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萍
摘 要 衛(wèi)生類學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課程學習任務重、職業(yè)發(fā)展壓力大,后進生群體一般多于其他院校。這類學生在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上存在一些問題,后進原因一般為非智力因素。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如果不對這一類群體及時地疏導,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本文以醫(yī)學高職院??祻秃1緦I(yè)后進生這一特殊群體為例,根據(jù)學生教育管理的經驗以及已有的實踐,總結出后進生教育管理的“C.A.R.E”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管理和心理輔導對策。
關鍵詞 CARE 康復海本 后進生轉化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如何培養(yǎng)人的問題,要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后進生是我們平常工作無法忽略的一個重要部分,該群體的后轉化問題一直都是學校學生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其實所謂的那些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后進生,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有長處,是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1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后進生的特點
教育心理學家對“后進生”有如下界定: 智力發(fā)展正常但受到環(huán)境中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品德和習慣等方面有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需要特殊關心的一類學生。他們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1學習積極性較低
醫(y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要在兩年的時間完成本科院校四年的理論學習任務,壓力相對較大,可是不少學生卻缺乏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不強。高校思政部門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該群體存在以下基本特征:缺乏人生目標、以自我為中心、學習生活態(tài)度消極、自我心理封閉、自卑心理較強等。有的同學因為自己沒有考上理想本科院校而日漸消沉,有的同學就讀本專業(yè)是家長意愿并非本人首選而缺乏學習興趣,還有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
1.2行為習慣懶散
康復海本專業(yè)從2015年開始有高職提前招生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講,不通過高考直接入學的選擇是幸運的。經過長達四個月的休息,有的同學已經忘記了學校生活該有的一些狀態(tài)。網(wǎng)絡游戲已經成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社交,生活都在虛擬空間。在行為習慣方面,提前招生的學生和高考錄取的學生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
1.3自律意識淡薄
相比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他律,大學階段更多的是自律。北宋朱熹曾說過“不奮發(fā),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自律對一個大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少學生覺得離開父母長輩的生活應該是輕松的。認為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只是嚇唬人的,不一定會執(zhí)行,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傳言才是其所堅信的。
2衛(wèi)生類高職院校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2.1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氛圍對于學生的成長及其重要。由于家長文化水平或者教育理念的差異,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甚至是存在問題和錯誤。由于家長教育理念的差異,缺乏對子女品格以及自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的則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忽略了應有的溝通、陪伴,導致其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交際、行為懶散。沒有良好溝通氛圍的家庭的孩子不主動與人溝通,人際交往也存在一定障礙,遇到問題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尋找客觀原因,思想消極。
2.2學校原因
大學的教學模式更多是要求學生主動探索,不同于高中的手把手教學、題海戰(zhàn)術的教育、學習的形式,也少了家長陪伴式學習,有的學生有點無所適從。學習模式的改變,導致不少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在這種狀況下,自主支配的時間越多,那些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人不僅課上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課后不會主動學習,自信心越來越弱,久而久之學生間差異越大,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后進生群體的自我放棄。
2.3學生個人原因
不少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缺少必要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抓緊享受大學,很少去思考自己當下和未來的生活。對很重要的自我認知、職業(yè)認知都不管不顧。所謂的享受,主要局限于網(wǎng)絡,對校園內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耳不聞,志愿服務活動鮮有參與,形式各異的講座也沒有興趣,日子過得重復,對學業(yè)也不關心。
3 CARE模式下的后進生轉化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在后進生教育轉化的過程中也在摸索實踐方法,提出后進生轉化的CARE模式,希圖摸索出后進生轉化的新策略。
3.1 C-cumulative (累積)
心理學中有一個累積定律,該理論認為“其實天下并沒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都是累積的結果”。對學生而言,好習慣也是需要積累和堅持的。
對于后進生而言,在學習方面會有一些惰性,會習慣性上課走神、睡覺、玩手機甚至曠課,長此以往,學業(yè)會和班級同學有較大差距,進而會有學業(yè)警告、留級的后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進生不可能在一天之發(fā)生好的質變,也不會在一天突然變化轉變,不利于我們實現(xiàn)目標的。
3.2 A-acquaintance(自己人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自己人效應”,該原理認為“只要你同對方保持同體觀的關系,在對方看來,你就是自己人,他就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為他好”?!白约喝诵备嬖V我們,要使對方接受你的批評教育,你就要同對方保持“同體觀”的關系,要讓學生認為你是自己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心為他好。這樣,師生的心理距離就縮短了,學生就很容易地接受教師的批評教育。因此,后進生轉化的過程中巧妙地利用“自己人效應”,用愛心去感化后進生,幫助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這點,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要巧用“欲抑先揚”法。后進生會有不少的缺點,他們接受了太多的批評,很少容易接受表揚。
3.3 R-respect(尊重)
尊重是自己人之間最起碼應該遵守的,較之優(yōu)秀生,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由于長期受到冷落,后進生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都有一定的自卑感,對自己缺乏信心,容易自暴自棄。如果教師在各方面充分尊重他們,給他們提供發(fā)揮自己特長、運用自己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不要因他們是后進生而歧視他們,要多找他們談心,在課堂上要適當提問他們,給他們一種“被重視”的感覺,相信后進生能學好。可以大膽增加這些同學和班委一起參與班級考勤管理,換位行動,多一些責任感,在管理他人的過程中克服自己不良行為習慣。等基礎管理做到了,就可以慢慢參與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從班級管理實際證明,這種方法是后進生轉化的一種有效方法。
3.4 E- expectation (期望)
當你對一個人期望較高,總是給對方鼓勵時,對方就可能成為你所期望他成為的那種人。期望定律一般被廣泛應用在管理過程中,同樣適用于后進生轉化。對后進生而言,給她們一定的期許,對方往往就會按照上司期許的目標奮進。先制訂短期目標,比如一個星期不遲到、不早退;再到中期目標,參加一次學生的活動或者比賽、考取一個職業(yè)資格證書;再到長期目標,課程要及格、能正常實習、順利畢業(yè)。目前可以在協(xié)商的基礎上修改,由一開始教師主動制訂目前和期望,并監(jiān)督目標的實現(xiàn),慢慢演變成學生自行制訂期望目標繼而主動找教師匯報,以學生為主體,鍛煉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自主成長。
后進生轉化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這就要求全體教師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的教育。同時,學校、家庭和社會需要密切配合,需要尊重、累積、期望等,為后進生轉化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當然,還需要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在新時期取得新成果。本課題研究的CARE模式就是后進生教育實踐工作的長期積累,希圖為后進生的轉換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并期待將此經驗得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學斌,萬蘭芳.論高校留級生教育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09.
[2] 陳婕.關于民辦高職院校后進生教育與轉化策略的思考[J].科技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