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俊
【摘 要】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手段和關(guān)鍵因素。從興趣入手,首先為學生設置產(chǎn)生興趣的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且引導學生在教學環(huán)境中動手、動口、動腦,多觸覺多感官的接觸學習內(nèi)容;加之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設疑、推疑,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邏輯思維,最終實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接受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目標。
【關(guān)鍵詞】興趣 認識傾向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054
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chuàng)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梢姡ぐl(fā)學生興趣對于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是十分必要的,而適當?shù)闹庇^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應用生動形象的實物引導學生學習思考
鮮明的圖像和實物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誘發(fā)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那些兒童喜愛,色彩鮮艷的小動物圖片做教具來吸引學生,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誘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3”的組成時,我先貼出3只美麗的公雞圖片(1只大的,2只小的),學生看到美麗可愛的公雞,馬上興奮起來,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我立即抓住時機提出問題:“誰能告訴大家,有幾只大公雞,幾只小公雞?一共有幾只公雞?”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搶著回答。學生回答后我接著問:“那么幾和幾組成3?還可以怎么說?”
我又貼出3個鮮紅的蘋果(2個大的,1個小的),我問:“有幾個大蘋果,幾個小蘋果?一共有幾個蘋果?幾和幾組成3?”然后再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通過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操作,不到十分鐘,學生就把枯燥的“3”的組成學會了。而且,鮮艷形象的教具和學具對“3”的組成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鮮明的表象,從而牢固的掌握了“3”的組成。課堂氣氛活躍,不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既學到了知識,又使學生感到有趣。
從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觀點看,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過程。數(shù)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準確的有關(guān)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shù)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不同的設疑方式,做到設疑、激疑,使課堂氣氛跌宕起伏,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的目的。如:教學退位減法時,我是這樣設疑的。
當出示34-6時,我問:“個位上是幾減6?”學生回答后我又問:“4-6夠不夠減?不夠減怎么辦?大家用學具擺一擺看?!睂W生產(chǎn)生了疑問,帶著疑問去動手操作,去尋求答案。經(jīng)過操作、思考,有的同學說:“從30里面拿出一個10,用10減6,再把剩下的數(shù)合起來,就是最后的結(jié)果。”有的說:“4減6不夠減缺2個,從30里減2個,剩下的就是28。”也有的說:“從30里拿出一個10和4合在一起,用14減6,再和20合在一起,就是最后的結(jié)果。”當三種答案出現(xiàn)以后,我又問:“究竟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呢?”同學們又開動腦筋思考,經(jīng)過比較討論,最后得出正確計算方法。即: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設疑,促使學生產(chǎn)生懸念,急于探索解決辦法的情緒尤為強烈,使課堂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將游戲引入教學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采取多種游戲形式,提高學習興趣。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由以玩為主轉(zhuǎn)到以學為主的變化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把游戲引進課堂,巧妙的設計新穎的練習形式,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情境,讓兒童感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也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為了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我引用了“幫助小鴨子找家”的游戲。即:把寫有數(shù)學題的小房子貼在絨板上,小鴨子的頭上都有數(shù)學題的得數(shù)。我把游戲編成故事講給同學們聽。我說:“一群小鴨子外出找食吃,在回家的路上迷路了,誰能做向?qū)В瑤椭▲喿诱业阶约旱募??”同學們聽后都爭先恐后的搶著當向?qū)?。一時課堂氣氛非?;钴S,大家積極動腦算題。這樣,使學生在游戲中進行了計算,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而不使學生感到單調(diào)、乏味。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低年級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地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如:我在講“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以9+4為例,讓學生先擺好9個O和4個O,然后動手操作。學生都從4個O里拿出1個O放在9個O里邊。這時我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操作過程。有的說:“從4里面拿出1和9加在一起就是10,10加剩下的3是13。”學生說到這里只是一個膚淺的操作過程,接著我又問學生:“誰能給大家講一講,為什么從4里拿出1來,而不拿出2來呢?”這時同學們都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從4里拿出2和9湊在一起不是10,所以不行?!边@時,教師又引導大家用規(guī)范的語言講:因為要把9湊成10缺1,所以把4分解為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
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很自然也很容易的懂得了湊十的原理,既學會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jié)論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動手、動口、動腦是相輔相成的,是交替進行的。正如心理學研究表明:豐富的色彩和活動的事物易引起學生多種感官的興奮。對新知識的接受,是在統(tǒng)一的作用下進行的。由于多種感官的參與,無論是接收知識的信息量,還是掌握知識的牢固性,都是單個感官所無法比擬的??傊d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學習積極能動性中很活躍的因素,是誘發(fā)學生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