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萍
摘要:魯迅先生作為中國文學歷史上的文化巨匠,其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魯迅小說中設定的夫妻關系往往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結(jié)合,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在魯迅小說中,普遍存在短暫的幸福、無愛的婚姻、劇烈的婚變等故事情節(jié),這些故事情節(jié)是魯迅自身孤獨生命體驗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魯迅對于人道主義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寄托,也很好的反映魯迅先生敢于反抗、敢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
關鍵詞:魯迅小說;婚姻狀況;成因
0.引言
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小說的高峰期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個時期魯迅先生完成了《彷徨》、《吶喊》和《故事新編》三部小說集,這些小說真實的反映了舊中國真的社會各個方面,尤其是對夫妻關系的描寫。魯迅小說中,夫妻雙方往往會因為日?,嵥榈男∈露l(fā)生爭執(zhí),是雙方之間處于一種膠著的狀態(tài),卻仍維持著所謂的家庭。對于愛情的描述,往往是以一方迅速的死亡或者因為子女死亡而增添了濃重的悲劇色彩。
1.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的短暫幸福
魯迅小說是一副墨重彩的歷史畫卷,真實的反映上個世紀初期舊中國的真實社會,為讀者呈現(xiàn)出獨特的人物形象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便于讀者更好的了解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由于當時的中國處于新舊交替的階段,內(nèi)憂外患,使得其小說中呈現(xiàn)的夫妻幸福生活過于短暫,無論小說中的人物性別、年齡、地位等,如只是青年、舊派知識分子、老百姓,都表現(xiàn)出濃重的婚姻悲劇,都被不幸的深淵所淹沒。
魯迅先生描寫短暫幸福的手法主要是通過兩種形式開展,一種是直接描寫,另一種是間接描寫。直接描寫過程中,魯迅先生主要是通過小說人物的生活描述、神態(tài)變化、語言溝通等 加以呈現(xiàn)。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藥》中,華老栓和華大媽的婚姻是茍延殘喘的獨生子而開展的,但是由于人血饅頭的希望破滅,簡單的幸福生活引獨子的死亡而中斷,給他們的婚姻涂抹了一筆灰暗色的色彩,表現(xiàn)出婚姻維持的艱難[1]。間接描寫過程中,魯迅先生主要是借助他人的語言將 原本幸福美滿的生活呈現(xiàn)出來,卻與當時人物所生存的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魯迅先生的小說《祝?!分?,魯迅先生借助衛(wèi)老婆子和四嬸的對話來呈現(xiàn)出美滿的幸福生活,有誠實的老公、肥胖的兒子、自家的住房,但是幾年之后祥林嫂一無所有只能靠打工來維持生活,其懷念而又呆滯的眼神讓人震撼。
文藝心理學認為,文學是作家內(nèi)心情感外化的產(chǎn)物,任何作品都以作家的內(nèi)在沖動相關,受到作家心理的支配。魯迅先生對于婚姻和愛情的懷疑態(tài)度正式與魯迅先生自身的情感生活密切相關。早年家庭的敗落,使得魯迅先生的母親對于魯迅先生關愛尤為突出,使得魯迅先生不得違背母親的意愿而與朱安維持無愛的婚姻。這種婚姻就像一個陰暗的牢籠,囚禁了魯迅先生將近20年。魯迅先生曾經(jīng)表示,由于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影響使得其不能很好的違背父母的意愿,又不能責備給女性,所以其只能成為傳統(tǒng)婚姻的犧牲品。當魯迅先生與廣平真實戀愛的時候,卻往往懷疑這種戀愛的真實性,兩人幸福的婚姻存在過于短暫往往是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居多,夫妻最終形如陌路,這種婚姻狀態(tài)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
2.孤獨狀態(tài)下無愛的婚姻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不管是舊派的知識分子,還是思想前衛(wèi)的青年才俊,抑或是神仙眷侶,其夫妻的日常生活都表現(xiàn)的平淡無奇,互不理解,彼此談話干癟無力。從舊派知識分子的角度上來說,其夫妻關系是淡漠的,小說《端午節(jié)》中,方玄綽叫自己的太太只用“喂”字稱呼,而他的妻子只是盯著他的臉看,他就知道是在叫自己。從思想前衛(wèi)的青年才俊角度來說,其夫妻情感是冷漠和猜疑。在小說《傷逝》中,子君和涓生頂住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壓力 依然走到了一起,但是幸福是短暫的,之后兩者之間變成無盡的冷漠和猜疑,會因為這個拉撒的生活瑣事而爭吵和吵鬧,雙方在無盡的責備之中并沒有得到相互的理解和體諒。子君眼中的怨色反而成為涓生心中的憤怒和暗笑。原本甜蜜的愛情,在生活瑣碎中不斷地消磨殆盡。從神仙眷侶的角度而言,其夫妻是厭倦和無愛的[2]。小說《奔月》中,后羿是一個過氣的英雄, 早已經(jīng)被人們所遺忘,只有后羿本人能懷念當時的英勇,等他射完周邊溜的時候只能射烏鴉當飯吃,這種生活的壓抑 導致嫦娥忍無可忍,偷食神藥飛向月亮,與平淡的生活告別。
魯迅先生筆下的無愛婚姻表現(xiàn)出一種冷漠的狀態(tài),實際反映了魯迅先生自我的孤獨體驗。不被群眾理解,新文化陣營的內(nèi)部分化,是魯迅先生感覺彷徨無助 孤獨無依的重要原因。魯迅先生本來以為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能夠很好的改變以往人們的思維方式,但是其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在文化的戰(zhàn)場中魯迅先生的戰(zhàn)友都棄他而去,獨剩他一人在文化戰(zhàn)場中奮斗,這種孤獨寂寞的感覺始終縈繞著他,正是他詩中所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zhàn)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p>
3.偽人道主義的婚變
在魯迅小說中,夫妻雙方的正面沖突 也是作者重點描寫的,也充分的表現(xiàn)出偽人道主義的冷淡。在小說《肥皂》中,有點小虛偽的舊文知識分子四銘在街頭看到年少的孝女賣身葬父,聽到小痞子褻瀆的語言“你買兩塊肥皂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心生邪念便買了塊肥皂回家,卻被太太的氣勢壓得說不出話,更是被他太太所取笑。惡毒的語言往往是從最親近的人口里說出,體現(xiàn)當時中國普遍存在人不當人的社會狀況,闡述出在中國人從來沒有爭到做人的價格,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惡語相向,折射出人道主義的虛偽和缺失。
4.結(jié)語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文學巨匠,其小說中呈現(xiàn)的夫妻關系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具體呈現(xiàn),人不為人,也是對于丑惡人性的鞭笞目的在于喚醒沉睡中的人們,以便創(chuàng)造更好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王姮.魯迅小說中的婚姻狀態(tài)及成因[J].名作欣賞,2017,09(08):1125.
[2]王娟.論魯迅的婚姻與愛情[J].文學筆談,2015,08(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