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箱庭療法又稱為沙盤游戲,是中國在1998年從日本引進的,它是當前國際上影響廣泛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箱庭療法在19世紀晚期就已出現(xiàn)端倪,是卡爾夫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利用象征性游戲形式進行治療的心理療法。文章對箱庭療法的起源、如何利用箱庭療法對幼兒進行治療以及箱庭療法在幼兒階段近年來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簡單介紹,探討箱庭療法在幼兒園的適用性以及意義。
關鍵詞:箱庭療法;幼兒;沙盤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11
作者簡介:朱雯鈺(1994—),女,遼寧大連人,沈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
一、箱庭療法的提出及發(fā)展
19世紀末,微縮模型開始出現(xiàn),這些包含了人和物的微型玩具可以描繪出多姿多彩的世界,這種玩具非常適合游戲空間有限的幼兒。英國作家威爾斯(H.G.Wells)通過觀察他自己的兩個孩子在地板上玩微型玩具的情形,意識到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解決他們之間矛盾或與家人之間的沖突,威爾斯將此記錄在他1911年發(fā)表的《沙盤游戲療法的起源:地板游戲》一書中。1929年洛微菲爾德(Lowenfeld)醫(yī)生受該書的啟示,收集各種小東西以及小型玩具,并制作了兩個很淺的托盤,其中配有沙和水。孩子們將微型玩具拿到沙盤上進行游戲,在游戲時口中還愉快地喊著“世界”。在這過程中,她注意到孩子們在箱庭中自由地表現(xiàn)所制作的作品是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再現(xiàn)[1]。她認為,孩子們在箱庭里進行游戲時的表現(xiàn)具有治療意義,由此創(chuàng)立了“世界技術”??柗颍↘alff D.M)是箱庭療法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她在榮格研究院學習了六年,并以榮格的心理分析心理學為基礎,將之與洛微菲爾德的世界技術進行整合,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初次將之稱為“沙療”。日本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曾在瑞士留學,并跟卡爾夫?qū)W習了“沙療”技法。河合隼雄在1969年將該技法引入日本,并將其命名為“箱庭療法”。我國則是在1998年由張日昇教授將之從日本引入,并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推廣工作。
二、箱庭的構成要素
箱庭是由沙箱、沙子和微型玩具構成。來訪者在治療者的陪伴下,通過使用所提供的沙箱和各種玩具在沙箱里制作箱庭,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2]。
1.沙箱
沙箱的國際標準是57×72×7(厘米),這樣的比例能夠使幼兒輕松地將整個沙盤盡收眼底,也能夠讓幼兒將手毫不費力地伸到全盤的任何位置。沙箱的內(nèi)外分別涂上藍色以及黃色,藍色象征大海河川,而黃色則代表土地。沙箱是有邊界的,它的四個角是相對于“天”而言的“地”,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世界。沙箱的高度也要適當,使幼兒站著或者跪著在沙盤里擺玩具時都感到舒暢,一般高為75厘米。
2.沙子
在箱庭療法中使用的沙子事前要經(jīng)過消毒和熱炒,并且要勻稱細膩,摸起來使人產(chǎn)生童趣感。沙子分為濕和干兩種形態(tài),供孩子們自由選擇。且不同顏色的沙子也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最開始,洛微菲爾德選用了茶色、黃色、白色的沙子,分別象征山峰、土地、白雪,而卡爾夫則采用了咖啡色和白色的沙。在運用箱庭療法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不同顏色的沙子。
3.微縮玩具
箱庭療法會用到各種各樣的微縮玩具,若來訪者是幼兒,這些玩具模型可以在無意間降低幼兒的防備心理和逆反心理,使治療過程更加順利。微縮模型一般分類放在玩具架上。玩具架放在離沙盤1米遠的地方,便于幼兒及時快速地選擇所需玩具。微縮模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人物、動物、自然風景、文化宗教、交通工具、建筑物以及戰(zhàn)爭武器和現(xiàn)代生活用品等。這些微型模型應該盡可能地代表無生命和有生命的存在,代表外部現(xiàn)實世界和內(nèi)部想象世界中都可能遇到的存在,而且可以表達一定的象征意義。
三、箱庭療法的實施過程
鐘向陽(2003)結合有關沙療的著作,提出在整個箱庭療法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四個階段:問題呈現(xiàn)階段、相互交流階段、能量轉換階段以及個性化階段[3]。寇延(2005)將箱庭治療過程分為個案熟悉游戲環(huán)境階段、建立治療關系階段、游戲治療深入發(fā)展階段、結案階段[4]。筆者認為對箱庭療法的實施階段無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治療師首先要對幼兒的心理和行為進行了解。治療師讓幼兒去回顧對自己經(jīng)歷過的創(chuàng)傷和挫折會再次對幼兒造成心理傷害,且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治療師更多采用的是家庭動力系統(tǒng)分析法,即與幼兒的父母進行交流,了解幼兒的問題行為及原因。張日昇指出,治療師在治療時只使用簡單的指導語即可,如:“請用這些玩具,在沙箱里做個什么,做什么都可以?!睂τ變旱囊蓡枺委熣咧恍杌卮穑骸澳阆朐趺礃佣伎梢浴被颉鞍醋约旱南敕ㄗ鼍涂梢粤恕?,給來訪者自由表達的機會[5]。
在幼兒制作箱庭時,治療師與幼兒雖然沒有過多的語言交流,但會通過身體和面部表情等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情感交流,并以包容、接納、不評價和不解釋的態(tài)度對待來訪者,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給予幼兒鼓勵和支持。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會讓幼兒在治療中遇到?jīng)_突時,對治療師產(chǎn)生移情。這種移情表明幼兒體驗到了內(nèi)心的陰影,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根源。當幼兒產(chǎn)生移情,特別是外在移情,即幼兒對治療師進行移情的時候,表示幼兒體驗到內(nèi)心的沖突或者自己的陰影,這樣能夠在治療中對消極能量進行疏導和控制而自愈。
治療者問題的呈現(xiàn)是幼兒自發(fā)的,幼兒會無意識、間接地將問題投射在沙盤上。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要將幼兒玩具的選擇、擺放順序、擺放方位以及用時等信息記錄下來,必要時可對幼兒進行簡單的提問,最后針對幼兒箱庭的整合性、配置以及主題進行分析。
四、箱庭療法在幼兒心理治療的相關研究
沙盤游戲自創(chuàng)立至今,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得到了人本主義治療、格式塔治療、整合式動力治療和普通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各個心理治療體系的認可,并被廣泛應用[6]。但我國的箱庭療法沒有普及化,在理論上的研究僅局限于對國外箱庭療法著作的翻譯上。箱庭療法在幼兒階段的研究并不深入,以個案研究為主,主要是針對兒童自閉癥、兒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兒童品行障礙等心理疾病方面的治療,對不安全依戀、社交焦慮、語言障礙等的幼兒同樣有很好的干預效果,亦能提高幼兒的自我控制等各方面能力。
寇延(2005)運用箱庭療法對一名自閉癥兒童進行了長達18個月,共26次的治療。自閉癥兒童與他人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是微弱的,被試最初需要父母和治療師的引導才開始進行游戲。隨后,被試與治療師有了目光上的交流,且對治療師發(fā)起的互動有了回應,最后能夠在沒有家長的陪伴下進行箱庭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7]。高蕾(2010)對八例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進行了為期4個月,每周1~2次的箱庭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主動性語言增加、不良情緒得到宣泄,有效地促進了其社會化的發(fā)展[8]。Louise(2006)對56名4~5歲遭遇海嘯后的幼兒進行了4個月的箱庭治療,結果顯示幼兒的心理狀況有了積極的轉變[9]。龍路英(2008)采用Rutter兒童行為問卷選取小、中、大班共五名問題行為幼兒,并對其進行了箱庭干預,使其向自我治愈方向發(fā)展,被試幼兒的問題行為普遍有所緩解[10]。馮弘毅(2012)對6名幼兒進行個體箱庭干預,每周1次,每名幼兒共做12次,發(fā)現(xiàn)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夠?qū)⒃谙渫ビ螒蛑械捏w驗遷移到日常生活中[11]。
五、箱庭療法在幼兒園的應用意義
第一,箱庭療法具有游戲性,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qū)λ麄冇袠O大的吸引力。幼兒非常喜歡沙,似乎對沙具有出乎天性的情感,在沒有開始進行治療時,有的幼兒就會把手伸進沙子中,且開展箱庭療法的主要工具中還包含成百上千種玩具,幼兒可以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張日昇認為,箱庭療法相對于治療來說更強調(diào)“游戲”,治療只是結果,所以該療法不僅適用于有心理疾病的幼兒,亦適用于健康兒童[12]。
第二,箱庭療法具有弱語言的特性,能夠幫助幼兒克服言語發(fā)展的局限。幼兒期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有限,他們不能夠完全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以及想法,我們無法通過對話去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若某些幼兒存在心理問題,沒有表現(xiàn)出來或家長、老師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不能夠及時解決,持久的壓抑在幼兒心中,會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造成隱患。但在箱庭療法中玩具能夠代表幼兒的詞匯,在成人的陪伴下,幼兒可以通過箱庭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將情緒轉換成圖像,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從而無意識地將心理問題解決。
第三,箱庭療法促進幼兒能力提升。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對沙箱空間的使用、玩具進行擺放,能夠促進幼兒的空間智能的發(fā)展。對物體的抓放、對沙進行塑形可以鍛煉幼兒的大小肌肉,有助于幼兒精細動作發(fā)展,提高手的靈敏度。幼兒在沙盤與玩具架間來回行走,能夠發(fā)展運動智能等。隨著對箱庭的一次又一次構建,有助于幼兒的思維清晰化,從最開始的雜亂無章到形成某一主題??偠灾?,這些都對幼兒的發(fā)展有積極的幫助。
成人總以為幼兒感受的東西非常簡單,不會感到壓抑、焦慮,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也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忘得一干二凈。相關研究表明,10%的在園兒童非常需要有效的心理輔導甚至是專業(yè)的心理幫助,但由于種種原因,這10%需要心理輔導的兒童,實際上并不能獲得有效的心理幫助[13],而在幼兒園內(nèi)開展箱庭療法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張日昇認為,即使不具備專業(yè)心理教師的幼兒園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箱庭療法。因為所有幼師都經(jīng)過類似箱庭療法的學習,畢竟箱庭就是游戲,教師只要把握三個原則就可以引導幼兒做箱庭——陪伴、欣賞、傾聽[14]。
參考文獻:
[1]周冬梅.箱庭療法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7):62-64.
[2]蔣名平.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團體輔導干預的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5):85-88.
[3]鐘向陽.沙盤游戲療法及其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實效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2.
[4][7]寇 延.幼兒自閉癥游戲治療個案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5.
[5]張日昇.箱庭療法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J].武警醫(yī)學,2012(7):553-556.
[6]楊玉亭. 沙盤游戲療法在腦癱兒童心理康復中的應用[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
[8]高 蕾.對八例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箱庭治療[D].保定:河北大學,2010.
[9]L Louise,C Rousseau,mf Gauthier,etc.Immigrant and refugee preschoolers's and pla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tsunami[J].Art in Psychotherapy,2007,34(2):99-113.
[10]龍路英.學前兒童行為問題的箱庭干預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 2008.
[11]馮弘毅.4~6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箱庭干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12][14]陳亞聰.箱庭療法:在游戲中自我治愈[J].幼兒100(教師版), 2014(6):22-24.
[13]高 嵐.“沙盤游戲”與兒童心理教育[J]. 教育導刊(幼兒教育), 2002(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