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鈺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尤為重要。上好閱讀課,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奠定基礎。本文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簡要探討了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6B-0063-02
語文學科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因此,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閱讀的教學。在現今的高中課堂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課堂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要進行不斷地反思,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體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還要讓學生從會讀發(fā)展到會表達,真正做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素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課堂上,大部分老師往往會忽略學生作為主體的體驗和感受,用“填鴨式”的教法來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使得教學活動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很少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經常會出現教學目標的設置空泛、創(chuàng)設情境只關注趣味性、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使閱讀教學失去了文字本身的魅力等問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忽略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
語文學科的新課標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教材編寫中也體現了該要求。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課本中在設置了一些自讀篇目外,還有許多推薦閱讀篇目,另外,還配備了自讀課本。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量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壓力大,為了準備高考,許多老師、學生更愿意將時間放在其他學科或者是語文學科的其他模塊的學習上,這不僅減少了學習語文的時間,而且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導致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流于形式,既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也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更是少之又少,甚至許多學生根本就沒有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行為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行為主體是否能夠積極參與直接影響著主體心理體驗的完成。因此,提升學生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目前,在閱讀課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將學生帶入自己備課時設計好的思路里,用自己的講解與教學參考書中的提示來代替學生們獨立自主的閱讀和思考,看不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感受不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特有的理解,這樣的閱讀教學難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甚至有的教師干脆把閱讀課上成閱讀理解練習課,用一個個與高考內容方向一致的題目取代對文本內容的解讀,讓學生在文中找答案。習題解答代替了閱讀教學,學生的個性解讀卻被忽略,更談不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閱讀教學本就存在一定的自由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使學生形成定向思維,而要不斷地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通過提供開放性的問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獲取文本內容,直觀、切實地了解到文章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從而有效的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
(二)引導學生深化閱讀體驗,感悟文本意蘊
學生之所以能在閱讀中有獲得感,并因文中人物命運的起伏能夠牽動學生情緒,就在于學生能在閱讀中實現情感體驗。為了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體悟到文本的意蘊,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由于學生個體對文本領悟呈現的形式不同,所以,老師引領學生體會感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精心設計閱讀課堂活動,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直觀感受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項心智活動,自讀、探討、摘錄、寫評論等活動都可以進行,讓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文章,形成心理上的相融,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使學生把握和領悟文本的深層內涵。
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chuàng)設平等、活潑、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在教師的智慧引導下,學生在閱讀中盡情體悟,讓學生的思維在與老師、同學、文本的對話中得以激發(fā),從而提高思維能力。教師還要引領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及時的自我反饋,使學生更進一步深化閱讀體驗,使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真正發(fā)揮高效作用。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
受考試機制等因素的影響,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中的文章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雖然教材中的文章都比較優(yōu)秀,但如果僅是依靠教材訓練閱讀,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課外閱讀必不可少。然而,課堂中語文閱讀教學弱化現象比較嚴重,課堂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高考,一些教師不僅在語文教學中很少涉及課外閱讀,更是忽略甚至反對課外閱讀,也很少為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書目。雖然一些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但是,由于缺乏正確引導,學生讀課外書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導致學生的文化積淀太淺,閱讀能力很難獲得有效提升。
另外,我們從近年來高考閱讀試題中也可以發(fā)現,高考閱讀題并非課本中的課文,大多數采用課堂之外的優(yōu)秀作品。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是有益補充。通過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更有利于積累作文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讀有益之書,并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在增強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做好讀書筆記或隨筆。在閱讀中,學生要學會把精彩的語句記錄下來,并背誦下來,真正實現讀有所獲,讀有所得,通過有效閱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構建高效閱讀課堂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僅教師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也缺乏閱讀的積極性。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以便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構建高效閱讀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一同成長的家園。在新課程理念下,老師要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注重與學生的對話,共同構筑精神世界,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志遠.高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開展與重要性論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3).
[2]梁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
[3]劉俊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有效生成策略—— 基于對甘肅省 W 中學的問卷調查與課堂觀察[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3).
[4]孔鍇.當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
[5]柴樹梅,李青云.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