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華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本課程是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與長遠發(fā)展、力求理論知識與生活密切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根植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將政治理論的觀點闡述寓于社會生活中的主題中,讓學生在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為此,生活化教學成為高中政治課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將生活融入課堂導入中、學習探究中、教學評價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高效政治課堂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生活化;應用策略
在“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雖然教師改變了以往“滿堂灌”的教學,逐步地意識到學生課堂參與的重要性,但對學生生活的切實體驗、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比較淡化,導致課堂討論缺乏生機與活力,教學實效差,沒有真正的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構建學生知識與生活現象、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生活實踐能力與生活經驗累積,從而達到增強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一、生活化導入,激發(fā)學生求知主動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材超越兒童經驗和理解能力,怎么辦呢?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到達預期目標的活動或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币虼耍瑢⑸钊谟诟咧姓握n堂教學的第一步,就是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觀察與體會生活現象、思考生活問題、領悟生活哲理。
例如,在教學《價格變動的影響》一課時,我結合當前學生比較關心的豬肉價格頻頻上漲的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組織學生去商場、超市、菜場去了解大米和豬肉的價格,讓學生理解價格變動時,會引起消費者對日用必須消費品和非日用必須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請學生分組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的調查結果,當大米與豬肉的價格上漲時,人們對于大米和豬肉的需求量;當大米與豬肉的價格下跌時,人們對于大米與豬肉的需求量又是怎么樣的呢?通過學生的展示、師生的互動討論,學生了解到當大米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消費者對于大米的需求量不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而當豬肉的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消費者對于豬肉的需求量會明顯的下降或上升。這樣通過生活調查,課堂展示,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新知學習的生活情境,而且能為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搭建了一座橋梁,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牢牢記住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二、生活化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動手實踐來獲得知識與技能,不僅有利于增強師生、生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生活是開放、動態(tài)的、豐富多彩的,所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應該是開放的且富有生活氣息的。將生活融于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在生活化嘗試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獲得個人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最廣泛的民主實踐”一課時,我設計了以“我的社區(qū)我做主”的實踐探究活動。社區(qū)居委會是民主實踐開展比較廣泛的地方,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究增強參與基層民主自治的責任感。在探究活動中,我首先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小組,第一小組以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形式參與到社區(qū)的民主實踐管理中,第二小組主要負責向居委會建議建言,第三小組參與民主管理的方式,是通過參與居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具體探究方案如下:
第一步,通過采集居委會各方面消息,確定學生民主實踐探究活動的目標,并發(fā)現合理解決的問題。比如,學生通過廣泛收集信息和觀察之后,居委會存在這樣幾樣亟待合理解決的問題:廣場舞擾民問題、小區(qū)道路被占用問題、垃圾隨意傾倒問題等。經過小組成員的討論與一致決定民主實踐目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與交流,他們將目光聚焦在“廣場舞的擾民問題”上,廣場舞作為我國經濟騰飛后產生的一種新興的全民健身娛樂項目,但由于目前從小區(qū)建設的角度來說,沒有為廣場舞預留場地,再加之跳廣場舞的人們在行使自身權利的同時,卻忽視了對他人權益的保護,從而導致廣場舞的大媽們與附近居住居民之間的矛盾日益惡化。那么作為社區(qū)居委會該如何有效的解決的這個問題呢?第二步,組織本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積極設計民主實踐探究活動的可行性方案,并從多個方案中選擇最佳的方案進行實踐。比如,給廣場舞愛好者發(fā)放《致廣場舞愛好者的一封信》,對他們進行耐心的勸說與引導等等。最后小組完成實踐活動報告,課堂小組匯報成果。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感受生活與體驗生活中增強對民主實踐的理解。
三、生活化評價,促進全面學生發(fā)展
在高考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定位在考試成績上,通常會通過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這些顯性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镀胀ǜ咧姓握n程標準》強調:“教師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機制?!苯虒W評價對學生、教師及課堂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將生活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同樣也需要建立生活化的教學評價機制。首先,將學生的課程成績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表現結合起來,不僅要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還要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情況、社會生活實踐表現等,既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課堂表現,同時也關注學生的課外表現,并通過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全面的界定,以便教師更好的針對每個學生制定培養(yǎng)目標,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其次,以發(fā)展的觀點看待班級中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捕捉學生的日常生活點滴,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迅速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形成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人生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最后,采取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或表揚,或指出不足,讓學生能多方面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改變自己。
四、結束語
葉瀾教授認為:“只有將知識變成活的、有生命的,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與熱情。”將生活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能更好地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習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習的知識更加豐富,使得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得以實現,真正落實了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教師應努力尋找政治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銜接點,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走進生活,從而促進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孫明輝. 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初探[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8(8).
[2]張井輝.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探析[J]. 文理導航, 2018(10).
[3]陳利. 關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理性思考[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