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香翠
摘要:歷史圖片材料作為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歷史與現(xiàn)實的限制,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補充和高度濃縮,又展現(xiàn)了歷史學科的豐富多彩和具體形象,使學生在學習和解題中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的特殊意境。
關鍵詞:圖片材料;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4-0110
作為新高考(選考加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教版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我們是既熟悉又陌生:對于其中的許多內容如我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雅典衛(wèi)城等舉世聞名的古跡,學生對此都有所了解;但若問起它們具有哪些價值,為什么要大力加以保護和如何保護時,往往又懵懵懂懂,而這恰恰又是我們的教學重點。筆者在備課和授課中深深地感受到利用圖片材料進行課堂教學往往可以事半功倍?,F(xiàn)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運用圖片材料,有助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
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歷史教學質量觀要求:不僅要看學生所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水平,更要看學生對歷史,對人類、對未來、對現(xiàn)實社會的理解感悟和關心程度;看學生是否能從前人的功過得失、經驗教訓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從中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創(chuàng)造。因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一些直觀、形象、生動和具體的圖片材料不僅可以作為調節(jié)學生精神疲憊的有效資源,而且可以作為搭建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不僅可以在視覺上給學生以強有力的沖擊,更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真實可感的震撼,進而吸引學生去關注圖片隱含的歷史信息。
例如:在講授《世界建筑的奇跡萬里長城》時,筆者并不急于知識內容的呈現(xiàn),而是先讓學生觀看一組“萬里長城的四季風景圖”,那樸實渾厚、粗獷奔放、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在藍天白云的掩映下顯得異常雄偉壯觀、宛若天成,猶如一條東方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巔,如此盛景引得學生陣陣贊嘆。就這樣隨著長城圖片的一張張呈現(xiàn),教師適時地點撥和質疑問難有效地推動師生互動、生生活動合作探究的開展,不僅使學生理解掌握了長城“獨特的建筑風格”“復雜完備的防御體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更使學生認識到長城那外觀的雄偉、布局的巧妙、結構的合理、雕飾的精美,以及建筑上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原則,充分說明了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由此,學生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使他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
二、運用圖片材料,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歷史圖片材料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和具體等特點,不僅能彌補和補充教材的不足,還可以幫助歷史教師營造和渲染歷史場景,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靈感,進而有助于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圖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整理信息,歸納概括、提煉觀點,最終增進學生的歷史智慧和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圖片材料來提升學生的哪些歷史學習能力呢?
1. 比較分析的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提升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通過對兩三幅相似圖片材料的對比分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辨別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準確地抓住共性掌握個性,更深刻地認識歷史的發(fā)展趨勢,這對于學生分析把握各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筑藝術特色時尤為重要。
例如:仔細觀察下面三幅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分別寫出圖1、圖2、圖3所示建筑的名稱,并簡要概括它們所代表的文化遺產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主要理由。
(2)圖3所示建筑和圖1、圖2所示建筑相比,從外觀上看有何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這說明了什么?
像上述這類圖片材料的試題在高考中會經常出現(xiàn),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辨別分析比較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多多予以訓練。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列圖對比分析,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又有助于培養(yǎng)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提升比較分析的能力。
2. 歸納概括的能力
歷史圖片材料包含了許多顯性的和隱性的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對歷史圖片的有效解讀,使學生學會從圖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整理信息,進而歸納概括、提煉觀點,這就既可以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性認識以加強記憶和理解,又可以開拓思路、刺激思維、啟迪智慧,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圖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講到《古色古香的平遙古城》時,學生對于“平遙古城的文化內涵”很是難于理解,這時筆者就推出“平遙古城的平面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平遙古城是模仿靈龜形狀而建,你們仔細看看是不是很像啊?”筆者話音剛落,學生的興趣就被激起,趁此機會,筆者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平面示意圖,并歸納平遙古城的建筑布局。學生討論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在得到教師及時肯定、正確評價學生很是開心之際,筆者又發(fā)出了第二問:平遙古城的建筑布局體現(xiàn)了怎樣的文化內涵?為什么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再一次觸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不斷鼓勵和推動下,學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層挖掘歷史圖片所隱含的歷史知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學生主體的調動,在于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xiàn)與學生的良好互動,而在應用上具有很大優(yōu)勢和發(fā)展空間的歷史圖片材料應該可以成為師生溝通共進的有效載體。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有效挖掘、合理利用歷史圖片材料,充分利用歷史圖片材料直觀、生動和形象的特點,激發(fā)興趣、拓展視野,培養(yǎng)能力,使歷史分析、評述更全面、客觀、公正,使我們的歷史教學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 3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