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立 張潔
【摘 要】在多元化時代的中小學教學中,由于微型課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考察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常用于教師培訓、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教師招聘等。而微型課的講授,能夠讓教師更加關注教學,把“教好課、育好人”落到實處。在學科教學的應用中,進行教育技術背景下的微型課實踐研究,就是要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相結合,引領教師講好微型課。
【關鍵詞】小學;教育技術;微型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05-0181-02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微”概念在各個領域逐漸發(fā)展起來,微課堂、微教案、微視頻、微課例等叫法各異的微概念。在當前小學教育中,“微型課”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
一、微型課的概念
微型課,顧名思義,就是比正常課時間長度短、教學容量小的課。微型課上課時間短,一般只有20分鐘,其中15分鐘用于上課,5分鐘用于答辯評委的現場提問;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jié)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教學形式簡單,一般沒有學生,只是面對評委授課;教學性質上,具有甄別評估功能。微型課現場抽取課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1小時)現場備課,現場授課。微型課屬于“經濟實用”型課,它對教學場地、教學對象、教學設施等要求不多,能夠在有限的簡短時間內,對眾多人員的教學能力分別作出甄別與評估,為教師招聘、資格認定、能力評估等工作提供較為快捷實用的可靠依據。
二、小學教學中微型課的注意事項與流程
(一)微型課的注意事項
微型課和常規(guī)課教學是一樣的,課堂上也應展示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把握課堂時間,微型課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一般是在10-20分鐘,課堂上一般只面對評委授課,并沒有學生參與。
第二,微型課的具體授課過程和常規(guī)課堂基本上相同,也是需要老師在講臺上展示預設的教學內容,包括課堂上設置的問題、采取的教學方式、安排的課堂活動等細節(jié)都要呈現。
第三,教師要明確微型課上沒有學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假設學生已經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進行下一步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生答疑解惑的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假設學生已經回答過,教師可以繼續(xù)展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微型課的教學流程
微型課雖然時間較短,但其對教學的完整性是較高的,在本質上與“說課”殊途同歸,如從教學整體來說,微型課也包含說課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分別為課題導入、新課講授、課堂總結和升華延伸。我校在長期的實踐研究中,結合學校特色確立了“4221”課堂模式——即“引探、自探、展探、延探”主體探究式課堂的模式,老師做到少講精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將其與微型課的操作過程進行有機的整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小學語文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為例:
引探——情景導入,揭示課題:同學們離開過自己的媽媽嗎?(上學的時候、去外婆家的時候、媽媽出差的時候),生活中我們基本上都會和媽媽在一起,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沒有和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小朋友”,為什么它們沒有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呢,這就需要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了。教師通過ppt展示青蛙和小蝌蚪,哦,原來是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那最后找到了嗎?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引探即引出本課學習主題,明確學習目標。老師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較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揭示了課題。)
自探——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同學們,讀完課文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板書將小蝌蚪身體的變化過程寫出來,學生說,老師寫。)
(設計意圖:自探即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思考后全班談論交流,老師進行點撥總結。)
展探——精讀課文,深入理解:我們再來讀課文,看看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什么樣?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得出:原來小蝌蚪的媽媽就是大青蛙啊,它們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呢?學生匯報,老師引導。
(設計意圖:展探即小組成員將自己完成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講解。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或修改,老師進行適當點撥。)
延探——總結全文,升華拓展:剛上課的時候老師說小蝌蚪沒有和它們的媽媽生活在一起,所以它們要自己找媽媽(找媽媽的過程很艱難)。其實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引導學生要堅強樂觀)
(設計意圖:延探即在課堂結束之時設置“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以致用。)
三、如何上好微型課
教學內容集中、教學時間短、教學形式單一是微型課重要的特點,和平時40分鐘左右的傳統(tǒng)課堂相比,微型課的教學內容都是梳理優(yōu)化過的,涵蓋的知識點詳細,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就能清晰透徹的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注重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知識點的合理優(yōu)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適當的應用板書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透徹的講解知識點,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所學的新知識,真正領悟課堂重點。
(一)課堂上圍繞文章主題開展教學
迅速切入課堂主題是微型課必須要遵守的教學任務,課堂上教師可以引用之前學過的知識,或者是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知識點引入課題,不同的年級要不同對待。
(二)課堂上突出重點內容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盡量用一條線索突出文章重點內容。整節(jié)課堂圍繞中心思想去講解剖析。教師要積極引導,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
(三)課堂上適當的采用板書教學
由于微型課時間有限,教師要把握板書的量,不要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對于重點難點知識,可以寫板書,容易理解的可以提前寫在紙板上,授課過程中以掛圖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這樣就可以把控課堂時間。
(四)教師授課要得體到位
微型課由于沒有學生,評委對教師的關注較高。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的同時,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活躍課堂氛圍,應簡單明了,準確無誤的傳授知識。
(五)課程結束后要快速做總結
微型課結束后,要用1到2分鐘的時間對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教師要明確微型課在于精的要點,在總結課堂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科學方法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