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卉
摘要:本文以165名高中聾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編的聾校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卷進行調查,對突出問題、性別和年級等要素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出聾校高中學生在實施途徑、異性交往、人際適應等10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凸顯,在學習適應、生活適應、人際適應、發(fā)展意向和自我調控等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自我認識、異性交往、生活適應、人際適應、興趣特長、自我調控和學習策略等7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關鍵詞: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差異需求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是以心理教師為開發(fā)主體,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完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載體。筆者所在高中的學生群體是聽力障礙學生,他們有著特殊的心理特點和需求。本文旨在通過對聾校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學生對心理健康輔導課的主題需求,為聾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提供依據。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聾校高中預科、高一、高二年級共12個班的學生,實發(fā)問卷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65份。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編的“聾校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結合學生的開放性問題征集、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非結構化訪談,以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對問題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后編制成問卷,經檢驗,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較高。
3.施測方法
由學校心理教師擔任主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施測。
4.數據處理
使用SPSS18.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
1.最為凸顯的問題
根據前期師生訪談和開放性問題征集的結果,將“心理健康狀況”分為分別自我意識、人際關系、學會學習、生涯規(guī)劃、適應和情緒管理等六大模塊,設置了19個維度,各維度的均值見表1(按降序排列)。
由表1可見,實施途徑、異性交往、人際適應、學習動機、同伴關系、自我體驗、學習策略、自我調控、發(fā)展意向、自我認識、生活適應等10個維度存在的問題最為凸顯,其中“生涯規(guī)劃”模塊中的“實施途徑”維度位列第一,可能與聾生聽力缺失、對未來感到迷茫、迫切希望自我實現有關;“人際關系”模塊中的“異性交往”維度位列第二,可能與高中聾生入學年齡普遍偏大、生理發(fā)育水平與認知發(fā)展水平不平衡有關;“適應模塊”中的“人際適應”維度排在第三位,可能與聾生交流較被動、手語表意不同而經常造成誤會有關。
2.性別在各維度的差異
由表2可見,性別在學習適應、生活適應、人際適應、發(fā)展意向和自我調控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學習適應、生活適應、人際適應方面的分值明顯高于男生,男生在發(fā)展意向和自我調控方面的分值明顯高于女生。
3.年級在各維度的差異
由表3可見,年級在自我認識、異性交往、生活適應、人際適應、興趣特長、自我調控和學習策略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過事后兩兩比較,結果顯示:自我認識是預科>高一和高二,說明預科的自我認識問題大于高一和高二年級;異性交往是高一>預科>高二,表明高一的異性交往問題最大,其次是預科,而高二年級的異性交往問題最小;生活適應是預科>高一>高二,說明預科的生活適應問題最大,其次是高一,而高二年級的生活適應問題最小;人際適應、自我調控是高二>預科和高一,說明高二年級的人際適應和自我調控問題大于預科和高一年級;興趣特長和學習策略是高二>高一,說明高二年級的興趣特長和學習策略問題大于高一年級。
三、結論與思考
1.堅持目標導向
調查發(fā)現,聾校高中學生在生涯規(guī)劃、人際交往、生活適應等方面問題較凸顯,心理健康課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目前并沒有針對聾生的心理健康教材,所以,開發(fā)具有聾校高中特點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非常必要。
2.堅持需求導向
針對調查結果中顯示的性別差異和年級差異,在校本教材開發(fā)上,應兼顧性別差異和不同年級的梯度設置。在校本教材內容安排上,應加大對預科學生適應性和自我意識方面的輔導;加大對高一學生人際關系、學會學習方面的輔導;加強對高二學生生涯規(guī)劃、情緒管理方面的輔導。在教學方式上,應針對男女生身心發(fā)展的不同特點,圍繞特定主題實行男女生分開上課并區(qū)別性地進行輔導。
3.堅持特色導向
聾校學生有著比普通學生更敏銳的洞察力和更豐富的身體表現力,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開發(fā)上特別是在活動的設置上,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更多地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融入到教材和教學中,通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來帶動其整體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2).
[2]李方璐.聾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