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陜西作家陳倉四部長篇文學《后土寺》《預言家》《醒神》《地下三尺》在上海書展首發(fā)。四本書,以長篇小說、長篇非虛構、長篇詩歌和扎根系列等文學形式,反映外來人員如何懸浮、如何安家、如何扎根、如何尋求靈魂的安妥。
陳 倉:我們所擁有的都來自于土地又歸于土地。不要忘記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一塊土地在為我們生長。不要忘本,要尊重土地,要尊重耕種土地的人。
劉醒龍:陳倉的敘事文字,看似平常,在接地氣、通人性、感人心的故事架構下,卻是如詩如畫的境界。以小人物之悲歡離合寫出了大時代之風起云涌。他的文字有力地證明,個人史也是時代史,這是任何文學作品經(jīng)典化之途必須邁上的臺階。
金宇澄:城市看似與莊稼無關,與土地無關,與農(nóng)民無關,但我們眼下的這座大城,同樣不斷地映現(xiàn)土地與農(nóng)民的難忘背影,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這樣的復雜交疊中生存,這也許就是陳倉文字傳遞善意、溫暖人性、照亮人心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