深刻感悟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與操守,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趣。不自覺中思想教育便在語文課中“潤物細無聲”了。
二、創(chuàng)設(shè)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中,語文老師設(shè)置恰當?shù)囊饩硜硪饘W生的共鳴,進行思想教育。
如教《背影》一文時,我從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一段入手,配上音樂朗誦,一下子就把孩子帶入到了濃濃的親情氛圍中去了。孩子很感動,然后導入新課,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達的那種父子摯愛情深的濃濃親情。使學生透過“父親”那“蹣跚地穿過鐵道”、艱難地 “爬上月臺”去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親為兒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舐犢之情;讓學生從兒子那“晶瑩的淚光”中,深刻領(lǐng)會兒子對父親那顆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初步領(lǐng)會兒女應心存孝心。接著我又讓學生搜索表達父愛或母愛的詩文進行朗誦。孩子朗誦得聲情并茂且感情真摯!在學生讀其文、明其理后,我又讓學生以“自己與父母”為話題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進行口頭作文交流。這不僅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父母的眷戀、感恩之情,讓思想教育在語文課堂上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誦讀經(jīng)典,凈化學生的心靈
誦讀經(jīng)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情操陶冶、一種思想深化,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除了教材中的經(jīng)典作品,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更不可忽視,比如《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這些經(jīng)典,大多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禮儀、指導學生做人。古人云:“人無禮者不生,事無禮者不成,國無禮不寧?!敝笇W生誦讀這些經(jīng)典,不但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加知識的積累,深切感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更能幫助生充分體驗和領(lǐng)會我們民族的精髓與靈魂!從而使思想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
四、深入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列寧曾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比绾问箤W生樹立“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這個堅定的信念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課外閱讀的課文,具有豐富的思想、優(yōu)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對學生有極大的感染力,是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特別是不少歌頌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革命英雄、先進人物的文章,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等,更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精品,我們應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思想素質(zhì)和語文素質(zhì)兩方面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的《黃河頌》這篇文章時,配樂《黃河大合唱》,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現(xiàn)代國情(如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zhàn)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的愛國主義情操,并告訴學生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侮,我們?nèi)匀灰渣S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如教《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告訴學生:“石拱橋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shù)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庇眠@些我國建筑史上獨樹一幟的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學習、生活、工作不可缺的好幫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教授學生獲得語文知識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在學習、接受語文知識的同時,心靈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全面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孔志.思想教育滲透的“點”“時”“度”[J].小學教學參考, 1998(9).
[2] 李元功.語文教學藝術(shù)與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