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常言道,三歲便定八十。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年居性,習慣之為常。”同樣,西方社會哲學家培根在他的《論人生》一書中也明確指出:“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和毅力,它可以支配生活?!币虼耍藗儚男【蛻撏ㄟ^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在教育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究其源頭,任何教育都是為了良好的習慣得到培養(yǎng)而服務。這是因為小學教育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也是培養(yǎng)學生“好品格”的一項重要任務。人的個性是自然與后天的“合金”,在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因此,塑造學生的“好品格”和“發(fā)展學生”健康人格的關鍵是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探討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培養(yǎng)方法;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個簡單的句子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弊鳛橐幻處?,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成長,不只是傳授知識給學生,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提高認識——強化責任
我們在這里說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認識。在當前嚴重功利思維的形勢下,教師往往只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良好行為和習慣的教育。學校應通過師德教育和專題討論等活動對所有教師進行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的核心,一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培養(yǎng)人的良好習慣。人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是0至12歲,小學教育要緊緊抓住養(yǎng)成教育。老師不能因為我們今天的愛而錯過學生教育的最好時期,而這就能換得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應該說在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上,學校還是比較重視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很多時候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一些教師不太重視外,學校缺少系統(tǒng)計劃也是主要原因。我們必須通過資料學習、請教專家、師生討論、家長問卷調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孩子們最需要養(yǎng)成并能養(yǎng)成哪些良好習慣,然后經過篩選,將其中最重要的一些進行梳理,把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習慣確定為學?;顒拥闹黝},制定翔實具體的計劃,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形成較系統(tǒng)的可長期進行的有效教育目標。
三、班級管理——主要陣地
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結合所有的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平常的教學管理中。用特色評價模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用班級目標來增強學生的凝聚力,用自身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平等待人的工作作風、風趣幽默的言談舉止等榜樣行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積極的個體行為,像刻苦學習、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勞動等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教師既要通過講解、示范督促規(guī)范學生行為,同時又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對不良行為及時糾正,促使每個學生逐漸形成“服從集體,服從要求”的習慣,保證班集體呈現(xiàn)出“活而不亂”的良好班風。
四、開展活動——促進成效
養(yǎng)成教育單純靠說教,學生不容易接受,還會感到厭倦,效果也自然比較差。因此,學校應該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并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如班級中開展諸如“課前五分鐘故事會”和“小辯論”的活動,使學生愿說、敢說、會說,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正常生活的主要內容,堅持較長一段時間后,將促進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五、家校合作——聚效合力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堅持的系統(tǒng)工程。在學校里,班主任要堅持不懈,教師要互相配合。在校外,我們應該通過家長會議、家訪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行為,從而促進學校的發(fā)展。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應形成合力。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家庭教育與兒童成長的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的特點。對此,只有教師和家長積極合作,共同制定相同的教育原則、目標和方法,學生養(yǎng)成教育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反復訓練——養(yǎng)成習慣
學生自身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緩慢發(fā)展良好行為習慣的總體原則。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并在思想上認同它。只有師生緊密合作,教師督促,學生認真實踐,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例如,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每一項作業(yè)都力求準確、整潔,每堂課都能積極思考,認真傾聽。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變得非常熟悉,再也不能“失去”,也就“習慣成為自然”。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從微妙處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身作則,激發(fā)學生的行為意識,以日常生活、隨機教育和學科滲透為手段。通過主題活動規(guī)范學生行為,促進習慣形成,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春萍.班主任工作愛心淺談[J].吉林新教育(班主任版),2004.
[2]袁文強.小學生書法應掌握的技巧[J].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2011.
[3]王志香.幼兒游戲教學淺談[J].吉林教育學刊,2013.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