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宙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行,自主合作學習逐漸得到了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從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巧妙地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還應該加強教師指導,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被賦予了更高的工作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落后的教學模式,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而自主合作學習就是一種特別適用于語文這樣具有很強擴展性學科的教學。教師只有落實新課程改革,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這樣才能打造活躍的高效課堂。
一、自主合作學習的概述
自主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組建學習小組或團隊,并明確各自責任的一種互助式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學方法,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公平競爭意識,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效率,使學習成績的提高效果顯著。
自主合作學習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一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加制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進度和評價標準中,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但教師也不能徹底的退出,而要共同商議方案。二是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的思考,從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學生自始至終都具有主動性,并且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究狀態(tài)。三是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明確自身的學習活動,能夠及時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改正,學生們會不斷反思自身的學習行為及效果,取長補短,取得學習上的更大進步[1]。
二、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轉變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錯誤的認為只要為學生灌輸更多的理論知識,就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而他們就把所有的教學時間都用在了課堂講解上。隨著新型教育理念的進步,這樣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符合當今的教學要求,廣大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認識到知識的學習并不應該是簡單堆砌而成的,而是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共同的努力合作,從而能更加高效、愉快的學習到新知識,并把這種學習方法運用到所有的學習過程里[2]。例如在學習《我的童年》這篇課文時,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回憶自身的童年趣事,并與同學們分享,或者以此為題進行演講,從而更加深刻領會作者的寫作思想,更好的學習知識。
2.巧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上課時問題設計的巧妙,有助于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設計出合適的問題,要求學生去解決,可以采取任意處理問題的方法,既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同桌相互探討,還可以實行小組合作,這時學生們一般都會選用合作的方法,如此就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思考是學習的基礎,而思考又是來源于疑問,疑問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教師提出的疑問能有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3]。以《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提出“文章里妻子對愚公移山做法的質疑同智叟相比有何區(qū)別?哪個更加的合理呢?”再讓學生們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與探討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合作意識
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以后的不斷學習。比如在講解《鄒忌諷齊王納諫》時,由于古代文言文比較晦澀難懂,如果一味的講解難免枯燥,且效果不好,這時教師就可以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先找?guī)酌e極的同學上臺演示如何使別人接納自己的勸誡,并與同學進行模擬表演,然后教師再對其進行點評,既要獎勵成功的、又要鼓勵失敗的,在總結過后,教師再讓學生找出鄒忌所進諫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們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的去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如此必將極大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4.加強教學指導,讀寫結合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多加質疑、調查和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方法指導[4]。比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可以提出問題:“文章題目涉及藤野先生,那為什么在文章開始的部分會寫到清國留學生?魯迅寫自己棄醫(yī)從文的意義在哪里?和藤野先生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當藤野先生知道作者不會從醫(yī)的時候,為什么會變得很傷心呢?”這些問題都是課文中需要特別探討的,所以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都涉及了文章中各個人物的性格及選材和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內容。學完這一部分內容,還可以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假如現在讓你寫一寫自己的老師,你會怎么尋找材料安排文章呢?”從而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有獨特的見解。
結語
總而言之,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是學生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我國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還沒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學習能力的巨大作用,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角色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教師不但要轉變自身思想,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而且學生也要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在學習上獲得實效,共同促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7(04):125.
[2]許金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資源,2014(08):30-31.
[3]董少華.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J].中學語文,2015(12):72.
[4]祝華平.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初探[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01):68-69.