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峰 鄒淑偉 王寶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技術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臺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接受新輔助化療的5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輔助化療,并在化療周期前后進行超聲彈性成像、超聲造影檢查,對比成像診斷結果與病理結果的差異,明確兩種檢查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價中的價值。 結果 化療4個周期后超聲彈性成像、超聲造影評價結果與病理證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超聲造影檢查的靈敏度、準確度與超聲彈性成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在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中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準確性,但二者在評價方向與內容方面不同,臨床可結合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的準確性。
[關鍵詞] 超聲彈性成像;超聲造影;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06(a)-011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ltrasound elastic imaging and ultrasound angiography were used in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emotherapy cyc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ing result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wo kinds of examination regimen in the evalu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ultrasonography,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after 4 cycles of chemotherapy (P > 0.05). Compared with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EUS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in the evalu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with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it is differ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direction and content. Combined with elastic imaging and ultrasound angiography in the clinica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Efficacy evaluation; Clinical value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以及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轉變,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已成為威脅中老年女性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的主要惡性腫瘤疾病[1]。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新型化療方案,對于部分不能手術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通過化療能夠獲得手術機會,進而改善患者預后結局及提升生存率。化療治療時機、維持時間、化療藥物等是影響化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新輔助化療應用過程中,通過相應的手段評估患者化療效果,指導下一步治療方案的制訂與選擇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2-3]。超聲彈性成像和超聲造影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超聲檢查評價方法,但是關于二者診斷效能評價的報道較為少見,本研究通過對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臺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接受新輔助化療的55例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對比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技術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中的應用價值?,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新輔助化療的55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35~59歲,平均(46.63±11.25)歲;共檢出乳腺癌原發(fā)病灶55處,即均為單發(fā)乳腺癌患者,其中左側28例,右側27例;臨床病理分期:Ⅱa期4例,Ⅱb期3例,Ⅲa期31例,Ⅲb期14例,Ⅲc期3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內容及風險完全知情同意,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核;經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為乳腺癌,符合第8版《病理學》[4]中乳腺癌相關的病理診斷標準;滿足新輔助化療指征;評價為手術切除且最終可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既往未進行局部化療或全身化療的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患者;不能執(zhí)行新輔助化療方案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中途更換其他化療方案的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發(fā)生遠處轉移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輔助化療TEC方案治療,藥物應用方法為多西他賽75 mg/m2(江蘇奧賽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60521),表柔比星60 mg/m2[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批號:20160312],環(huán)磷酰胺600 mg/m2(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60115),以21 d作為1個周期,所有患者均需完成4個周期的新輔助化療,最后一次化療結束后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
選用我院Philips 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為7~12 MHz,選擇患者化療前及每個化療周期結束后的2 d內進行檢查?;颊呷⊙雠P位,若腫塊原發(fā)乳房外側則需選擇側臥位檢查,患者雙手交叉置于頭頂,充分暴露乳房及雙側腋窩,首先進行常規(guī)二維超聲檢查,采用線陣高頻探頭以患者乳頭為中心沿著乳腺邊緣向乳頭方向進行輪輻狀掃查,以順時針方向進行全方位的檢查,最后進行1次十字交叉檢查,最后對乳腺中央及腋窩淋巴結進行檢查;二維超聲檢查完成后進入彈性成像模式,采用雙幅實時顯示模式,明確彈性圖取樣框(感興趣區(qū)應大于病灶范圍2倍以上),操作人員施加適當的壓力后,對病灶進行中等力度勻速震動,對比區(qū)域受壓前后指標變化并凍結圖像,獲取彈性圖后依據彈性評分規(guī)則進行診斷。超聲造影檢查選用9 L4探頭,機械指數為0.16,超聲造影劑選用聲諾維SonoVue。
1.4 觀察指標
獲取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聲像圖,由我院超聲科兩名副主任醫(yī)師級別及以上的診斷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診斷,并與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別計算兩種超聲檢查技術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準確性。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準確性=(真陰性+真陽性)/疑診。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超聲彈性成像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評估
5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后有2例患者原發(fā)病灶完全消失,42例患者治療后乳腺癌彈性評分明顯降低,11例患者原發(fā)病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超聲彈性成像診斷符合率與病理評價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15,P > 0.05)。見表1、圖1。
2.2 超聲造影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評估
超聲造影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與病理學評價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92,P > 0.05)。見表2。
2.3 超聲彈性成像和超聲造影評價化療效果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
超聲造影檢查的靈敏度和準確度與彈性成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新輔助化療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新型腫瘤輔助治療方法,其不僅能夠改善惡性腫瘤患者臨床預后結局、提升晚期患者生存質量,同時也能夠使一部分不能進行保乳手術的患者滿足保乳手術需求。近年來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無論是手術還是化療,臨床均十分重視療效及預后的評估,其目的是提升乳腺癌臨床治療的精準化,使患者接受更具有針對性的治療。超聲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影像學檢查手段,具有檢查方便快捷、無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可重復檢查的優(yōu)點。而隨著多模式超聲檢查技術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能夠評價乳腺癌治療效果的指標也越來越多,其中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是目前較為成熟的超聲檢查技術,并且在乳腺癌的診斷與療效評估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5],目前的研究報道中僅局限于單獨應用的評價,關于二者診斷效能的評價報道較為少見。
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彈性成像和超聲造影對療效的評估結果與病理證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雖然超聲造影檢查靈敏性和準確性略高于超聲彈性成像,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超聲彈性成像和超聲造影在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時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準確性。結合研究結果分析認為,雖然兩種超聲檢查技術在評估化療效果準確性、靈敏性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兩種方法評價角度與內容卻完全不同,超聲彈性成像主要基于病變組織硬度差異進行評價,不同組織彈性系數存在一定的差異,經過化療后腫塊的彈性系數也勢必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在病理研究中經過化療的腫瘤組織會喪失正常的組織結構,并伴有大量的炎細胞增生和纖維組織增生[6-7],因此通過觀察治療前后彈性系數的變化,并與周圍健康乳腺組織進行比較,便可初步評價腫瘤病變化療情況,但腫瘤的硬度未必是均一的,因此可能導致彈性評分與彈性應變比值不相符,因此臨床主要以彈性應變比值作為主要評價指標[8-10]。
而超聲造影檢查作為血管造影檢查,利用血液中氣體微泡在聲場中的非線性效應以及產生高強背向散射增強圖像對比,并可通過勾畫ROI獲取局部組織血流灌注情況的時間-強度曲線[11-13],因此超聲造影檢查能夠獲取更為準確的局部組織血流信息,通過局部區(qū)域血流供應效果的對比與差異能夠評估腫瘤治療前后的變化,有學者認為超生造影檢查對乳腺癌治療前后變化評估的靈敏度更高,組織變化程度也較多普勒超聲等更為敏感[14],這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超聲造影檢查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造影檢查是檢查范圍僅局限于超聲探頭,并在造影過程中超聲探頭不能移動[15-17],因此檢查一般僅局限于單一病灶,同時微泡造影劑不能透過血管,超聲造影無法對血管外的組織進行增強顯示,因此基于本組研究結果提出,可通過聯合超聲造影與超聲彈性成像技術[18],通過組織硬度、彈性、血流等多方面實現乳腺癌化療效果的多角度評估,提升療效評估準確性與有效性[19-20]。
綜上所述,超聲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在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準確性,但二者在評價方向與內容方面不同,臨床可結合彈性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進一步提升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的準確性。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點與不足,如樣本容量過小可能導致超聲彈性成像評價結果與超聲造影檢查評價結果之間的差異存在疑問,并且是否能夠通過結合其他超聲成像模式提升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準確性,仍需進一步臨床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鄭瑩,吳春曉,張敏璐.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征[J].中國癌癥雜志,2013,23(8):561-562.
[2] 陸永文,符云.乳腺癌的影像學表現與臨床(附30例分)[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4,23(3):275-278.
[3] 鄭曉芳,付趙虎.彩色多普勒顯像聯合超聲彈性成像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5,37(2):234-236.
[4] 李云林.病理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16.
[5] 王曉芳,陳海濤,楊麗春.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3, 27(5):381-384.
[6] Oeffinger KC,Fontham ET,Etzioni R,et al.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for Women at Average Risk:2015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J]. JAMA,2015, 314(15):1599.
[7] 楊美琴,劉桂林,方明,等.彈性成像對超聲診斷乳腺癌腋淋巴結性質準確性的提升作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1):111-113.
[8] 田園,韓東籠,吳迪,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癌診斷中應用效果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6,56(26):40-42.
[9] Harris LN,Ismaila N,McShane LM,et al. Use of Biomarkers to Guide Decisions on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for Women With Early-Stage Invasive Breast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J]. J Oncology Pract,2016,12(4):384-389.
[10] 程淑珍,王廣珊,劉少龍,等.超聲彈性成像評估乳腺癌患者不同化療方案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32(5):628-630.
[11] 崔嶸嶸,許誠,盧曉玲,等.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后核磁共振功能成像與超聲造影檢查對于療效評價的準確性探討[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8):24-27.
[12] 楊曉婧,王法,娜迪熱·鐵列吾汗.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4):396-398.
[13] 李穎嘉,文戈,楊莉.超聲造影及其定量分析對乳腺癌惡性轉化過程中血管生成作用的評價[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9,89(9):587-591.
[14] 趙麗,周曉東,于銘,等.超聲及超聲造影技術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評價[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 26(8):702-704.
[15] Rugo HS,Rumble RB,Macrae E,et al. Endocrine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Guideline [J]. J Clin Oncol,2016,34(25):3069.
[16] 李玲,李玉明,李華斌,等.超聲造影對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效果的評估價值[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5,25(7):737-740.
[17] 董麗楠,宋海霞,李碧麗.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轉化醫(yī)學雜志,2016,5(2):74-77.
[18] 冷曉玲,黃國福,賈志鶯,等.超聲造影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5,24(11):984-988.
[19] 薛紅紅,白寶艷,張鑫.超聲造影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46(14):1696-1697.
[20] 劉東惠.超聲造影在乳腺癌診斷及療效評估[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