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同步課堂的發(fā)展實踐與建設標準研究

      2018-09-25 09:42:50姜輝
      教育教學論壇 2018年33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

      姜輝

      摘要:高等學校開展國際同步課堂建設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網絡化”的集中體現。國際同步課堂雖然能夠實現優(yōu)勢和特色教育資源的跨國共享,但由此引發(f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方面的較量將持續(xù)存在。所以,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必須在遵循國家教育大政方針和牢牢掌握課堂主動權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吸收和利用外國的優(yōu)勢課堂教育資源的同時,努力提升本土教育品牌和文化自信,并遵循“有監(jiān)督、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的建設標準。

      關鍵詞:國際同步課堂;教學模式;建設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3-0020-03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網絡化”和“國際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兩大發(fā)展趨勢,加強與國外知名高校的戰(zhàn)略合作和資源共享,成為國內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網絡帶給人們在國際交流時的極大便利,構建國際同步課堂成為可能。探討國際同步課堂的發(fā)展現狀、原則及標準,對于培育“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鞏固課堂教學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同步課堂的相關概念

      國際同步課堂是指在國際間開展的課堂教學層面的交流與合作,是在已經建立的校際戰(zhàn)略合作基礎上開展的微觀層面的教學互動。由于各地的時差原因,國際同步課堂無法在時點上做到嚴格的同步,但是能夠利用網絡技術優(yōu)勢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在特定時段內的同步。國際同步課堂是“互聯(lián)網+教育”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既是我國吸收國外先進教學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重要通道,更是我國在教育領域主動融入海外、全面輸出本土教育理念、科學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逐步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打造國際同步課堂可以幫助更多的外國學生了解我國的教育理念和發(fā)展目標,傳播最新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中國教育品牌。國際同步課堂充分體現了當前教育的“網絡化”和“國際化”兩大發(fā)展趨勢:首先,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課堂的國際同步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適時溝通和資源共享更加便利;其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推動教育國際化是實現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必然選擇。國際同步課堂既是吸收外國先進教育理念和科學知識的重要場所,更是輸出中國發(fā)展理念和最新科研成果的重要陣地和展示大國教育和經濟的重要平臺。國際同步課堂是教育國際化從宏觀、中觀向微觀演進的集中體現。在宏觀層面,國家制定教育適度開放的大政方針,力爭實現全球優(yōu)勢教育資源的共享;在中觀層面,各高校紛紛與國外知名院校簽訂校際合作協(xié)議,實現人才和師資培養(yǎng)的互利共贏;在微觀層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國內外聯(lián)系的日益加深,課堂層面的跨國合作成為校際合作的重要微觀體現。

      二、同步課堂建設的歷程及現狀

      長期以來,同步課堂建設作為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受到廣泛的關注,并具有如下特征。

      1.同步課堂率先在基礎教育領域展開。2002年隨著我國教育衛(wèi)星寬帶傳輸網IP頻道的正式開通,標志著我國同步課堂的建設進入了萌芽和起步階段。同步課堂率先在基礎教育領域展開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一方面,通訊技術的發(fā)展為基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媒介;另一方面,為了推動西部地區(qū)與東部地區(qū)、欠發(fā)達地區(qū)與發(fā)達地區(qū)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同步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被引入到基礎教育領域。

      2.同步課堂側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擴大優(yōu)秀師資的受益面,糾正優(yōu)勢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和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主要包括導學模式、互動模式等。

      3.同步課堂由師范類院校向普通高校推進。早期的同步課堂建設主要在師范類院校開展,并成為發(fā)達地區(qū)的師范類院校與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師范類院校之間開展校際合作與對口支援的重要通道。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的到來,同步課堂教學模式開始在普通高校得到采用。傳統(tǒng)的以共享優(yōu)勢教學資源為目的的同步課堂,正發(fā)展為“優(yōu)勢資源共享”與“特色資源共享”并存的新格局。

      4.同步課堂的建設目的在于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我國早期同步課堂的建設目的主要在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讓欠發(fā)達地區(qū)學生能夠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優(yōu)質課堂具有正外部性和非排他性,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持下,能夠在不增加邊際成本的前提下,顯著增加優(yōu)質課堂的受益面,提升課堂教學的邊際收益,從而實現優(yōu)質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由上可見,目前較少涉及跨國開展同步課堂建設問題。雖然2011年國內個別高校進行了構建“越洋同步課堂”的嘗試,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拓展空間。

      三、國際同步課堂的發(fā)展基礎

      隨著網絡的深度普及以及全球高校間的合作日益向縱深發(fā)展,高校課堂教育的“網絡化”和“國際化”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構建國際同步課堂的基礎條件已經初步具備。

      1.網絡平臺突破了“教”與“學”的時空束縛。傳統(tǒng)教學以教室為中心,而網絡突破國際時空的限制,本國(外國)教師的“教”與外國(本國)學生的“學”可以在網絡上靈活地展開。

      2.互聯(lián)網豐富了教育的信息資源。網絡所提供的巨大信息資源遠遠大于其他任何媒介。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能夠收集到海量的國內外相關信息和知識。受互聯(lián)網的沖擊,學生從書本和課堂獲取的知識占其總知識獲取量的比重有大幅下降的趨勢。

      3.社交軟件便利了高校課堂間的國際交流。隨著社交軟件在全球的普及,人們開展跨國交流變得非常便利。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4.國際合作的縱深發(fā)展助推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與世界一流高校接軌成為國內高校的重要戰(zhàn)略選擇。隨著我國教育領域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合作的內容必然從戰(zhàn)略層面延伸至微觀領域,課堂層面的互動和交流成為國際化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

      四、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原則

      跨國開展同步課堂建設既要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又要遵循國際教育慣例。具體的建設原則如下。

      1.平等互利。課堂地位的對等原則是國際同步課堂建設的根本原則。名校課堂與名師課堂雖然在國際上享受特殊的聲譽和地位,但不能因此扭曲國際同步課堂的平等地位。我國高校在開展國際同步課堂建設時,必須首先堅持獨立和平等的原則,然后再考慮優(yōu)勢教學資源的共享和互利原則。

      2.內容備案。高校課堂是學生錘煉品德、獲取知識的重要陣地。在建設國際同步課堂時,必須防止帶有外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滲透到國內高校課堂。所以,有關國際同步課堂的教學內容必須事先到有關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登記。

      3.過程可控。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證教學過程的可控性。一旦出現與預期相悖的情形,國內課堂組織者或高校主管部門能夠及時調整或者終止課堂的進行,以減少同步課堂對國內學生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國際同步課堂需要引入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全程監(jiān)管。

      4.效果可評。國際同步課堂建設的評價指標應該體現在對優(yōu)勢師資或資源的利用率、教學效果的提升程度、課堂教學地位的改善程度、海內外學生對國際同步課堂的參與程度與滿意程度、以及教學任務或目標的達成度等方面。只有能夠對上述指標進行有效評價,才能持續(xù)地改進和推動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

      五、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標準

      為了保證本土課堂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又不阻礙對國外優(yōu)勢課堂教育資源和經驗的吸收和利用,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過程必須遵循“有監(jiān)督、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的建設標準,具體標準如下。

      1.課程遴選標準。不同的課程需要選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建設國際同步課堂。一般而言,國際化程度較高,且與國際市場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適合建設國際同步課堂。普通本科專業(yè)中以語言類、經濟類或管理類課程較為適合。以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課程為例,該課程本身在于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并系統(tǒng)介紹相關貿易理論及政策。如果在該課程教學上引入國際同步課堂,則各國學生可以圍繞某貿易理論,在各自所在國家進行調研,然后將收集的佐證材料在同步課堂上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此外,針對某類產業(yè)的貿易政策,不同國家的學生可以收集和整理所在國家的歷年貿易政策,然后在同步課堂上進行探討和國別比較,從而有利于學生深刻認識貿易政策出臺的緣由及影響,以及各國貿易政策的差異。

      2.教材選用標準。在選擇國際同步課堂使用的教材時,應嚴格堅持國內教材為主,國外教材為輔的原則。如果完全選用外國的教材,既可能導致學生缺乏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充分關注,又可能致使我國學生對外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產生過度的依賴。所以,國際同步課堂上必須要求國內學生優(yōu)先選擇國內版教材,即首先重視和學習我國經濟貿易的相關理論和政策,然后再關注世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和他國經貿政策。

      3.學生參與標準。國際同步課堂必須有國內學生和國外學生的共同參與,但是并非要求國內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國際同步課堂。學生的選擇標準包括:一是對所選項目和教學內容感興趣,并愿意圍繞選定的項目在課外進行相關調查和研究;二是必須具備基本的國際溝通能力和技巧,包括外語水平、溝通技能、表達能力等。所以,教師需要根據課堂設計內容,擇優(yōu)選擇學生適度參與到國際同步課堂的教學。

      4.課堂對接標準。課堂對接標準既體現在學校的辦學層次方面,還體現在課程的屬性要求:首先,建設國際同步課堂的國內外高校應該在辦學水平、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yǎng)體系方面相同或者相近,并簽署校際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其次,國際同步課堂對應的國內課程和國外課程應該相同。例如,我國本科專業(yè)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可以與國外的國際商務課程實施對接,因為課程內容都涉及外貿談判、商務函電、涉外合同等內容。

      5.教學考核標準。國際同步課堂的考核標準可以細分為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前者強調學生的參與程度和付出程度,后者注重國際同步課堂的開展實效。過程考核可以將學生參與國際同步課堂的出勤次數、與外國學生溝通的郵件次數、交換的資料數量、發(fā)表的評論數、撰寫的報告數量等納入平時成績考核指標。結果考核側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重點考察學生通過參與國際同步課堂是否對相應的知識點獲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是否與國外學生一起順利地完成所選定的學習項目。

      六、國際同步課堂的建設對策

      建設國際同步課堂必須保持課堂的相對獨立,并處理好以下關系。

      1.本土化與國際化。構建國際同步課堂時,既不能完全追求所謂的國際化,對外國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采用全盤的拿來主義,也不能固守我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不思革新。建設國際同步課堂時既要持有開放的心態(tài),及時吸納外國先進的教學模式,同時還必須確保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得到傳承,時機成熟時可以將具有本土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向國外的同步課堂進行推廣,進而促使本土的經典的教學模式在國內和國外兩類課堂上都得到發(fā)揚光大。

      2.課堂化與網絡化。在構建國際同步課堂時,需要科學區(qū)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和網絡上的教學內容的差別。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需要面對面的互動,適合頭腦風暴、激烈討論、答疑解惑等形式的教學。網絡上的教學內容能夠給予參與者更多的時間,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查、上傳報告、發(fā)表言論等方式進行教學。

      3.參與者與主導者。教師應該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相關知識點迅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參與者的求知欲。國際同步課堂建設中,國內教師應該積極承擔主導者的角色,與國外教師密切合作,引導國內學生和國外學生圍繞設定的選題范圍,自主地開展探索式的學習。

      4.學術性與思想性。高校課堂是學生接受主流的正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是教師當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的主要場所。所以,在開展國際同步課堂建設過程中,教師必須從維護國家教育事業(yè)的戰(zhàn)略高度處理好課堂內容的學術性和思想性的關系,確保學生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以國際化的視野探尋科學的真諦,不斷攀登知識的高峰。

      參考文獻:

      [1]李桂云.“基礎教育同步課堂”——搭建東西部中小學教育的平臺[J].中國遠程教育,2003,(02):13.

      [2]冉新義.農村小規(guī)模學?!盎ヂ?lián)網+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35-39.

      [3]Martin F,Parker M A.Use of Synchronous Virtual Classrooms:Why,Who,and How?[J].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10(2).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體育教學(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探討
      遼寧絲綢(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特殊教育學校在線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河北農機(2020年10期)2020-12-14 03:14:40
      “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改革之我見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0
      饶河县| 南充市| 禹州市| 合山市| 读书| 色达县| 汤阴县| 彩票| 苏州市| 辽源市| 福海县| 咸宁市| 太保市| 卓资县| 三穗县| 吴旗县| 永和县| 教育| 竹山县| 青州市| 云和县| 山阴县| 潞西市| 宜兰县| 特克斯县| 望都县| 平塘县| 漯河市| 荣昌县| 红原县| 伊金霍洛旗| 连南| 天全县| 浦江县| 阜阳市| 江孜县| 卓资县| 扶沟县| 营口市| 施甸县|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